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1月   作者:杨凤超
[导读] 随着社会飞速的发展,当今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逐渐提高。为了能够适应企业的要求,技工院校开展的专业课程不断创新,“课程思政”的理念融入进专业课程的实践过程中,促进劳动技工院校实现全面育人、充分发挥专业育人课程的作用。

中铁十三局技师学院 吉林省长春市兴隆山镇   杨凤超 130102

摘要:随着社会飞速的发展,当今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逐渐提高。为了能够适应企业的要求,技工院校开展的专业课程不断创新,“课程思政”的理念融入进专业课程的实践过程中,促进劳动技工院校实现全面育人、充分发挥专业育人课程的作用。本文以技工学院中工业机器人专业为例,简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以及实施策略,从而体现工匠精神、中国自信等思政元素。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技工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探究
        引言:习近平指出技工院校需要注重立德树人,注重专业技术课程与思想政治相结合,从而实现全方位育人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思政课程向广大学生传授正确的理论思想、科学的思维方式、理性的认知模式,通过讲述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导学生如何正确的看待世界,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指引和学习动力,促使学生能够体会工匠精神。然而由于思政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往往不能受到学生的重视。因此,在工业机器人专业开展专业课程的过程中,如何将思政内容贯穿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成为了技工院校教师授课的重点以及难点,需要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操作的情况,不断完善和改进课程思政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
        一."课程思政"对于工业机器人专业的重要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工业机器人成为了中国制造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实现智能化、数字化生产的基础,能够促进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因此,技工学校工业机器人专业的教学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成为了劳动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据研究分析,大部分企业在招收员工的过程中,除了注重员工的专业技能,还关注着员工思想品德方面。因此,工业机器人专业在进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渗透思想品德的知识点,从而满足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技工院校在开展开设工业机器人专业的相关课程,需要把实践、理论与思政内容相结合,将教学、未来生产与道德品质紧密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能够掌握工业机器人的运用,学会分析能力,提升其专业能力。并且“课程思政”理念的融入,能够帮助学生在课程操作的过程中,树立职业道德,培养学生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精神品质,体会“中国自信”、“工匠精神”等理念,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及综合水平。
        二.“课程思政”实施策略
        “课程思政”,从文法来看“思”是动词,课程要思考自己的政治属性,目的是教化人,树立人,而树德立人就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引,从而实现及技工院校能够全方位的培养人才,提高学生的专业化水平,加强学生对于中国制造业的信息,培养学生“中国精神”的树立。



        (一)德育目标设计
        教师在开展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思政”的过程中,需要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通过信息化的技术、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课程中抽象复杂的知识点,专业的分析能力,设计德育目标,促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能够掌握专业的技术、操作规范的同时能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学会工匠精神,提升团队合作意识,促进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好地融入工作岗位。
        (二)在实践中渗透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是我国转变成制造强国的关键性因素。因此,技工院校在工业机器人实践课程开展的过程中,需要渗透思政的知识点,融入工匠精神,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工业机器人主要是以再现的方式,教授学生所需要掌握的技能与专业技巧,学生则需要不断反复的调试、优化操作的过程,体会机器人的动作要点,从而促使机器人能够高效正确地完成命令指示。教师通过“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其工匠精神,促使学生乐于钻研专业技术,不断完成自身的价值追求。在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中只有渗透实事求是、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才能培养人的科学精神,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探索未知。
        例如,机器人课程在手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只是机械性的操作,照本宣书的将教师教授的内容进行实践锻炼,没有进行自主思考。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年轻学子撸起袖子加油干,在操作的过程中给学生讲解一些相关的思政知识,渗透工匠精神。教师能够讲述工作中遇到的有趣事件,让学生积极动脑去思考如何完善,从而促使取得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进步,体会工匠精神的含义。
        (三)开设第二课堂,增加德育实践机会
        技工院校能够开展一些技能竞赛、企业实践等机会,增强学生对于工业机器人理论实际操作的机会,融入“知行合一”的理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同时,强化其自身的信念。
        例如,在开展技能竞赛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相互合作,耐心去处理一些细节问题的操作,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能够促进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认识到细节决定成败,促进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与认知,促使其身心健康发展。又例如,技工院校能够让学生去参与校外的企业实践,或者去参观企业制造的过程中,给予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体会到制造业无穷的魅力,从而增强学生自身的责任感,树立决心,促进学生投入到科学学习之中,提高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第二课堂的实践,增强学生的德育实践平台,从而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专业的知识,体会企业文化,提升其职业道德与专业素养。
        三.结束语
        如上诉所言,“课程思政”对于工业机器人专业尤为重要。教师通过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且结合学生的个性,从而创新思政内容的教学,丰富教学的模式。技工院校需要注重实践课的操作,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将专业知识知识与思政内容相结合,帮助他们去理解去操作,让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的理解和掌握工业机器人的知识,树立专业自信,体会工匠精神的含义,培养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方小菊,蒋思中,刘东海.新形势下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课程为例[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3(05):95-98.
[2][1]王芳,刘康,李洁,周子健.基于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探索[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10):37+78.
[3][1]李峰.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资讯,2020,18(25):166-1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