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培养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2期   作者:王永洁
[导读] 核心素养在教育中越发受到关注,小学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内容是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以人为的性格为基础,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基础成绩引申到其他能力,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创新意识。

王永洁     济南市天桥区清河实验小学  250033
【摘要】核心素养在教育中越发受到关注,小学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内容是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以人为的性格为基础,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基础成绩引申到其他能力,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创新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意识;核心素养;培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4-077-01

        引言
        小学数学作为教育事业里基础的一门学科,在课堂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教学老师对于小学生能力培养的新型目标。正因如此小学教育也逐渐从应试教学改变,成为注重培养核心素质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更加注重小学生所具备的综合学习能力,在核心素养的培育中,创新意识在之中引起相当大的重视程度,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着重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下面据此论点阐述了一些提高创新意识的有效方法。
        一、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求知欲
        科学研究证明,如果小学生对所面对的事情没有兴趣,就不会喜欢这件事物,就不会有关注度,这件事物在脑海里的印象也就不深刻,数学也同样如此,即使教会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他们也很难对此有高度的创新意识,只有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学生才会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所以教师的首要目的就是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有时候解决一道数学难题,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成就感,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兴趣,而基础薄弱的学生对于数学难题可能就没有那么强烈的探究意识,教师可以督促他们学好数学基础,教学的方法因人而异。[1]
        例如,现今生活中,数学可以应用在许多领域,我们生活离不开数学,教师在授课时可以举例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之后在课本中加以运用,比如说“圆锥的体积运算”一课,就可以把课题引入建筑之中去,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类似圆锥形建筑,它的体积可以怎样运用,建筑工人在建筑时都需要测量一下体积,甚至可以讲述一下体积的作用,之后再编写相关的情景问题,教师之后再引入课本习题,在讲述问题中告诉小学生这道题的难倒了工人很久,之后在学生想出解决办法时对学生表示赞扬。
        教学中对所学科目具有求知欲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引导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的思考了,教师在这方面要多多查阅资料,引导学生的探索能力,积极展开教学活动。
        二、积极展开数学情境分析,提高思维灵活度
        教材上的课本知识完全可以编写出相关的情景例题,适当引入生活,学会创新,如果只是一味地按照教材上面的例题思考,容易产生思维惯性,如果遇到复杂一点的例题便思维僵化做不出来的现象,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引导小学生学习新方法,促进思维灵活性,多出一些开放性的例题,让小学生对此有相应的了解,在遇到相似问题时便不再陌生,总结一些数学解题方法为小学生提供帮助。


[2]
        小学五年级开始,数学的难度开始加大,主要还是五年级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这个阶段不仅是思维模式的扩展,也为将来的小升初学习奠定基础,小学生如果在这个阶段表现吃力,将会影响之后的数学学习,老师应该做的就是让这时期的数学简单化,提高学生思维灵活度,保证学生能适应这个阶段的课程学习。创建数学情境,并不是都要设置和生活有关,而是贴近生活,让学生们了解到数学来源与生活息息相关,不光要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的创新意识同样也要提高,只有在教师提升创新意识的基础上,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以提升。
        例如,小学生在学习“植树问题”的时候,可以从园林工人的角度出发,老师可以先出示公式:株数=段数+1=全场÷株距-1/全长=株距x(株数-1)在为小学生设置问题,让他们考虑公式为什么这样表现,计算时为什么要减一,它的意义在哪里。不能让小学生一味地死记硬背,让他们对问题做出思考才能真正的明白一道题的具体解决方法,在此基础上多出一些这种样题,巩固学生的记忆。
        三、以创新思路处理教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一定非要按照教材里写的内容教导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适当改变教学方式,,有意识地对学生灌输创新意识,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好数学,思维逻辑是非常重要的,思维的提升更能影响之后对数学是否有创新的能力。它能理解一道题的具体解决方式,逻辑思维强的学生一般数学能力也就越强,让学生根据自己给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并且总结归纳学生答题时遇到的问题,并对此做侧重练习,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小学数学教师要运用合适的教学手段,发挥现代教育思想的先进优势,令教学内容更加生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教师可以适当讲解圆的应用,并且运用到问题情景中去,教师可以出一道简单的问题让学生们解答,组建小组讨论模式,甚至可以让学生先想办法计算圆的周长,让学生思维发散,最后再列出方法,鼓励积极思考的同学,同时引导他们多角度考虑问题,经过统计,小学生对图形思维的认知比较薄弱,所以在讲解图形运算是要把过程详细的描述出来,增加趣味性,比如圆的周长就是计算它一周的长度,那么可以用一根绳子把圆围起来,之后计算绳子的长度。在过程中教导学生什么是圆周率,在期间简单谈论一下圆周率的产生可以增强学生对它的记忆,随即也可以简单延伸一下圆的面积计算,为以后学习它奠定基础教学。
        不过要避免在此投入大量经历,最主要的是要多创立一些有趣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对于此课的兴趣,数学思维的延伸可以锻炼智力,小学数学教师要尝试用创新的方法为学生们提高数学水平,努力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核心素养,为小学生学习的道路奠定基石。
        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程度的思维差异,透过表象看本质设定出针对不同学生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提高对数学的学习能力。通过多元化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索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进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培育小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小学生具备优秀品质,在之后的数学探索中走向更加广阔的地域,领会到数学的内涵。
参考文献
[1]袁玲.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20(17):138-139.
[2]朱惠芳.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J].小学生(中旬刊), 2021(02):85.
[3]雷小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研究[J].学周刊,2021(08):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