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雷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街道中心幼儿园?213000
摘要: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幼儿时期是语言和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对于如何培养幼儿的口语与思维能力成为幼儿园教学中重要的环节。基于此,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的经验,简要的阐述如何通过绘画活动和口语活动的优化组合,促进幼儿口语表达与思维能力的发展。
关键字:幼儿;口语;思维;绘画
一、现状审视——幼儿口语与思维能力发展的特点与原因剖析
(一)不健全-思维力不足
在教学活动中发现,幼儿的思维比较的单一性和简单化。幼儿的语言能力较为缺乏逻辑性和连贯性。他们通常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对于幼儿而言,很难详细的表达清楚一个事件,描述某一个现象或场景。
(二)不充实-词汇量较少
幼儿不能较为熟练的进行口语表达,词汇量显得比较的匮乏。虽然是口头语言,但是由于家庭培养的比较少,有些幼儿天生语言能力发展属于比较迟滞的状况等原因,导致幼儿在一些语境中,不会自我表达。一些描述性的语言,说明性的语言,感叹词等积累的比较少。
(三)不激发-表达欲不强
幼儿喜欢模仿,喜欢牙牙学语。但是一些较为规范的口语,如果幼儿没有得到家长或者教师的有效的培育,就会导致幼儿只会一些简单的,家常,甚至是方言的口语表达,不能标准的使用普通话进行表达。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性比较大,一些外向的幼儿语言表达比较流利,而一些幼儿,特别是比较内向的幼儿不愿意学,不愿意与人交流。导致内向的性格愈演愈烈。幼儿喜欢的话题,幼儿往往比较的感兴趣,比较敢畅所欲言,较为陌生的话题,幼儿则表现的比较的被动和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口语与思维能力培养活动创设的理念
(一)“巧”借绘画
在绘画过程中,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发挥到极好的状态。但是单一的美术教学模式,无法开发出幼儿的而更多潜力,幼儿在对世界的初步认识中,还不会很贴切的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绘画这一形式,幼儿可以生动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在不断的尝试中强化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锻炼自己的思维。因此,可以利用绘画为突破口,在教学环节中,加入更加有趣的绘画与语言整合的活动,充分锻炼幼儿的表达能力,培养其思维。
(二)“享”画创意
基于对于幼儿口语与思维能力发展的特点,为了更好的调动幼儿口语表达的欲望,将幼儿较为喜欢的绘画活动与幼儿的语言活动进行有机的整合。让幼儿在绘画前,先构思、交流自己的绘画创作想法,在绘画过程中,与幼儿之间进行合作和沟通,让自己的绘画作品更加的尽善尽美。而在绘画活动完成之后,让幼儿进行绘画创意的分享。
(三)“活”用过程
通过“画里有话”过程前、中、后这三部曲,插入口语表达与思维训练,以游戏化的活动过程,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提高幼儿表达的欲望,以手工操作与语言表达相互联动,从而让幼儿有话题可说,有故事可讲,有创意可谈,有词汇可学。帮助幼儿完善语言表达与思维活动系统。
自然的将幼儿的表达与幼儿自身的绘画行为联系起来,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的流畅度,以及清晰度。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通过熏陶,更加有效的提升幼儿的口语能力。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处于引导者的角色,教师能够在事实基础上把握好幼儿活动发展的进度,在合适的时机给予幼儿引导。在幼儿发展的时期,给予鼓励,指导幼儿的行为。将口语技能渗透在与幼儿的交流中,让幼儿的成长自然而然的进行。
三、“画里有话”——实现绘画和语言的完美契合
(一)童话语言引导,赋予想象
幼儿的本性是爱听美妙的童话的,他们特别富于幻想,可以把万物想象为和自己一样的有灵,也要吃饭、睡觉,也会笑、也会哭。这就使得幼儿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表达内心世界的方式。因此,运用童话的方式,用童话的语言来引导幼儿进行绘画创作,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将童话的情境链接上自己的生活经验,从而唤起绘画的兴趣、打开绘画的思路,这不失为一种以话助画的好方法。
(二)生活故事引导,提炼经验
所谓生活故事,是一种用通俗易懂、儿童化的故事语言来描述幼儿的生活状态的表达形式。幼儿想什么、画什么,往往取决于他们的兴趣指向,生活故事能够诱导幼儿在情景化的活动中将兴趣指向所画的内容,而当这种指向一旦明确,幼儿的想象力会被调动起来,记忆也被唤醒,绘画思路也随之被打开,然后在绘画中可以尽情的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生活故事引导,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绘画兴趣,而且能够更真实地袒露童心,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和掌握幼儿的心理,更好地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三)发挥幼儿自主性,畅所欲言
幼儿自己说,是对自己画的画进行介绍,主要说说画的是什么,对那些线条呀、图案呀等等表达了什么意思。幼儿的画作,有好多是涂鸦式的,让他自己说一说,实现了语符的转换、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交替运用,锻炼了“话画一体表达”能力;也让老师和别的幼儿既读懂了画,又了解了画面以外的故事,使得画面更加鲜活起来。
(四)同伴互动说,分享创意
鼓励幼儿同伴之间的边话边画的互动。教师有意识地让幼儿坐成小组的形式进行绘画活动,有助于绘画过程中同伴互动的有效生成。同伴间这种互动交流的合作学习,幼儿始终伴随着积极的情绪,他们在放松、自由中的平等、互动,犹如搭建了互相启发的学习支架,有利于幼儿们互相激励、分享绘画过程的快乐,促进“画”与“话”的协调发展,从而提升“话画一体表达”能力。
四、总结
幼儿时的绘画,其表意的特征最为显著,惟其如此,他们在绘画时往往会情不自禁地进入一种边画画边口语表达的状态。从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来看,幼儿正处于外部语言向内部语言过渡阶段,而这种自言自语既有说出声音的外部语言特征、又有对自己说话的内部语言特征、两者兼而有之的过渡形式,它能够支持幼儿调节画画的动作。处于这种表达状态的幼儿,其感觉是自言自语、自得其乐。因此,“画里有话”不失为幼儿口语和思维能力发展的有效促进策略之一。值得进行实践和更加进一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华颖帆. 语言活动中教师有效提问的实践策略研究[J]. 作家天地,2020,(16):53+55.
[2]陈崇莲. 例谈区域活动中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J]. 当代家庭教育,2020,(24):57.
[3]苏日娜,杨慧慧. 幼儿思维特征及培养策略[J]. 河南教育(幼教),2020,(06):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