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堂“小练笔”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34期   作者:陈红梅
[导读] 语文是所有学科理解能力的基础,作文则占据了语文成绩的半壁江山
        陈红梅
        成都市太平寺西区小学
        
        摘要:语文是所有学科理解能力的基础,作文则占据了语文成绩的半壁江山。三年级是孩子们刚刚接触作文的特殊时间段,许多学生出现不得章法、进步缓慢的情况。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练笔是课堂中出现频次较高的写作练习活动。因此,本文简单介绍了小练笔的定义,重点分析在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堂中运用小练笔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小练笔
        
        
        三年级是语文学习的新起点,在这个承上启下的关键时刻,语文学习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新要求,尤其是学生的写作要求由看图写短句向独立作长文章转变,这对学生的写作思维和实践能力作出了挑战。面对正式的写作课,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不知道如何下手。在看到小练笔对于小学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作用及一部分教师在课堂运用小练笔缺乏有效性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小练笔在三年级小学语文课堂中运用的具体措施,希望给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一些借鉴。
        一、小练笔的定义
        所谓小练笔,从字面意思上看,是与写大篇章相比,书写字数较少的、内容更加简短的写作活动。小练笔是先进行段的训练,再进行篇章训练,化整为零,降低难度,搭建平台。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常根据课文内容发布小练笔当堂作业,因灵活方便、读写结合、易学易写,效果明显,它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大亮点。小练笔是简单词句片段向正式习作过渡的纽带,与学生写作能力的锤炼紧密联系。小练笔不仅可以积累素材,更重要的是提升语言和培养坚持的习惯。
        二、小练笔在语文课堂的运用
        2.1日记型小练笔
        俗话说:“好脑筋,不如烂笔头。”写作来源于生活,其实学生的生活中有许多值得写的材料。材料储存在脑子中容易忘,用文字记录的方式无疑比大脑记忆的方式更具有真实性和保存的长久性。在学完《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文后,教师引导学生叙述自己的课余生活。这样的小练笔往往具有开放性,学生的所见、所听、所闻和所做都可以用笔记录。生活中虽然带有时代气息、可供写作的事情很多,但学生往往经历却忽视,适当的点拨可以勾起学生的回忆。教师指导学生以日记的方式来记录生活中的点滴小事,这样不仅可以积累大量生活素材,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而且还可以增加很多的练笔机会。这样的训练虽然一开始不能避免平铺直叙,但写作次数增加,文字也就渐渐流畅,同时也会让学生养成用文字记录生活的好习惯。
        2.2观察型小练笔
        作文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功,就是观察与描写。作家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观察者,观察对写作的意义很大。这种观察与一般的随意“观看”概念不同,它需要认真地“观看”,用五官认真地察看、感受、体验周围的事物。就是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尝,用鼻子闻,用手摸,把那些不认识、不熟悉的事物的形状、颜色、姿态、结构、气味、滋味、声音、软硬、冷热等,统统在自己的脑海里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然而学生对于观察往往只有模糊的概念。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型小练笔能够引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如在《观察搭船的鸟》一课中第4自然段教师抓住翠鸟的动作,要求学生把翠鸟捕鱼的情景写下来。为了让学生了解到翠鸟的敏捷,教师出示小猫跳衣柜的小视频,大家都为小猫毫不费力地轻功折服。在仔细观察了小猫的动作,学生对于写翠鸟捕鱼的场景可谓是毫不费力。

观察的目的就是要学生洞察生活的“微细”,在“微细”中体会生活、感悟生活,创造生活,形成文字。
        2.3想象型小练笔
        想象力给予了写作更多的空间和可能性,而写作是把虚拟的想象力化为现实的途径。儿童具有充沛的联想的能力,写想象类作文应该是三年级小学生最喜欢写的作文类型。想象作文的无边界性决定了它所描写的内容不受世俗刻板印象的束缚。纵观三年级教材,以小练笔形式出现的课后习题共有7处。这些小练笔虽然分布的单元不同,但有一个共性:简短几个字或一幅画要学生结合课文的写法丰富想象的内容。如在课文《想象力是一棵树》文后,有一篇小练笔:假设自己可以变身那么自己将变成什么。三年级的小学生还处于具有强烈好奇心的阶段,教师所要做的就是指导学生展开大胆想象,在作文中勾画出一个他们的理想世界,写的内容包括自己的设想、追求、愿望、梦境等。
        2.4模仿型小练笔
        模仿是人类的本能。对于写作学习的初学者来说,模仿也是一种学习,在反复的模仿中探索出自己的风格,可能也是创作的必经之路。在学习一些写作手法时,学生对于干巴巴的理论学习难以形成深刻的印象和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通过让学生仿照课文的词句可以加强学生对于写作手法的理解和掌握。比如三年级下册第88页的三个例句,利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赋予普通的事物以不一样的感觉,教师留下模仿课文及例句写下关于对于盛开的荷花的比喻性描写的作业;还有《观日出》一文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日出的具体过程,老师留下运用本文按时间顺序的写法写一个周围的场景的作业。这两个案例中学生在课文模板下都很好操作,并且在亲身实践之下,他们未来将比喻的修辞和时间顺序运用到写作上会更加熟练。
        2.5共情形小练笔
        共情即换位思考。小学课本中的文章虽偏于简单,但无一不含饱满的情感。良好的写作环境要教师结合课本的特点设计恰当的情境,让学生走入到故事中,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身临其境,让他们试着理解文中主人公的情感,然后把文中体会到的情感用文字的形式进行换位表达。在课上,孩子们充分讨论和思考,完成写作练习,在写作中更深入地理解自身、他人与世界。如《去年的树》一文中有四次鸟儿与女孩的对话,那么鸟儿听了女孩的话会有什么心里话,试着写出鸟儿与灯火的对话。这种情感与情感的碰撞、感性思维的迸发,使学生学会把情感融入自己的文字,使文字具有细腻感。并且,学生共情的能力也在提高。
        三、结束语
        每一篇小练笔都是素材与写作能力的积累,教师在教学中应立足教材,精准施教,将小练笔落到实处。这样有效的课堂小练笔符合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目的,让学生不再抗拒写作,而是成为一个想写、会写、能写和乐写的真正写作者。
        参考文献:
        [1]平山山.小学中年级语文课堂小练笔实践探究[J].读写算,2020(26):186.
        [2]贺勇芬,刘世辉.抓实课堂“小练笔”  开启作文成功路——以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为例[J].基础教育论坛,2017(15):25-26+35.
        [3]廖有琼.立足课堂,读写互动——浅谈小学语文三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小练笔操作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6(07):174.
        [4]葛海波.让“练”有意,让“笔”有力——浅谈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堂“小练笔”地运用[J].新课程学习(上),2012(05):56-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