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文本解读策略简析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1月3期   作者:杨 苗
[导读] 现代诗歌是初中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杨苗
        当阳市双莲初级中学 湖北 当阳 444124
         
        摘要:现代诗歌是初中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学习现代诗歌不仅可以体味诗歌的意境和内涵,感受诗歌文化,还可以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部编版初中语文课本中选取了中国现代诗歌和外国诗歌。如何对现代诗歌进行文本解读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部编版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文本解读策略
        引言
        初中教师在开展诗歌教学时必须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适时调整教学进度。而在具体教学设计方面,教师需要重视对诗歌审美意蕴的挖掘,并要以此为切入点带领学生从诗歌情感、内容、语言等多个角度全方面感知诗人的情思心志,借助诗歌学习引导学生整合语文知识,可以促使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1现代诗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师资力量薄弱
        现代诗歌的教学,需要有一个具备足够诗歌素养、足够审美能力的老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但是一些教师除了书本内容,自身也缺少足够的诗歌阅读量,自然无法培养出足够的诗歌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诗歌审美能力的提升以及诗歌学习中对学生的引导作用,都要求语文教师有一定的诗歌储备,但是一些语文教师在学习时代并没有接受太多的诗歌教育,在对诗歌专业、系统的学习时段,也只不过对诗歌的发展和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有所了解,缺少诗歌阅读的积累。
        1.2学生兴趣缺乏
        一方面是由于现代语文教学直接和分数挂钩,而分数又关乎者学生的升学率,作为在考查中占比不高的现代诗歌,自然无法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许会出现学生个人或者集体进行诗歌朗读展示,但是教师却并没有给予有效的指导,没有在正确的时候为学生进行分析总结,让学生自我展示的效率大大降低,学生无法对诗歌形成更进一步的理解,自然也就无法更深层次地领略诗歌之美。
        2部编版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文本解读策略简析
        2.1言语层面的感受与品味
        现代诗歌语言已不仅仅停留在古典诗歌的倒置、省略、跳跃、互文上,而是更加疏离、变异普通语言,打破常规的语法组合规范,呈现陌生化的语言结构,追求新奇的表达效果。《黄河颂》这首抒情诗以短句为主,兼有长句,节奏感强烈且富于变化。在韵脚上,运用了双声叠韵词,隔两三句押韵,韵律自然和谐。节奏铿锵、韵律响亮,读起来琅琅上口,富有音乐美。诗的第一节“啊,我的朋友!”就奠定了全诗高昂的感情基调。在这一节中,诗人简单介绍黄河的由来,流向和形态等基本信息,展现出黄河所蕴含的中华民族顽强奋斗的伟大精神与不屈不挠的意志,自然地引出黄河的赞歌。第二节,“啊!黄河!”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转入颂。这一节描绘了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赞颂了黄河对中华民族的哺育之情,因此节奏是舒缓深沉的。第三节的“啊!黄河!”引出黄河作为民族屏障的坚定有力,赞颂了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之情。因此节奏是坚强有力的。最后一节的“啊!黄河!”赞颂的是黄河对民族精神的“激励”,激励中华儿女要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因此,这一节的节奏是高亢激昂的。


        2.2形象层面的观照与分析
        读者在诗歌阅读过程中对作品的个别片段、意象的领会与把握会作为有效的阅读经验顺利地移入对下一个片段、意象的领会与理解之中,从而促使读者最终达到对整个的诸片段、诸意象的综合把握。《海燕》通过采用象征的手法,展现了俄国1905年大革命前夜“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形势。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首先第1-6节描写的是暴风雨来临前的景象。在这里,通过正侧面对比,作者以海燕象征无产阶级革命者。从“欢乐”“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胜利的信心”中将无产阶级革命者的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勇敢顽强,积极乐观的形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海鸥、海鸭、企鹅象征害怕革命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呻吟”、“掩藏”“躲藏”“吓坏了”突出了他们的怯懦,胆小。第7-11节描写的是暴风雨逼近时的景象。这一部分作者仍采用了象征手法。用乌云,雷电,狂风象征黑暗的反动势力。革命的形式愈演愈烈,但海燕在“大笑”,在“号叫”,它感到的是“欢乐”,这里显示出革命者越来越旺盛的战斗意志和更加高昂的乐观精神。第12-16节描写的是暴风雨即将来临的景象。海燕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仍然高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反映了革命力量愈战愈强,预示出最终必胜的信念。突出了海燕呼唤暴风雨,迎击暴风雨的战斗形象。
        2.3文本细读
        文本细读更多地从文本内部着手,以直观的方式来抓捕诗歌的内在生命韵致。但并不意味着它完全不关注诗歌外在的诗歌背景,以及作者创作时的生命存在状态,它是将发现作品内在结构所形成的意义作为第一目的。艾青的诗歌注意丰盈充沛的形象感,他的诗歌无论在形象上还是在色彩上都充满了暗示性和象征含义。《我爱这土地》这首创作于1938年。诗人以“被暴风雨所击打着的土地”这一象征国家面临的危难—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意象中,以“汹涌着我们悲愤的河流”象征人民群众愤而群起的意象;以“吹刮着的激怒的风”象征人民群众的激烈反抗及斗争的激烈;最后,以“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象征着不久的将来希望和光明的到来。“土地”、“河流”、“风”、“黎明”这一组并列的情绪化主观意象抒写了诗人对土地的深爱,对斗争的呼唤,对光明的向往,蕴藏着诗人对灾难民族深深的忧患之情,对苦难人民的温蔼之情,以及民族未来的坚定信念。诗人假设自己是一只鸟,用嘶哑的喉咙去歌唱对这片土地的热爱。“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是歌唱者用自己的生命对这片土地的献祭,告示自己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已经到了生死与共的地步了。最后一节也是本诗的诗眼,“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将难以言说的感情指向一种形象化的静默,但仍展现出诗人对这片土地深沉强烈的爱。
        结语
        总之,新课标下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活动的开展,要重视诵读、拼读与读写结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现代诗歌之美,从不同角度领悟现代诗歌中所蕴藏的内涵与思想感情,促使学生更好地感悟文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趣,陶冶学生的情操,这样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质量也能够得到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吴婷.浅谈初中语文诗歌的教学方法[J].读书文摘,2016(13).
        [2]刘学鹏.利用古诗词教学提高初中生的语文素养[J].文教资料,2019(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