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小江
广西省来宾市兴宾区城厢镇中心小学 546101
摘要:随着新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教育体制和教学理念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思想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如今的教育教学也不仅仅只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有四点,分别是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不论是课上还是课下,老师都应该紧紧围绕这四个方面去设计教学过程,从而提高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本文主要以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主题进行浅析。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
引言
语文作为一门源于生活并且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基础学科,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写作作为语文学科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然而,有一部分小学生学习没有方法,尤其是在语文作文的学习中,由于阅读量过少,知识面太窄,导致在写作文时感觉无事可写、无话可说。这些小学生在写作时,经常是绞尽脑汁,抓耳挠腮,使出九牛二虎之力进行生拼硬凑,却发现距离题干中要求的字数还是相差甚远,距离高分作文更是遥不可及。
1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意义
在如今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虽然说素质教育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但应试教育还是会阻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仍然有很多老师太过于看重结果而忽略了过程。传统的模式就是老师进行单篇文本的教学,这能够在短时间内看到成果,不过其劣势也非常明显,就是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够深刻,基本上都是浅层含义。进行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不再只是单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利于真正发挥出核心素养教育的价值,从而完成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2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师的阅读教学形式落后
目前,有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应试教育的思想根深蒂固,他们还没有完全适应素质教育的改革节奏。在阅读课堂的教学中,经常采取“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经常出现教师一味地讲解,学生被动地接受的课堂围。这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育模式下的阅读活动,会让小学生认为阅读学习是枯燥乏味的、晦涩难懂的。这种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没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得到充分发挥.而久之,就会大大降低学生对阅读课程的兴趣,减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积极性,甚至会让小学生产生恐惧心理。小学语文教师阅读教学形式落后,教学效果微乎其微,学生的作文水平停滞不前,写出来的作品差强人意氛。
2.2教师的教学形式过于单一
一部分的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和作文的课程中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没有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心理特征、接受能力和思想水平进行合理的教学规划,导致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这些教师,经常把自己的思想观念强加在学生身上,要求学生以大人的视角去思考问题,甚至让学生对优秀范文死记硬背。
这样的做法不仅严重限制了小学生的想象空间和创新思维,更是不利于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学生长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就会导致作文内容出现过多的假话、大话、空话,没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作文过于模式化,缺乏真情实感。学生不能从作文中挖掘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就丢失了写作的本质。
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3.1注重兴趣的导入
以兴趣为导向可以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需要老师注重兴趣的导入,整本书阅读不同于单篇文本,整本书阅读的内容和结构都非常复杂,选用合适的素材才会激发出学生的阅读欲望,学生才不会感觉到枯燥乏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核心素养的渗透会更加高效。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鲁滨逊漂流记》这一节内容时,老师就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展示这篇文章的主人公鲁滨逊的图片,并让学生思考如果自己面临这样的困境会怎么样,将学生引进情境中去,然后简介作品,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默读梗概部分,学生可以按照流落荒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获救回国顺序理解关键内容,最后拓展到整本书,让学生回答自己的感悟,顺利完成整本书阅读教学。
3.2注重目标的确定
在如今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整本书阅读教学应该更加致力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是素质教育的目的。老师应该注重教学目标的确定,每本书的教学目标有所不同,老师要深度挖掘其有价值的内容,给学生提供一个正确的阅读方向,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与能力提升,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阅读习惯、阅读方法。比如,老师可以专门开设阅读指导课,给足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时间,让学生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拿出来供大家一起讨论,这样学生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就会更加全面、更加深刻。
3.3创新阅读方法,提高学生阅读核心素养
小学生受思维发展程度限制阅读技巧和阅读方法还没有完全成型,导致在实际阅读过程中往往只会借助自己的经验进行无计划、无目的性的阅读活动。而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过程中,无目的性阅读活动是导致学生阅读效率低下,阅读效果不明显的主要原因之一。比如适用于中长篇文本的快速浏览阅读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中长篇语文作品的把控能力和理解能力。此外,阅读笔记时学生课外拓展阅读质量的重要体现,教师应当发挥阅读笔记对学生的引导作用,相互推荐优秀且适用的经典文学作品,从根本上推动学生阅读能力的快速发展。
结束语
语文阅读是一项基本的语文学习能力,在核心素养下开展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需要构建明确的策略以及方案,并且还需要基常规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来进行核心素养的融合,启迪学生的心灵智慧。将核心素养渗透进课内阅读,让学生通过阅读来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并主要还要在日常生活以及课外阅读中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提高。
参考文献
[1]范爱筠.对于通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思考[J].海外语文,2017(12).
[2]周牛美.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培养策略研究[J].语文教师,2017(10).
[3]黄小燕.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高中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研究:以《史记》整本书阅读为例[J].语文月刊,2018(10):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