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竹
湖北省广水市李店镇初级中学 432725
摘要:如果教育是我们的事业的话,教师则是国家这位“工匠”手里面的那把工具。那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成新世纪的优秀人才,自然就需要提高对教师的要求。而这个前提下,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师呢?
教育是民族的千秋大计,学生的培养和成长自然就决定了我们国家未来的竞争力和国际地位。同时,对于这些学生的将来也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关注学生的成长,我们现在就要注重对他们的教育培养。而关注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则是对学生教育培养的重中之重。但是在这一概念下的教育中,我们又需要什么样的老师来培养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呢?毫无疑问,结合核心素养的内涵,我们的教师在从教之中,要对自身进行调整与提高,努力让自己做一个符合培养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的教师,从而更有效的教育学生,进一步的提升我们的教育。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师
“核心素养”一词风靡当前中国教育领域,那么,什么是核心素养呢?至今,我们并没有对它形成一个固定的定义。但是一般认为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当前,根据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来确定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师,那么自然就需要对核心素养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和全面的理解。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一般来说,核心素养主要包含这些方面的内容: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这些内容我们又可大致分为三个方面: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
学生是在成长发展的,在不同的阶段,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也有一定的侧重。那么在当前中学阶段,结合我们的文化传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我们又需要什么样的老师呢?
一、从文化基础这一方面而言,我们需要专业知识丰富的全面型教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从我们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来看,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当然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因为你站在讲台上的第一任务是给学生传授知识。如果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出现问题的话,那么他怎么能够教好自己的学生呢。常言道,如果你要给学生一瓢水,教师自己就必须是一桶水。只有教师具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储备,你才可以做到信手拈来,挥洒自如。不知不觉中,你的偶像形象便在学生的心目中生根发芽。否则,教师的自信从何而来?
此外,从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这一角度来看,文化基础包含着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这些方面的内容。在历史的传承中,要让我们的学生具备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所以我们就要注重对学生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这些方面的加强。
“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区区两个词,但却内涵无穷,包罗万象。滔滔历史长河,上下五千年;观看国际风云,纵横八万里。现在的学科,不再是单一领域内的独立学科,更加注重了学科之间的交叉,彼此之间形成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只是关注自己所教学科而忽略其他知识是远远满足不了现代教育的。比如,中学英语学科,不光教会学生学习英语这门语言,同时在这个过程之中,还穿插了运动,音乐,环保,衣食住行等等不同的话题。而语文这一学科涵盖的内容更加的广泛,所以单一的知识结构是无法胜任课堂要求的。
很显然,为了让学生打下扎实的文化基础,我们的教师一定要学识渊博。既要有丰富的烂熟于心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有广泛的综合知识,能在各个学科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鉴于此,我们需要专业知识丰富的全面型教师。
二、从自主发展这一方面而言,我们需要具有健康情趣的引导型教师。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教师现在教会学生学习,是为了让学生以后不再需要老师而能独立学习。教师不可能教学生一辈子,一个阶段结束,他们就会进入到下一个阶段,直至进入社会,如果总是依赖教师,那么他们就无法自立,永远长不大。“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虽然校园生涯会终结,然而求知之路却不会终止。人的一辈子其实更多的知识是在工作中学习和积累的。所以,作为教师要作为引导者去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让他们独立的探索知识,获取知识。从而自如的漫步人生路。
再者,从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这一角度而言,自主发展包含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这些内容。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学会学习”、“健康生活”看似容易,但是实践起来却不是那么简单。“人之初,性本善。”学生在成长之初,就像是一张白纸。社会、家庭、学校、老师这些因素就会慢慢的在学生身上留下一定的烙印。其中,特别是教师,他们和学生朝夕相处。可以说是学生阶段成长过程中相伴最多的人之一,甚至在某些方面对学生的影响超过了他们的父母。那么教师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一位正能量满满的教师,自然带出来一群积极向上的学生;一位心理阴暗的教师,那么他的学生的情绪自然会受到负面的影响。
所以,一位什么样的教师就会给一群学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没有哪个学生不希望自己的老师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高尚的人格,让这样的老师给自己的人生指引正确的方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而这个环境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由教师创造的。因此,我们需要具有健康情趣的引导型教师。
三、从社会参与这一方面而言,我们需要有责任感的创新型教师。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无锡东林书院顾宪成的墨迹犹在。几百年前封建社会的大儒那时就已意识到:在读书的同时,也要关心国家大事、世界形势,积极投身社会、参与社会。这就是古代知识分子他们的一种社会责任感。校园从来不是世外桃源,学生也不可能置身于这个社会之外。那么我们的教师必然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才能引导他的学生形成责任担当这一意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有谁能无视我们的家国天下,而独善其身呢?
另外,从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这一视觉来看,社会参与包含着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这些内容。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历史是在不断向前的,社会是在发展变化的。作为我们教师,不光要具备责任感,而且还要有创新精神。墨守陈规是发展的阻碍,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创新才能够走向成功。在这样的精神指导下,才能让我们的学生提升实践能力、形成创新意识,从而帮助他们更好的解决问题。
由此可见,推动社会的发展,既需要我们投身社会增强责任感,也需要我们在发展中不断的创新。所以,我们需要有责任感的创新型教师。
教育,从小的角度来看,它决定了一个学生未来的人生;从大的方面来看,它决定了我们国家以后的竞争力和国际地位。它和我们的民族命运息息相关。回顾历史,多少国家的蜕变腾飞就是从教育革新开始的。“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教育这个问题,我们的民族在近代已走了一段弯路。所幸的是,现在我们已意识到了它的重要性,国家也对教育越来越重视了。那么为了我们的教育,就让国家这位“伟大的工匠”把她手中的那把“工具”——教师,打造成符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所需要的“利器”吧。
参考文献:
1.《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李竹,女,?1982年6月出生,本科,2000年9月工作。中学一级。广水市李店镇初级中学教师。
电话:13100750049 邮箱:49692697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