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素质能力一体化建设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6期   作者:李雨
[导读]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李雨
        萍乡市教研室
        摘要: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是思政课教学的主要实施者,是办好思政课的关键所在。因此,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首先必须先解决好实施主体的问题,即推动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一体化。本文通过研究思政课教师素质一体化和能力一体化两方面,为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思政课教师;素质一体化;能力一体化
        2019 年 3 月 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他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可见,在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过程中,作为主要实施者的思政课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不言而喻。
        一、思政课教师素质一体化建设
        作为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实施主体,思政课教师自身的素质在整个一体化进程中的作用异常重要。具体有如下几方面的要求:
        1.每个教师均具备相对完备的知识结构和宽广的知识视野
        在中共中央关于学校思政课的整体性规划中,要求思政课教师队伍中的每一个个体都能具备相对完整而丰富的知识结构和宽广的知识视野。除了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功底之外,对于思政课教学所涉及的哲学、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科领域的相关知识以及更大范围的其他学科知识均需有所涉猎,并能进行有效整合,形成整体性的把握。在思政课日常教学中,使自己逐步具备高瞻远瞩地规划和有机融合各类知识的能力。
        2.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教师具备该学段课程内容的知识素养
        2019年8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的课程目标。”这就要求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教师须具备承担和胜任该学段课程内容的知识素养。自己能根据课程内容的深浅、难易程度在思政课教学中进行层层递进的讲授,充分把握好授课内容的深入与浅出,既不越界也不虚化,并能自觉根据各学段课程目标的设计体现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学的有效衔接。


        3.注重和加强对思政课教学与研究在方法论层面上的探索
        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学的有效衔接,要求思政课教师在自身素质培育中要注重和加强对思政课教学与研究在方法论层面上的探索,使自己在学科研究中形成良好的方法论视野。具体来说,要深入学习并领悟各个学段的课程标准和相应的知识体系,找出共性内容与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将每一学段教学目标及相应的要求落实到具体的知识传授与知识建构中,帮助学生不断在学深悟透中形成运用和整合知识并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能力和素养。
        4.善于运用辩证思维认识思政课教学守正与创新间的关系
        思政课,究其学科自身性质来讲,就带有思辨性。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这就要求各学段的思政课教师能充分运用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正确把握思政课教学守正与创新之间的关系,认识党中央对思政课教学提出的改进、创新的要求与加强、提高的要求之间的关系,善于辨别教学改革的重点、难点与着力点,既做好各学段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也坚守应有的经典与底蕴。
        二、思政课教师能力一体化建设
        在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素质一体化的基础上,我们需积极推进思政课教师能力一体化,促使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培育和发展多方面多层次的能力。
        1.对教材体系、教学内容的理解力和执行力
        各学段思政课教师均需深刻领悟思政课统编教材的科学性、权威性和严肃性,并把这种深刻认识有效地贯穿在日常思政教学的每一环节中。思政课教师要善于用学术讲政治,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答问题,把各学段学生关注的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讲准、讲全、讲深、讲透,使思政课的说服力更加符合每一学段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接受特点。
        2.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力和创新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句话适用于经济发展,亦适用于思政课教学。各学段思政课教师均应加强实践锻炼,不断提升在思政课教学中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能力。学会主动推进思政课与信息技术的融合,针对不同学段和年龄阶段学生的实际把教学方法用活、用巧、用得当、用得恰到好处,使教学过程更好地通过吸引学生、打动学生而引导学生。
        3.对各学段课程思想、教学理念的联结力与衔接力
        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学的有效衔接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难点与着力点所在,这也是对思政课教师能力的强有力的检验。因此,各学段思政课教师必须加强对学校思政课的整体规划与分段安排的准确理解和把握,深刻领会教材体系在内容设计中所蕴含的思想理念,并站在遵循不同学段学生认知规律的角度做好知识体系、价值体系之间的联结、衔接与转化。
此论文为江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普通重点课题《区域推动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实践研究》(编号为:21PTZD023)的研究成果,课题负责人:李雨。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