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2期   作者:李明艳
[导读] 信息技术是语文教师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到的技术资源,在技术优势把握基础上制定科学的教育方案,围绕多种资源运用打造更高层面地知识探究和情感梳理平台,引导小学生以良好精神面貌参与到课程知识学习与运用中。通过将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进行深度融合能改变小学生被动接受课堂教学状态,引导班级学生对教材内容实施多个层面探索与灵活性运用,在内容整合基础上提高学生们的知识体验。所以应该分析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深度融

李明艳   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梅湾小学
【摘要】信息技术是语文教师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到的技术资源,在技术优势把握基础上制定科学的教育方案,围绕多种资源运用打造更高层面地知识探究和情感梳理平台,引导小学生以良好精神面貌参与到课程知识学习与运用中。通过将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进行深度融合能改变小学生被动接受课堂教学状态,引导班级学生对教材内容实施多个层面探索与灵活性运用,在内容整合基础上提高学生们的知识体验。所以应该分析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语文教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知识体验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4-070-01

        前言
        基于课程教育特色与小学生呈现出的认知情况,语文教师在课程教育过程中应该关注到信息技术呈现出的运用特色和价值,在各项资源整合基础上构建更高层面地知识探究平台,引导学生对教材知识进行探索和灵活性实践运用。因为信息技术可以丰富课堂教学资源,也能在技术优势把握基础上拓展课堂教学空间,通过多种方式提高班级学生的知识探索和实践运用体验。所以语文教师应该将信息技术和课程教育进行深度融合,利于提高小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梳理程度。
        一、立足信息技术运用实施生动化课堂导入,引导小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探索和结构分析
        研究指出语文教师需要在课程特色把握基础上制定科学的教育方案,围绕教育目标搜集相关的教育资源并进行灵活性运用,引导小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多个层面探索与情感分析,有助于获得更高层面地知识体验。所以教师应该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以提高学生们的知识体验,围绕课程教育特色制定针对性的培养方案[1]。本文认为语文教师需要立足信息技术运用实施生动化课堂导入,引导小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探索和结构分析。
        例如在开展“只有一个地球”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到信息技术的运用特色,通过运用搜集到的视频资源开展生动化的课堂导入,通过视频播放调动小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阅读与知识探索的兴趣,在生动氛围营造基础上展示出课程教育的特色和实践魅力。这样可以指导学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参与到知识探索和实践运用过程中,提高学生对知识结构的梳理和整合能力以达到深度融合的目标。
        二、通过视频资源运用营造生动的阅读学习氛围,提高小学生对文章内容和情感态度的理解程度
        因为传统教学方式忽视小学生呈现出的认知特点与全面发展需求,限制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探索和实践运用的综合能力,不能达到预计的能力培养目标。


语文教师应该将信息技术和课程教育进行深度融合,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制定科学的教育方案与能力培养计划,在生动氛围营造基础上引导班级学生对教材内容实施多个层面探索和运用[2]。基于小学生呈现出的学习特色与健康成长需求,本文认为教师应该通过视频资源运用营造生动的阅读学习氛围,利于提高小学生对文章内容和情感态度的理解程度。
        以“开国大典”阅读教学为例,语文教师在课程教育之前可以搜集相关的视频或者是新闻报道的资源并在课程教育中进行运用,鼓励小学生在文章阅读基础上对情感态度进行分析以提高班级学生的知识体验。在营造生动阅读学习情境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知识讲解,鼓励学生对文章的创作背景、段落结构、文字运用技巧与情感态度等知识进行探索与互动交流,通过内容整合推动课堂教学的优化发展。然后围绕教学目标对小学生开展高水准的知识讲解,在深度融合基础上给班级学生进行更高层面地知识讲解和情感熏陶,有利于保障课程教育的创新性。
        三、借助信息技术优势进行文章情节的影视剧还原,强化小学生对传统文化地体验程度
        基于信息技术在各教育阶段中的运用和小学生呈现出的认知情况,语文教师在课程教育过程中应该关注到信息技术呈现出的运用特色和价值,重视通过深度融合提高学生对教材内容地体验程度,利于学生构建更加完整的知识结构。传统文化是教师需要关注到的教育内容,立足传统文化对小学生进行优秀情感的熏陶教育以推动课堂教育的优化发展。本文认为语文教师应该借助信息技术优势进行文章情节的影视剧还原,强化小学生对传统文化地体验程度。
        语文教师在开展“草船借箭”阅读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到信息技术呈现出的运用价值,通过视频资源的运用对文章故事情节进行生动化展示,提高小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探索与情感理解的综合能力。通过影视剧资源的运用打造生动化地阅读分析情境,教师可以指导小学生对文章内容和凝聚的精神认知进行探索,在互动交流中构件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3]。这样能立足深度融合推动课堂教学的优化发展,通过故事情节还原提高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展示与教育指导,让小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探索和情感体验。
        结论
        语文教师在对小学生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在技术优势把握基础上制定科学的教育方案,引导班级学生对教材内容实施多个层面探索与灵活性运用,利于构建更高层面地知识探究和情感互动平台。在后续教育中需要立足信息技术运用实施生动化课堂导入,引导小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探索和结构分析。同时应该通过视频资源运用营造生动的阅读学习氛围,利于提高小学生对文章内容和情感态度的理解程度。此外也要借助信息技术优势进行文章情节的影视剧还原,强化小学生对传统文化地体验程度。
参考文献
[1]刘贞贞.信息技术时代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与实践研究——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与实践》[J].人民长江,2021,52(02):219.
[2]杨信芬.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程整合中的路径探析[J].中国新通信,2020,22,16(24):126-128.
[3]赵元强.如何做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J].华夏教师,2018,32(07):59-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