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1月3期   作者:曾惠芹
[导读] 用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思想,是学生自信的表现
        曾惠芹
        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九峰中心小学 福建漳州 363711
        摘要:用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思想,是学生自信的表现,出口成章、掷地有声的说话方法,以理性调控感性,以效用带动效率,以智商引领情商,快速有效地提升沟通能力,这些能够帮助学生很好地交流和沟通,帮助他们交到朋友,让他们在集体中表现出色,在未来对学生的工作、生活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本文主要讲述了小学语文对于学生表达能力培养的几个实用的方法。
关键词:语言表达能力;小学语文;能力培养
一.小学语文教学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现状分析
        良好的表达是建立自信、丰富人际关系最好的工具。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出口成章,站在任何地方讲话时,挺起腰杆,自信满满。然而现实却是孩子不想说,不愿说,不会说,甚至打招呼都不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弱通常会有几种表现,要引起教师重视,音量小,口齿不清,逻辑不强,语法错误,肢体不协调,眼睛到处瞟不敢直视,口气习惯:比如:口头禅、拖长音、无意义的拟声词、反复、说话是否抑扬顿挫等问题。
        很多学生在学习语言表达之前,害怕发言 ,一公开讲话就结结巴巴,但其中90%以上的学生是不存在生理性或者心因性的毛病,大多数是由于自卑或者不自信导致的。语文课堂就是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所在,并且推波助澜对以后学生的升学就业有很大作用。
二.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1、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有话可表达
        比如在训练学生写"我的朋友"的写话训练中,为了学生有话可写,有兴趣写话,可以让每一个学生在白纸上画出自己班上最好的朋友,不仅用上铅笔更是用上所有他们喜欢的颜色去勾勒自己的朋友的肖像。
        要知道每一个学生对颜色都是很敏感的。学生们对此一下子兴趣大增。他们在创作中其实也是在对作文中人物形象的形象刻画,只不过还没有用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而已。那时,学生已经对要描写的人物有了一个大致的轮廓印象,这比直接让他们先说说自己的朋友要来的更深刻,更形象,不至于在说的时候会前后思维不连贯。
        接着让学生针对自己画的朋友,上台给大家介绍,说一说,演一演。学生们主动并且积极地参与,因为如果是被动的接受,从学生嘴里说出的描述一定不是心里最真实的,最准确的概括,更不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语句,所以要让学生主动敞开通向语言表达领域的心扉。于是一部分学生很兴致盎然的邀请自己的朋友上讲台,拿着自己的对朋友肖像的创作,开始了介绍:这是我的朋友xxx,他有很长又很美丽的头发,大大的眼睛??????有的学生甚至以采访的形式介绍自己的朋友,"你喜欢吃什么?""你星期六回去那里玩?"等等这些问题,在学生们口中的一问一答,这就是对写话内容的扩充与丰富。学生们在介绍中,其实已经不知不觉知道了如何写人物的方法,而且慢慢的将写话的内容扩充,使写话的内容更加丰满。当万事俱备时,让学生们在回味之余写出自己心里所想的话语,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
2、鼓励学生口头表达,多说多讲。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习作练习是有关自己的课余生活的,为了让学生们在第一次接触习作中有成就感,提前一天就让学生们回家准备要讲的内容:回家思考自己喜欢的课余生活活动有哪些,这些活动给你带来哪些影响,你为什么喜欢这些活动。
        到了第二天上课的时候,一开始可以让学生先小组交流自己的活动,然后让每一位学生都上台讲一讲自己的课余生活有哪些,不要求说的时间,能所就尽量说一说,让学生们在听中吸取别人的表达方式,在说中整理自己的语言,有的学生在讲了第一次后仍然举手想再说一次,在第二次的中,明显在语句流畅度,语言组织能力,语句表达方式上,有了很大的进步,有的素养高的学生的展示甚至可以称作一篇优秀的口头作文了。
        在“听说读写”里,只有能说,会说才可以真正的做到会写,这样的习作教学才能真正的达到目的,这样的学生才不会像是茶壶里的饺子,肚子里有货,但不会表达,不会习作。
        在学生交流之后,可以让学生做了一篇阅读理解,阅读理解的题目就是:我的课余生活——打陀螺,在做阅读理解中,我在讲这篇类似于范文的文章分析给学生看,小作者是怎么介绍自己的课余生活的,介绍自己的课余生活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叙述,范文是如何分段,如何前后照应的。最后讲的才是习作的策略。
3、激发学生爱表达,评语一定要重视。
        每一次的周记或多或少,都要给学生留下几行阅读作文后的“小小观后感”,虽说这是件很费时间的事情,但是对学生的鼓舞很大。越到高年级,学生愿意听到的评价不再单单是“表现的真棒”“写的真好”“太会写了”这些简单,空洞的评价语言。学生们更愿意看到,老师和他的交流,文字上的也是心理上的。很多时候,在发下作文本,学生们不是比一比谁的分数最高,我发现很多学生是在相互看老师的评语,看看老师给谁写的好,老师给谁写得多。学生们会互相交换看老师的评语,也许他们会觉得这是一位朋友给他们留下的痕迹,留下的“交换日记”。有时学生会在老师的评语后,又再次回复你。
结束语:
        抓住学生们的亮点,有根有据地赞美学生们,激励学生们,也就是引导学生们。这是作为教师的语言的主要成份。第二,比这个主要成份略微少一些的,就是知识本身的要点和规律。能够把这两大主要语言成份有机地融为一体,效果更好。其目的是要学生们提高。学生们真正得到了尽可能大的提高,才能够表明:教得好。把课堂时间尽可能多地交给学生们,引导学生们当堂练习精读!当堂练习背诵!当堂练习书写!当堂练习模仿!当堂练习创造!当堂练习当小老师!……教师的赞美,散落在这个过程的细节之中。学生们单纯“听”,最好的效果也只是收获了20%左右,学生们亲自“做”,起码的效果在80%以上。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浅探[J]王爱霞2021-03-15
[2]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策略分析 [J]金立颖2021-01-25
[3]利用绘本巧问巧引 轻叩阅读与表达之门——以低年级统编教材为例 [J]黄洪2021-01-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