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2期   作者:刘贵凤
[导读] 近年来,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已逐渐成为当今小学数学教学的主旋律。数学推理能力作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小学生数学水平提升的重要保证。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推理能力呢?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可借助于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们由浅及深、由表及里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推理过程,从而实现数学推理能力的培养。基于此,以下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刘贵凤    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映秀小学校  623003
【摘要】近年来,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已逐渐成为当今小学数学教学的主旋律。数学推理能力作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小学生数学水平提升的重要保证。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推理能力呢?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可借助于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们由浅及深、由表及里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推理过程,从而实现数学推理能力的培养。基于此,以下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推理能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4-069-01

        引言
        因小学生心理和年龄的因素,学生性格普遍活泼好动,在学习生活中更关注有趣的知识。而在数学的学习中需要学生进行大量计算练习,过程枯燥乏味,不能刺激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导致教学质量、学习目标和学习效率无法达到教育活动的需求。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新的时代对教学目标提出新的要求,比如:引导学生掌握理论知识,锻炼学生丰富的数学能力,训练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等。
        一、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数学是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一门学科,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既能够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数学这门学科的意义,也可以让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应当合理引用生活中的素材,引导学生利用所学数学知识,推理解决问题的途径,在这个过程中,要把握好引入问题的难度,既不能太容易从而缺乏推理的余地,又不能太困难使学生无从下手。比如:我在讲“多边形的面积”一课时,在讲完基础的数学知识后,给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假如学校准备给教室当中除讲台以外的地方都铺上地毯,那我们的教室应当需要多大面积的地毯。同学们积极思考,提出了各种设想,有说用教室的面积减去讲台的面积,有说把除讲台以外的地面分为三个长方形,分别计算它们的面积再加起来,还有说教室前后门的门口还有两个小长方形,应该把他们的面积也算上。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推理计算,学生对“多边形的面积”这一课的知识了解得更加深刻。
        二、观察数式,发现规律
        数学公式是小学数学的重要教学内容,也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利用好数学公式的教学过程,是提升学生数学推理能力的有效过程。具体教学时,数学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学情特点,适当地将知识点展开剖析,让学生们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感知知识的演绎推理过程,学会归纳和类比,从而发现算式的内在规律,从根本上理解数式。


比如:在讲解“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课的内容时,要求学生们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式,并熟练地予以应用。具体教学时,我要求学生们在估算客厅面积的基础上,准确地计算客厅的实际面积。我们可以列出算式:36×45=1620(平方分米)=16.2(平方米)。在此基础上,我让大家观察这个式子并思考:是否可以转化为以米为单位进行计算呢?那又有什么样的规律呢?学生们开始仔细地观察和思考验证,发现当两个因数同时缩小10倍时,乘积就会缩小100倍,最终的得数就恰好是平方分米转化为平方米后的得数。可见,数学算式的教学不能是填鸭式的教学,而是应讲究方式和方法。结合数学算式教学枯燥无味的特点,教师需借助于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才能够激发出学生们学习探究推理的兴趣。因此,在具体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观察数学式子特点,连接已有知识进行思考,探究新的知识,从而发现计算过程中的内在规律,为学生们推理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三、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问题情境的创设,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从而进行合情推理,积极思考、探索,最终得出合理的假设结论,教师再利用学生的结论,引导学生通过有效的方法验证自己的假设,在验证正确的基础上得出自己的推理结果。比如:在教学“乘法交换律”相关知识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复习法导入,先出示以下算式:25+38+45、37+139+63、58+67+22+133,让学生快速计算结果,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大部分学生都想到了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进行计算,将算式分别改写为25+45+38、37+63+139、(58+22)+(67+133),这样直接口算就能得到结果,分别是70+38、100+139、80+200,即108、239和280。接着,教师用大屏幕呈现以下算式:25×13×4、125×17×8、15×45×4×20,鼓励学生尽情猜想和推测:“这些式子能有更简单的计算方法吗?怎样能更快地得到结果?”有了之前的铺垫,很快有学生提出可以将乘数交换顺序,将算式改写为25×4×13、125×8×17、(15×4)×(45×20),但也有一部分学生持怀疑态度,认为这样不成立,于是教师让他们自主验证,证明了猜想是正确的。
        结束语
        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便于学生带着更加清晰的思维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去。教师要积极利用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选择科学高效的教学手段,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归纳相关的数学概念、规律等,培养学生良好的合情推理能力,再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卢丽华.把握数学本质,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J].教师,2020(36):71 -72.
[2]省国文.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推理能力的有效培养[J].新课程,2020 (51):44.
[3]杨朝阳.运用数学推理,训练学生思维[J].新课程,2019(51):1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