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传纪
(阜阳市颍东区正午镇王桥小学,安徽 阜阳 236000)
摘要:万物皆有情,动物之间有舐犊之情,植物之间有连根之情,人与人之间更是有很多复杂的情感。人是不能缺少情感的,没有情感的人就好像一座冰冷的智能机器。但是随着这些年社会的进步,思想的开化与包容,让人们能接触到更多的信息,从而受到不正确三观的影响也就越深,从而造就了社会中越来越多的悲剧等。小学生是社会的希望,他们的情感需要有正确的引导。在小学语文的教材中,就有很多关于情感的内容,如《静夜思》中的思乡之情等。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挖掘出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引导小学生的情感走向。
关键字:情感教育 小学语文 教学方法
2017年,一部由余文乐、曾志伟主演的电影《一念无名》一经上映就引起了广泛热议,其中余文乐饰演的阿东患有双向情感障碍,他在电影中的经历让所有的观影人在揪心的同时,也因为跌宕起伏的情节有了更多刻骨铭心的反思。从电影中不难看出患有双向情感障碍的人的生活的可怕,但是这种情感障碍却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一部分小学生的生活中一遍遍上演着。小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如果他们不能健康成长,那么国家的未来将陷入一片黑暗中。语文科目对于引导小学生的正确情感走向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渗透正确的情感观,时刻注意调节小学生的内心情感。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关于情感教育的现状
(一)教师不注重情感教育
当前,为了应付考试而教学已经成为了学校教学的现象级问题,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都是考试内容为重点教学,没有挖掘教材中的情感价值,甚至对一些关于情感方面的内容讳莫如深。这种现象并不利于小学生的情感正确发展,很可能造成小学生的情感缺失。
(二)教师关于情感的教学过于枯燥
大多数教师在教学时提到课文中的情感都太过枯燥,这让小学生们很难感受到文字中流露出的作者情感。譬如在《静夜思》中,教师只会告诉学生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但是这种情感是怎么样的却没有讲述。
(三)教师没有与学生有情感互动
教师与学生是有情感联系的,学生对教师有孺慕之情,教师对学生有关爱之情,但是在当前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没有与学生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联系越来越淡薄,学生们感受不到教师对自己的情感,自然也不会向教师传递他们对于教师的情感。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方法
(一)情境导入
情境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目前,很多教师都用情境导入的方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这些教师在情境导入的环节中太过于注重所创建的情境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却没有挖掘情境中的情感价值。
教师在情境导入这一环节中应勾起学生们内心的情感,不仅是与课文中描述的情感,还应勾起学生对教师的情感,通过创建的情境,牢牢抓住学生们的内心,让学生们的情感随着情境的发展越来越沉浸。最后将这种情感融入到课堂的教学中,以情感的联系促使他们主动学习。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怀念母亲》一课的教学中,情境导入这一环节就应着重表现母子之情。小学生的年龄尚小,他们对祖国的情感不如对母亲的情感强烈且明确。教师可以先放两首关于母爱主题的歌曲,类似于《听妈妈的话》《母亲》等,烘托课堂气氛。然后教师可以讲一些自己与母亲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教师与他们是一样的,也曾叛逆过,也曾不听话过,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最后教师应当让学生们说说他们与母亲之间发生过什么事,或者是母亲曾对自己怎样好过。情境导入可以有效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勾起学生内心的情感,可以让学生带着情感进入到课文的学习中,教师在这一环节应多加入情感元素。
(二)课文中加强情感联系
在小学语文的教材中,所有课文都潜藏着作者的情感,教师要将这种情感挖掘出来,时刻在教学中渗透这种情感,加强课文与学生情感的联系。很多教师在讲课过程中都只是提到一两句课文中的某句话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或者是全文的中心思想蕴含了什么样的情感。学生就好像在由教师带领着做阅读理解的练习题。教师应在此基础上,将情感贯穿在教学的所有过程,让学生能够对课文中情感的描述有更加清晰的认知。如在《草虫的村落》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加强课文中作者对大自然的情感。大部分城市中的小学生很难与大自然接触,他们对于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并不能清晰感受。城市中的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去操场上看看在石砖夹缝中生存的小草,穿梭在小草中的小虫子等,亲身体验一下大自然的神奇。农村中的小学生接触自然的机会较多,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让学生们多谈谈放学后他们与大自然接触的过程中都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情,通过这些有趣的事情他们明白了什么道理等。无论是哪篇课文都蕴藏着作者渗透在文字中的情感,教师要找出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升华学生的内心感受,加强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情感联系。
(三)课后评价、课后作业、课后实践深化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要贯穿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课后评价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很多教师都忽略了课后评价这一项。但实际上,课后评价可以有效总结学生们在课上学到的内容,提高上课的积极性等。子啊课后评价这一环节,教师也要深化课上的情感教育,用小故事、生活中的情感小事等,加强学生的内心触动。课后作业与课后实践是每天阶段性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学生生活中的学习阶段。学生的情感多数来源于生活,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与课后实践时也不能遗漏这个环节。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与课文中情感有关的作文写作,或者是给父母洗脚等情感宣泄与交流最多的作业,这些作业对小学生的内心成长与情感交互都有正面积极的作用。
结语:情感教育最重要的是教师、家人与同学之间的交流,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加强互动,不只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还要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等。另外,教师要与学生家长多沟通,让他们在生活中注意多传递给学生们爱的讯息。在教学中,教师要做的就是将情感教育贯穿在教学之前、教学中和教学后,加强课文内文字的情感流露,使其产生与学生的内心共鸣。
参考文献:
[1]陈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J].知识窗(教师版),2021(02):78.
[2]肖丽娜.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实施对策分析[J].小学生(中旬刊),2021(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