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堂师生互动行为探究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2期   作者:绽秀梅
[导读] 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才会主动积极的学习,才会学的更好的。因此,笔者认为音乐教师有必要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喜欢上老师,才会听从教师的教学安排,从而打造高效音乐课堂。新课程理念的不断要求,音乐课堂教学应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他们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音乐学习和音乐活动中去,提高音乐审美和音乐素养,基于此,本文对师生互动的意义、必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策略进行了分析。

绽秀梅    青海省海东市循化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  青海  循化  811100
【摘要】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才会主动积极的学习,才会学的更好的。因此,笔者认为音乐教师有必要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喜欢上老师,才会听从教师的教学安排,从而打造高效音乐课堂。新课程理念的不断要求,音乐课堂教学应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他们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音乐学习和音乐活动中去,提高音乐审美和音乐素养,基于此,本文对师生互动的意义、必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音乐;师生互动;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4-078-01

        在互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慢慢放松下来,师生互动的重要性将显得更加重要。对于音乐课堂的特殊性,教师必须创设情境教育,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音乐的背景和魅力,更多的时候,音乐课堂会表现出抽象性,学生对于音乐课的理解仅局限于对于音乐的聆听,评价也只能停留在好听与不好听的认知水平,所以师生之间的互动是非常必要的,通过肢体行为交流,语言交流,眼神交流,以及思想情感的交流,使学生对音乐的本质,对音乐的创造条件,对音乐人,音乐背景都有一个充分的理解,帮助音乐课的有效进行,使课堂更加积极和美好。师生之间强有力的互动可以是表现在对音乐的前期了解,老师可以让学生提前回去聆听音乐,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感情,并对音乐的创作条件是怎么样的,做一个较为完整的了解,并让学生在下一次的课堂做出讲解,让学生与课堂产生积极的互动,与老师和同学自身不断的交流沟通,既让学生了解了音乐内容,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
        一、课堂中师生互动容易出现的问题分析
        1、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向不匹配
        在音乐课堂中,可能会因为老师备课的不足,对音乐的教学产生偏差,使授课内容与课本内容无法更好的联系起来,这样很容易让学生对课堂产生消极的态度,致使师生之间的行为无法因为课堂内容而有所交流沟通的表现,使师生之间的隔阂增大,不利于课堂的长期有效教学;再者因为阶段的学生思维容易比较跳跃,可能老师在讲到这个关键点,学生的思维跳跃到另一个方面上,并因为学生的表现行为,打断老师原有的上课思维,是课堂内容不严谨。这种情况不仅要求老师对课堂内容进行充分的备课,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意外状况,做出及时的反应,还要照顾学生的感受,在处理突发问题的同时也要有能力将课堂拉回正轨。这种对课堂的控制力,也是老师应该不断加强的地方,只有在课堂和学生之间良好的转换,才能让学生与课堂,与老师有一个良好的互动环境,作用于高效的音乐课堂。
        2、对课堂的资源丰富化
        在课堂内容部分,要允许课堂出现不一样的声音,鼓励学生们对于音乐或者音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做出不一样的表达,积极配合学生的问题做出回应,也可以有意的创设环境,让学生产生不同的想法并积极的表达出来,让学生在思考中变得积极。


当然在创设情境过程中,教师免不了采用到课外资源,课外资源的运用,需要教师好好把关,保证课外资源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以及对学生能产生积极的作用,否则容易产生使课堂脱离控制,使学生不知所措,想表达的东西不能准确的表达,混乱思维等现象。
        二、加强师生互动的策略研究
        1、增加互动环节的教学设计,提升师生共同参与度
        为了更好建立师生关系,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有意的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开口发言,让学生在可控的范围内,提出自己的疑惑,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并且在课堂内容讲解完毕的情况下,还可以选取一些课外的音乐播放,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在聆听中感受音乐,喜欢音乐,并主动去接触音乐,对老师产生一种敬佩之情,利于之后更好的教学。思想家朱熹指出学习最可贵之处就是有疑问,小的疑问可以获得小进步,越打越多的疑问可以获得大进步。这里所说的思索和疑问体现在音乐课堂上可以是教师激发学生思考的提问,也可以是学生主动的提问。
        教师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实践,通过实践来加深对音乐的认识,从而思考音乐,与教师探讨音乐。由于传统课堂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忽视了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性,课堂气氛呆板,互动性不强。教师需要改变这种传统的”试唱——学唱——练习——指点”课堂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加强课堂实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听音乐,讲授常识后,让学生自己去揣摩和试唱,教师给予指导,这样的教学过程一旦以学生为主体,就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的责任感,促进其思维活动,使其记忆深刻。
        2、培养积极竞争心理,激励师生互动
        从当代学生的心理特征来分析,大部分学生没有具备积极竞争的心理状态,或者一些学生认识到了竞争的重要性,但是盲目的竞争心理也阻碍到了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笔者认为音乐教师可以利用这种良性竞争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积极竞争心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同时也能让音乐课堂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竖笛这个阶段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到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引入竞争元素,让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竞争心理,这样能够转化学生的视线。例如,以班级为单位举行一个竖笛比赛,为荣誉而比赛,让学生有目的去学竖笛,而不是完成教学任务。以积极竞争的元素将学生的注意力转向到学习之上,并且在学生经过表演之后,教师还会根据学生的表演水平给予评价。针对乐器学习,笔者认为可以通过积极竞争缓解学生的畏难心理,让学生在竞争的环境之中,加强对技能的学习,从而打造高效音乐课堂。
        三、结束语
        在我国传统模式的改革下,音乐课堂逐步得到重视,家长和老师逐渐明白学生的兴趣爱好,综合素养与学习成绩同等重要,音乐课堂渐渐被大众所接受,培养学生对于音乐课堂的兴趣,对音乐的喜爱,使学生全面的发展,对学生今后的生活百利而无一害。多方面的接触知识,使学生的综合素养明显提高,也能帮助学生们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海燕.关于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问题的探究[J].学周刊,2020(02): 143.
[2]辛伯轩.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问题的探讨[J].北方音乐,2019,39(14): 215-2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