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动”并行,亲历成长的快乐——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1期   作者:杨洁
[导读] 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产生,确实向老师提出了挑战,要让它成为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的又一途径,让它真正成为服务于学生,让学生喜欢的这门学科,老师们的意识及实际操作方法是必须讲究的,最

杨洁    浙江省义乌市绣湖小学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产生,确实向老师提出了挑战,要让它成为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的又一途径,让它真正成为服务于学生,让学生喜欢的这门学科,老师们的意识及实际操作方法是必须讲究的,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要“说”“动”并行,在“说”“动”中亲历成长的快乐。
【关键词】“说”与“动”亲历 综合实践活动 学生 成长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073-01

        首先明确课程的定义,所谓的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综合性课程。
        一、正确定位,议成长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学生的体验和认知,所以在活动中,教师主要采用“学生参与式”的体验教学模式。显然,综合实践活动最普遍的学习方式是通过学生亲历整个活动过程,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认知、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成长。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亲身经历,是综合实践活动区别于其它各类课程的根本特点,没有学生的实践,就等于没有综合实践活动课。
        刚开始上综合实践活动课时,我跟学生们局限于在教室里,就着活动手册上的问题一个一个进行讨论,想着如此就能得到某个答案或某项成果,如平时上语文课一般。现在想来这样做实在是滑稽之极,学生们面无表情,索然无味,教师声嘶力竭。其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题多姿多彩,内容辐射方方面面,如此丰富的内容,这么博大精深的文化,如果只在这一屋檐下“畅所欲言”而不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做一做,那简直愧对开发这门学科的智者们,也失去了这门学科的真正意义。活动课就是要“动”——动手、动脑、动心。当然,“动”的前提就是“说”,“动”了之后还要“说”——交流、反馈、总结。“说”与“动”的统一,才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上课之道,如此一来综合实践活动课方能开展地灵动、接地气。
        二、更新理念,促成长
        朱熹在诗中有云:“问渠哪有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创造的源泉,没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创造活动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创造活动就无法真实有效地进行。于是,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和学生选择性地确定了几个主题,例如《生活与广告》、《电与我们的生活》等,让他们自由组合成立实践活动小组去思考和研究,利用课上和课余时间去完成各项任务。然后,通过多种形式在课堂中交流反馈他们的思考和研究成果。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提出“生活即教育”,倡导孩子们在“做中学,学中做”的发展理念。实践能力的提升不是通过书本知识的传递来获得发展,而是通过学生自主地运用多样的活动方式和方法,尝试性地解决问题来获得发展的。从这个意义上看,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就是学生围绕实际行动的活动任务进行方法实践的过程,是发展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基本“学力”的内驱力。当然,放手让学生去干,可不是让他们去“自生自灭”,老师作为一个指导者,参与活动的全过程是很有必要的,只不过有的时候作用显著些,例如帮助解决立项后的操作上的难题;有的时候作用则显得弱些,如当学生进人资料采集点后就是他们展示自我能力、丰富人生阅历储备的阶段,这时的老师,则起辅助作用,也就可以“退居二线”了。
        三、有效实践,求成长
        以《生活与广告》这一活动主题为例,广告是学生特别感兴趣的问题,和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生活中无处不见广告,道路上、车站里、电视中无处不在。如果能留心观察,就能收集、整理到许多广告内容。广告语言独具特色,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创新能力有着极强的召唤性。所以培养学生模仿,创作一些广告词,设计一次广告的创意,是培养学生多方面综合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我设计了一个《生活与广告》为主题的一个综合实践活动。实践活动设计大致如下:
        1.活动准备阶段。以博采众长为目的,我与学生们融入到生活中去,让他们涉及到各种场所收集第一手资料;2.初识广告阶段。让学生们通过口头交流、汇报收集到的第一手资料,进行资源共享。同时使学生初知广告的形式,传播方式等;3.再识广告阶段。通过教师和学生的汇报、总结,使学生更全面的认识广告。如广告的目的,主题和要素等;4.创作广告阶段。在全面了解广告的基础上,让学生或单独或小组创作广告;5.活动延伸阶段。通过“广告设计大赛”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做研究的兴趣,真正让他们在“动”中学,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以上整个活动过程都围绕学生的“说”与“动”并行的原则,让学生亲历整个活动过程。因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更不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状况,要革新以书本和教室为中心的学习方式;不能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不能把综合实践活动当作一门具有系统的书本知识的课程,一个单元一个单元、一课一课地来教,学生一定要有在开放的情境中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眼动不如心动,心动不如行动,学生运用课堂掌握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是实践活动的要旨。
        综上所述,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来源于生活,以具体活动为载体,有效帮助孩子们认知和体验。脱离“动”的“说”,容易让学生走过场,造成眼高手低,“动”的过程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生命力所在,否则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是难以真正体现的,何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课程与教学回到学生“说”与“动”的统一中,将学生想的付诸于实际行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开启学生的心智,使他们能够更好的和生活融为一体,并且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体现了实践出真知的教育理念。对解决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存在的脱离实践的问题是大有裨益的,有利于逐步形成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萌发创新意识,让课程落在实处。这也是传统的课程所缺少的,真正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开放性、创新性、实践性的课程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2017年4号.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规定》:当代教育科学,2003年04期.
[3]《综合实践活动中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福建教育,2004年09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