"互联网+"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发表时间:2021/5/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1月第3期(下)   作者:潘秀水
[导读] 互联网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教育向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也是其重要的突破口.在此背景下
        潘秀水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蓬壶中心小学
        摘要:互联网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教育向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也是其重要的突破口.在此背景下,'互联网+'各学科成为当前的一种教育趋势.'互联网+'具备的是网络优势,它集合了声,像,光,影,图等,使抽象,晦涩,复杂的知识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其搭起了抽象思维向形象思维过渡的桥梁.对于小学数学来说亦是如此,通过二者的深度,科学融合,实现了数学的跨越式发展,突破了非网络时代数学教学的种种弊端,引起了数学教育教学的阶梯式蜕变.对'互联网+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进行了重点探究,希望为小学数学教学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小学数学 互联网+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资源被广泛地运用到中小学各个学科教学中。对小学数学这门基础性学科而言,如何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关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能否事半功倍。借助互联网教学,不仅能拓宽教师的视野,还能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改进学习方式,提高数学课堂效率。小学数学教学应当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互联网教学,还能拓宽教师的视野,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改进学习方式,提高数学课堂效率。下面结合实践就利用“互联网+”提高数学课堂效率谈几点自己的思考。
        一、直观展示抽象动态
        互联网技术集强大的文本、声音、色彩、图像功能于一体,形象性较强。在教学那些抽象难懂的数学概念之时,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化静为动,为学生直观立体地展示抽象文本内容。
        
        例如在教学《旋转、平移和轴对称》知识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采用制作课件的方式,动态展示直升梯、电风扇等事物的运动过程,要求学生找一找哪些现象属于图形的旋转,哪些现象属于图形的平移。几何画板是最常见的互联网技术之一,教师还可以在几何画板当中为学生展现原始图形旋转、平移、轴对称之后的样子,加深学生对图形旋转、平移和轴对称之后形状、大小等基本性质的认识。
        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发放12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教具,引导学生将手中的小正方体摆成各种不同的长方体。学生动手实践之后,教师再利用投影设备,将学生摆放的不同长方体有序演示,使学生直观明了地看到,无论将这些小正方体如何摆放,所拼成的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个数始终等于每行摆放的个数(长方体的长)、摆的行数(长方体的宽)与摆的层数(长方体的高)之间的乘积,进而从中抽象得出长方体体积公式=长×宽×高。
        借助于互联网+文本、声音、色彩、图像这一强大功能,教师得以将数学教材上那些晦涩难懂的问题直观形象展示出来,学生亲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理解那些抽象概念就容易得多了。
        二、为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新课改后的教学大纲的要求之一,然而在数学的课堂上这一点的培养常常被数学老师们忽视。传统的教育认为术业有专攻,虽然这一点认识不一定错,但是技能的培养一般更注重在学习过程之中练就,因此即使是数学教育,阅读能力的培养这一点也不能够被忽视。

小学数学的教材编写其实也提高了教材的可读性,配备更多的图说插画描写,一方面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来说也是意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教师在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之中,运用教材引导学生学习的同时,也是在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引导学生将主题与图说相结合,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内容。
        然而仅仅运用教材中的素材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运用“互联网+”技术联网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素材。例如,在学习《钟表认识》这一章节时,教师在完成课本教材教学之后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找一些与时间相关的图片素材帮助学生巩固学习的知识。在巩固知识的同时,运用图片为学生提供一些日常常识。
        三、健全数学核心素养培育
        “互联网+”的背景不是一个花架子,而是要真正落实到教学效率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提升的教育要求中去。在健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育这一方面,互联网的先进科技技术应当继续发挥其优势,在学生的数学知识素养、学习习惯养成、数学能力提升等教学部分进行教学改进。教师可以运用互联网的技术,主动搜索或自主开发数学游戏软件,这种软件当然都要立足于一定的生活化情境,比如要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那么可以设置餐厅游戏;锻炼学生的图形感知能力,可以设置障碍赛等运动游戏。然后教师在介绍游戲规则之后,学生可以个人或组队的形式进行游戏比赛,能够寓教于乐,在生活游戏的进行中体味到数学学习的无限魅力。
        在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时要着重关注小学生预习、复习习惯的养成,教师应当提出一些比较明确的要求,例如在教学《条形统计图》之前,教师提出让学生回家统计一周以来家中水费或电费的使用情况,然后运用教学资源平台里的统计图表设计进行预习设计。在这个阶段,学生是否能够应用互联网技术设计出图表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是学生可以在这一阶段真正将预习工作落到实处,互联网技术的趣味性可以帮助他们做到深入预习,不懂的地方进行自主探索或搜索网络资源,建立起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在课堂教学之后,教师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系统布置一系列的题目,而这些题目在类型、题量等方面的设置都应该具有创新性,比如开放性自主设计题目、合作探究题等等。
        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数学學习应该是学生个体的主动建构过程,每个学生都是从自己的认知基础出发依自己的思维方式理解数学的。只能依靠学生的主动参与才能学好数学。它要突出学生的活动,要面对每一个学生。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完全被动的接受地位,信息的传递是单向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得不到发展。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引、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己有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建构的过程,也就是说,只有经过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探索、不断发现,数学教学结构才能真正被学生接纳为认知结构。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获取知识的广泛途径,有了计算机,学生的活动丰富了,教师能以更有效的方式表达了,同时在课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计算机之间信息交互的机会增多了。使学生在短时间里掌握了知识,而且印象深刻。比如在教学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时,在利用三角尺认识了直角之后,利用课件出示有直角、锐角和钝角的钟面图,让学生在里面找到角,从而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在钟面上找到的角哪个角大?哪个角小?从而去拿直角做参照物,通过对比认识锐角和钝角。
        综上所述,互联网技术时代的带来,为教师实施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利契机.教学网络信息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技术不仅给学生注入了新鲜的活力,而且对我们教学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教师不再唯教参至上,眼界的开阔使我们对教材的驾驭能力得到提高,各种直观现象的图片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加鲜活、生动。
        参考文献:
[1]尤佳.探析“互联网+”教育模式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J].华夏教师,2018(31):17-18.
[2]高慧.互联网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探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5):22-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