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下   作者:朱江丽
[导读] 小学数学一直以来都是一门比较重要的学科,数学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基础。数学概念是构成数学体系的一个无形结构,只有掌握好概念的掌握程度,并且能够灵活地运用数学概念,才能加强小学生数学的学习。本文重点分析一些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各位小学数学教师有所帮助。

朱江丽   浙江省义乌市廿三里第一小学  浙江  义乌  322000
【摘要】小学数学一直以来都是一门比较重要的学科,数学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基础。数学概念是构成数学体系的一个无形结构,只有掌握好概念的掌握程度,并且能够灵活地运用数学概念,才能加强小学生数学的学习。本文重点分析一些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各位小学数学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3-063-01

        就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来说,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数学教学的核心所在。但是就小学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数学概念显得笼统,较难理解。因此,对于概念教学,只有使用正确合理的教学方法,才能够起到提升教学质量的效果。
        一、概念教学的必要性
        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概念贯穿其中,是最为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是掌握数学知识、提升数学能力的基础。因此,对于数学概念的学习至关重要,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应将数学概念作为一个主要环节进行重点学习与把握。
        就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来看,数学概念在小学阶段的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起着基础的奠基作用,概念都是经过实践之间检验得来的,最后变成了公理以及公理下的相关定理,教会小学生学习概念就是为了让学生们对概念的综合使用有一个相对具体的了解,数学概念对于学生们打好数学基础尤为重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理清学生思维的作用。
        小学数学概念学习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独立性的培养。数学概念是整个数学体系中最为基础的一个组成元素,具备较为明显的独立性特点,在数学概念的学习中,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独立性;二是对于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逻辑的培养。就小学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来说,数学概念较为复杂,难以理解。这也就要求学生在进行数学概念的学习中需要高度集中精神,运用思维的反复推理来进行理解,能够很好地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行锻炼。另外,数学概念的逻辑性也体现在它将一些要求背诵的数学知识有效联结在一起,在一个概念的基础上能够衍生出其他的数学概念,这些相互衍生出的数学概念也就势必存在着联系,具有相应的逻辑上的联系。因此,对于小学数学的学习来说至关重要;三是对于学生数学空间想象力的培养。就数学概念而言,很多的数学概念都不是一个具体的可以观察的事物,它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这就加大了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难度,学生需要运用自己的头脑,将抽象的概念进行想象,因而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当前概念教学的局限性
        不可否认,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概念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影响概念教学工作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从教师方面来看,当前我国的数学教师队伍中也存在对概念教学理解不够,重视程度较低的现象。有些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将概念教学的工作落实到实处,影响了概念教学的教学效果。


从学生方面来看,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概念教学的理解与接受程度普遍较低,受自身思维发展的影响,对很多数学概念的逻辑思维无法理解透彻,长久下来便会产生对概念教学的恐惧与排斥心理。从概念教学的自身特点来看,虽然它对于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思维逻辑的锻炼等方面均有积极作用,但是概念教学本身有着枯燥无味、难以理解的特点,尤其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更无法提起对概念学习的兴趣,进而也阻碍了概念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与发展。
        三、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1. 举一反三,加强新旧概念知识的联系
        数学知识都是环环相扣、紧密相连的,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紧密,层层递进。概念知识的学习也是如此。只有把旧的概念知识理清楚才能更好地理解新的概念知识,可以说新旧知识之间有着“剪不断”的关系。很多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总是习惯把旧知识给“丢”掉,这是个不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了新的概念之后教师可以进行拓展,把类似或者与之相关的概念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例如,在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后,我们可以对乘法的概念、一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相关概念进行拓展;在学习了小数的概念之后,笔者同样进行了拓展,把小数、分数、整数的概念和性质整理成表格,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特别是在四则运算法则的概念运用上有什么异同之处;学习了约分和通分后,让学生通过练习明辨其相同和不同之处;学习了质数后让学生自己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说一说“1为什么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学习了“树叶中的比”后又联系之前所学的“商不变的性质”进行知识性拓展,举一反三。在这样的拓展过程中更进一步加强了新旧概念知识的联系,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和内化所学的知识。
        2. 创设问题情境,在拓展中锻炼能力
        拓展环节的设计就是要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考虑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设计一些有技巧性、思考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又不同于巩固环节中的基础性问题,而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这样的拓展才是有意义的。比如在学习了奇数和偶数的概念后,笔者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小红的妈妈生日要到了,小红打算送妈妈一些小礼物,两面小镜子,两束花,四把漂亮的小梳子,她给了售货阿姨100元,阿姨找回她59元,当她看到价格标签上写着一把梳子6元后,马上跟售货阿姨说:“阿姨,阿姨,您给我找的钱不对。”题目中并没有说明其他小物品的单价,为什么小红马上就能断定售货阿姨找的钱不对呢?你可以用所学的概念知识进行解答吗?学生马上进入了思考,然后解答:“我们知道偶数的定义是在整数中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题目中一把梳子的价格是6元这个是偶数,其余小物品的数量分别是2和2,也都是偶数,因此物品的总价也应该是偶数,100也是偶数,偶数减去偶数的差也应该是偶数,59并不是偶数,所以不用计算也知道售货阿姨找的钱肯定是不对的。”通过问题情境,学生对于偶数和奇数的概念理解更为透彻,在这个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在概念教学中,巩固和拓展缺一不可,教师要重视概念教学对数学课堂的影响,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多应用多训练,以达到巩固的效果,在巩固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培养起学生较为完善的数学思维,提升数学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文军.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7(17).
[2] 耿素娟.基于数学多元表征理论的“角的认识”单元概念教学设计研究[D].扬州大学,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