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小学生德育培养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2期   作者:张云强
[导读]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的德育教育受到广泛关注。新理念、新方法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校德育教育水平,学校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时,应利用正确的方法,才能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与道德修养,树立学生人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小学教师了解小学生德育培养的重要性,才能在德育教育开展时,充分发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将德育知识渗透到学生课堂、生活中,才能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实现小学德育教育的教学目标。本文

张云强   云南省楚雄市子午镇中心小学
【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的德育教育受到广泛关注。新理念、新方法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校德育教育水平,学校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时,应利用正确的方法,才能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与道德修养,树立学生人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小学教师了解小学生德育培养的重要性,才能在德育教育开展时,充分发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将德育知识渗透到学生课堂、生活中,才能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实现小学德育教育的教学目标。本文通过了解立德树人理念对小学德育的教学意义,提出小学生德育培养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立德树人;小学德育;培养对策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4-082-01

        少年强则国强,小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对自己、社会以及世界的认知有效,思想尚未成熟,正需要学校的引导。立德树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新课改的大力推进下,学校应坚持德育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教学理念,结合学校教育实际情况确定德育教学目标。为确保德育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应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教师应转变旧思想,应用教学新理念,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创新教学新方法,将更多丰富的知识添加到教学课堂中,构建高效率的德育课堂。由此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促使学生个性发展。
        一、立德树人理念对小学德育的教学意义
        立德树人理念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能促使小学德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在思想上正确引导学生,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好奇心重,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也是学生发展特长的关键阶段。通过德育教育引导,能使学生的心态更加积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促使学生个性发展。立德树人背景下开展的小学德育教学也与新课改的教学要求相符合,重视学生的课堂地位,对小学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既要将文化知识教授给学生,又要通过思想,引导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树立学生良好的人格。由此来看,立德树人理念与小学德育教育的融合,能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课堂、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从而使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
        二、目前小学生德育方面的问题
        (一)缺少爱国主义情怀
        大多数小学生具有一定的爱国意识,但对爱国并没有深刻的理解,缺少爱国主义情怀。学校播放爱国主义题材影片时,通过对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在选择影片时,往往是为完成班级任务,由此也可以发现学生缺少自觉爱国意识。
        (二)诚信意识有待提升
        大多数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诚信意识,但对诚信的了解并不深,并不能采取真正的行动,且在日常生活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诚信问题,比如在写作业或者考试时遇到难题,选择抄袭答案。
        (三)礼貌意识不强
        有些学生在学校遇到教师之后,不能跟教师打招呼,在与同学交流时,容易发生冲突,无法控制自身的情绪,出现打架行为。


而这些都是因为学生礼貌待人的意识较差,并未做到尊重师长、尊重同学。
        三、立德树人视域下小学生德育培养的有效对策
        (一)注重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
        学校开展的德育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净化学生心灵,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确保德育教学的顺利开展,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应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重视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教师是德育教育的执行者,教师的思想道德与价值观念都会对学生造成影响,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此,学校应组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增强师资力量,才能确保德育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教师也应具有责任心,尤其是在立德树人背景下,教师既要拥有丰富的知识,又要对职业充满热爱,才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在教学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的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二)明确德育教学目标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好奇心重,正是培养学生兴趣和特长的关键时期,但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有限,价值观念有待形成。学校在开展德育教学时,应了解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确保制定的教学目标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根据学生的文化基础、性格特点制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教师在课堂上可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设置层次型目标,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开展教学,确保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学习知识获得自我感悟。
        (三)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
        随着现代网络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逐渐应用到教学中,在一定程度上能为课堂教学增添趣味性,将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小学德育教学,通过利用多媒体能够将实际生活与知识有效融合,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德育知识。教师在课上可以播放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能够促使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形成。教师利用网络获取更多的教学资源与教材内容的结合,能够加深学生对德育知识的了解,从而促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升。
        (四)人文关怀理念的应用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能够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知识。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利用人为关怀理念,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引发学生思考。在德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既能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又能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通过积极交流,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困扰,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教师在教学中也应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才能促使学生接受德育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综上所述,学校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师是学生人生道路的引导者。学校开展的德育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规范自身行为,为学生做好榜样。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德育教学目标,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升学生的自觉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孟万金,张冲.以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海淀区民族小学和全国教育大会讲话精神的体会[J].大学(研究版),2019(02):23-31+22.
[2]周秀云.小学德育教育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农家参谋,2020 (02):298.
[3]朱光辉.新时代大中小德育一体化的内涵、挑战与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36(04):89-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