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熙宏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9
摘要:牙列缺失及牙列缺损是指在先天因素或后天因素下导致的个别牙或者多颗牙的缺失。口腔的种植治疗是指种植医师在现有条件下,是通过外科手术的方式将其植入人体缺牙部位的上下颌骨内,待其手术伤口愈合后,在其上部安装修复假牙的装置,从而达到恢复正常咬合的技术。从而满足患者和家属的心理及生理需求,使患者恢复自信,充满信心。
关键词:口腔种植;种植体
2010年全国口腔疾病流调资料显示,我国牙体、牙列缺损人群中发病率高达53%,其中老年人缺牙率为86.1%,远高于中青年人群。预计随着老龄化的继续,我国种植牙的市场潜力必将进一步增大。而中国整体市场规模仍然较小,但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所以不管对医生还是患者来说,种植治疗的发展是及其的重要。
据市场调查,但临床水平和医疗资源分布极不平衡,其中口腔材料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相对滞后是主要原因之一,我国目前高技术含量的口腔材料产品基本上依靠进口,国外进口产品价格高昂,无法普及,国内产品无论在科研、设备、技术、工艺,还是在临床应用方面都不能满足基本临床要求,极大限制了口腔医学的发展和普及,不能满足口腔医疗需求的快速增长。而且我国种植材料的研发制造却明显滞后,特别是基础性开发研究几乎是空白,高端 种植体系全部依赖进口。限制口腔市场规模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牙科医师资源(牙科医师数量和质量)。虽然医师瓶颈的解决是一个长期问题,但通过协会和生产企业的学术培训,可以在现有医师的基础上提高高附加值业务的渗透率,从而带动牙科市场的快速增长。以种植牙为例,对比国外数字我们发现,种植牙普及的国家平均每个牙医实施的种牙数量在6颗以上, 其中瑞士高达25颗,巴西也有6颗以上,但中国只有1颗。这说明在中国牙科的一些高端业务在牙医群体内尚不普及。这些种种原因导致中国的种植技术水平的发展远远赶不上当今市场的发展,这这将是口腔种植发展的主要问题。
目前中国的种植体主要采用埋植型两段式种植系统,即首次手术将植入体埋入颌骨后逢合黏膜切口,使植入体在封闭环境中完成骨整合(上颌平均为6个月,下颌平均为3个月)后,再施行第二次手术,显露种植体,安装基台。第二次手术1-2周后即可印模开始修复体制做程序。而这种种植系统在长期观察成功方面具有无可争议的领先地位,是最经典的成功的种植系统。但是由于患者医疗意识薄弱,医生经验不足,种植体价格昂贵,导致种植体尚未在口腔行业广泛应用。
影响患者接受种植治疗的因素:1.牙槽骨的吸收程度2.种植体的价格昂贵3.患者对种植体的认知存在差异4.种植体技术在国内处于起步阶段5.患者对种植存在恐惧心理6.医疗周期长。
种植治疗的特点,第一不用进行磨牙。传统的镶牙方式必须要损害健康的牙齿,因为要打磨相邻的牙齿。而种植牙就不用磨邻牙,是一种新型的修复手术,它不需要基牙和卡环,不会影响健康的牙齿。第二体积与天然牙相近似,患者感觉舒适而无异物感,容易适应。第三对舌的功能活动无妨碍,不影响患者的发音功能。第四无需患者摘戴,使用方便。第五不损伤邻牙,不切割邻牙,患者易于接受。第六前牙种植牙和天然牙之间可以达到更协调更美观的效果。如果出现牙列缺失或者牙列缺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种植体修复为首要选择
种植体对患者的影响:种植体对患者的首要影响就是治疗周期时间长,长时间的等待使患者对种植体失去信心,产生厌烦情绪,从而影响到种植体在市场的发展。其中种植体一期的持续时间长,种植体的临时冠适应性较差难以满足患者的要求,摘除满足不了患者在美观方面的需求。使患者内心产生落差,这是主要因素之一。其次种植主要面向中老龄群体,一期的疼痛会使患者感到身心上的疲惫,从而导致患者对种植体的反感。最后,种植体的价格,是影响患者选择种植体的首要因素,种植体的价格昂贵,对患者心理上造成了巨大的负担。并且种植体面向的中老群体较为广泛,很难使他们将大量的金钱投入其中。
种植体的未来发展趋势:首先牙医的重视项目的改变,医生们需要更容易操作的系统并且具有长期安全性及临床优势之文件和提供教育训练及相关技巧,其次,医生需要使种植体技术性差别降低从而获得更快的种植技术,缩短治疗时间及成本,提升骨的生长和整合能力。
最后就是结合美学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如陶瓷人工牙根)。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以及口腔种植技术的日渐成熟,新型种植材料生产规模持续扩大,使得种植牙产品的费用有所下调,人们也逐渐能够承受种植牙所带来的各项费用。选择口腔种植的人也是越来越多。由于口腔种植对患者的生理以及心理上的影响,我们医疗人员也应当采取适当的干预和关怀,维护患者的身心健康,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促进口腔种植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Tzou CH, Artner NM, PonaI, etal. Comparison of three - dimen-sional surface-imaging
systems[J].J Plast Reconstr Aesthet Surg, 2014, 67(4): 489-497.
[2] 高鹏程,谢理哲,严斌.牙颌模型三维数字化技术及其在口腔正畸学中的应用进展[J].口腔生物医学,2014,5
[3] 何琴,王春玲,张佐.数字化医学在口腔正畸临床工作中的应用[J].宁夏医学杂志,2015,12
[4] 厉松,苏茹甘.数字化技术在口腔正畸临床中的应用[J].口腔疾病防治,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