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琼
博白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摘要:随着现代化技术以及信息化手段的飞速发展,社会已经全方位进入到了互联网时代之中,这也对各个社会领域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在教育领域中,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还可以强化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沟通力度,而在互联网时代中开展心理拓展训练,就能够在充分激发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同时,稳步强化其心理素质。因此,文章首先对心理拓展训练的基本概述加以明确;其次,对中职院校中开展心理拓展训练的意义展开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互联网时代下开展心理拓展训练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心理拓展训练;深入研究
引言:心理拓展训练,是团体咨询以及心理团体辅导过程中经常使用的训练方式,其不仅可以有效拓展学生自身的意志,开阔心胸,还能够强化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使其突破自卑心理带来的限制,为其后续的成长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因此,越来越多的中职院校中开始引入了心理拓展训练,其基本步骤包括热身、学生交流讨论、亲身体验以及教师点评等多个环节。然而,由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理念相对较为传统,导致学生对于心理拓展训练的参与热情始终不高,而合理引入互联网技术,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使得学生可以在各种网络平台中进行心理拓展训练,在根本上强化中职院校心理拓展训练的实效性。
一、心理拓展训练的基本概述
心理拓展训练,其主要就是由心理健康教育与一般素质拓展训练互相结合而成的产物,而其中的一般素质拓展训练,其重点就在于深入挖掘学生自身的潜能,锻炼学生整体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团队凝聚力,并将实践与体能有效结合的一种综合教育形式,一般素质拓展训练可以将自然或是人类所设置出的特殊场景作为具体依据,以团队合作的方式来克服种种困难,从而更好的实现预期中的管理目标,其不仅拥有着体验式教育的主要特点,还为心理拓展训练的开展提供课程形式方面的重要支撑。同时,心理拓展训练与一般素质拓展训练之间,还有着较为显著的共同性,两者之间都属于一种体验式的教育。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心理拓展训练在主题以及内容方面的聚合,使得心理拓展训练必须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作为主要的内容参照[1]。
二、中职院校中开展心理拓展训练的意义
心理拓展训练,其完全突破了传统心理课堂教学中以理论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其不仅转变了教师的课堂主体地位,真正实现将学生作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对于中职院校内部学生心理素养的提升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心理拓展训练能够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通常情况下,心理拓展训练都是以一种团队合作的方式所开展的,其中所涉及到的每一个具体项目,都需要团队内部的所有成员共同合作,这也使得成员必须要在倾听的同时,更加清晰、详细的表达出自身的看法以及观点。而通过这一系列的心理拓展训练,能够有效强化学生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沟通能力,同时,在心理拓展训练当中的部分内容,还需要建立在充分信任他人的基础上才可以实现。举例说明,在信任背摔这一经典心理拓展训练项目当中,就要求进行背摔的队员必须要充分信任其他成员,克服高空背摔所带来的恐惧感,而其他成员无论是在何种情况下都不能后退或是直接撒手,这样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背摔队员的人身安全。在这一心理拓展训练项目之中,不仅有效强化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责任心,也促进了团队内部各个成员之间信任程度的提升。
(二)心理拓展训练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
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作为基础所在,能够明确每一名学生都存在着一种自我实现的内部潜能,并且在这一实现自我的过程中,还会产生一种独特的高峰体验。而这种高峰体验,主要就是指学生在不断地自我实现以及自我追寻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喜悦感,其还能够帮助个体产生更加清晰。准确的自我认知,明确自我存在的价值所在。而以团体活动形式为主的心理拓展训练,其中都具有着一定程度的训练难度,这就需要学生在不断合作的过程中,一步步克服各种困难来完成任务,使得大部分学生在完成心理拓展训练任务后,能够得到一种难以形容的高峰体验,这种高峰体验不仅能够在潜移默化之间提升学生自身的自信心,也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除此之外,学生在参与心理拓展训练的过程中,还要进一步克服心底深处的恐惧,突破生理的极限,这也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情绪控制水平[2]。
三、互联网时代下开展心理拓展训练的主要措施
(一)创建多样化的心理拓展训练课程
在当前的教育领域中,心理拓展训练通常可以划分为个人训练、双人训练以及团队训练这三种主要形式,其中的训练内容则囊括了自我挑战、自我概念以及团队协作等多方面内容。而心理拓展训练项目主要的挑战度、危险度、困难度以及趣味度,则是影响个体心理不断成熟的关键所在。因此,在中职院校的心理教育中,应当充分引入互联网技术,使得一些风险程度较高的心理拓展训练课程,可以在虚拟的互联网平台之中加以应用,并创建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心理拓展训练课程,利用活动的趣味性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吸引力来充分调动起学生自身的参与热情,并且其中所蕴含的危险程度以及困难程度,还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出学生自身的心理负荷,使得学生能够引发出相对较为强烈的心理反应,使得学生能够在这种多样化的心理拓展训练课程中,充分感知到互联网技术的实际作用,让其获得心灵上的感悟,体会那些心理学概念在日常生活当中的现实意义。
(二)优化所用的教学方式
在心理拓展训练的主要环节中,重点包括了热身、学生交流讨论、亲身体验以及教师点评这四个关键内容。而在中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之中合理引入心理拓展训练,并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所在,还可以在其中融入情感总结以及学生感悟这两个环节,在充分结合目前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形式,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来更好的展开心理拓展训练。首先,在互联网时代的影响下,学生自身的思维方式相对较为敏捷,使得学生可以迅速理解一些较为隐晦的内容,因此,教师就可以将学生随机分成10人左右的活动小组,并引导其开展一些心理热身活动,在保证学生能够迅速掌握的同时,通过这些简单的小游戏来消除学生在心理上的戒备,再通过一些能够引起深入思考的问题来帮助成员之间建立起信任关系,为后续心理拓展训练活动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其次,在小组讨论中,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让学生在其中畅所欲言,进行深入的讨论,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什么才是团队协作;再次,亲身体验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来向学生直观的展示出训练活动的主要内容以及方式,强调活动的注意事项,保证学生可以在体验活动中发挥出自身的创造性以及主动性,获得更加清晰的自我认知;最后,在教师点评阶段,教师要针对心理拓展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展开针对性点评,将激发学生自主思考作为主要目标,让学生在点评后能够获得独有的体会以及感悟,实现全身心的健康成长[3]。
结论:心理拓展训练,是帮助学生激发自身潜能、突破心理限制的关键所在,其不仅突破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中以教师为核心教学模式带来的影响,也能够让学生在亲身体验过程中获得心理的成长。而在目前互联网时代的影响下,其更是为心理拓展训练的开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因此,教师必须要充分利用各种互联网技术,在激发起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周丽琴.中职体育课堂中心理拓展训练教学模式的引入[J].现代职业教育,2020(47):16-17.
[2]杨彦川,林广国.基于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的心理健康教育改革探索与实践——以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01):30-31.
[3]刘唐平.探讨心理拓展训练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智库时代,2019(33):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