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施工主体结构的关键施工技术 才华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9期   作者:才华
[导读]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行业快速发展,土地资源越发紧张,高层建筑的数量越来越多。
        锦州缔一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  辽宁锦州  121000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行业快速发展,土地资源越发紧张,高层建筑的数量越来越多。相比普通建筑,高层建筑不仅垂直高度更高,而且主体结构更加复杂多变,隐蔽工程较多,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对施工人员的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施工单位只有重视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关键施工技术,并做好施工阶段的质量把控工作,才能达到建筑整体精度的要求,保障建设质量,提升项目建设的稳定性。文章主要探究了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关键技术与质量控制要点,旨在提高高层建筑的工程质量,为建筑企业创造更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关键技术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大的提升,对生活居住环境的需求也不断提高。现代化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使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其不仅能够有效解决人口众多带来的土地资源紧缺问题,还能够有效满足当前社会背景下的长远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高层建筑作为建筑工程项目的重点发展目标,对施工单位的实际施工资质水平以及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都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鉴于高层建筑中主体结构作为重要的基础框架,对高层建筑的整体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介绍高层建筑的主要特点,详细阐述了当前高层建筑施工中主体结构的施工技术,同时提出了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以及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1高层建筑的主要特点
        1.1施工周期较长
        通常情况下,高层建筑的工程施工周期特别长,主要是因为高层建筑的建筑工序相当复杂,施工过程中隐蔽的施工项目较多。从施工准备到基坑开挖,再从基坑的支护措施到下部结构施工,到吊装、支护和脚手架等高空作业的集中施工,大概需要2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够完成。而且在这期间还需要综合考虑天气、温度、土壤、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尤其是冬季高层建筑的施工,特别需要注意保温措施,延长对混凝土的养护时间。
        1.2对地基的强度与深度要求较高
        对于高层建筑而言,其施工要求相对较高。为了有效保证高层建筑的稳固性与施工安全,在建筑地基开挖时的过程中对地基的深度与强度要求特别高。我国5m以上的深基坑就是危险系数较高的建筑,而高层建筑的地基一般都会超出这个范围。尤其是在地质条件相对较差、地壳运动不稳定的地区,高层建筑施工的安全系数会大大降低。
        1.3对施工单位、施工技术人员的单位资质、专业施工技术水平要求较高
        无论是高层建筑还是其他建筑对施工单位的资质水平以及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都是十分重视的。施工单位的资质越高,施工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越强,高层建筑的主体结构以及整体的建筑质量就会越有保障。为了满足高层建筑的实用性、美观性与安全性等功能,需要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施工标准进行操作,制订缜密的施工计划、编制合理的施工设计图纸、签订合格的投标文件等,严格遵守施工技术标准与管理制度,有效提升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为高层建筑的整体质量提供保障。
        2现阶段高层建筑施工工作的重点及难点
        (1)施工工作的重点。高层建筑主要是27m以上的住宅建筑或24m以上的非单层仓库、厂房等,在每国家中对高层建筑的定位和标准是不同的。从字面理解,高层建筑最主要的特征就是高,所需要的施工材料需要承载较大的重量,才可以满足现代化的发展需求。那么,高层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合理配置混凝土,就成了相关人员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例如,混凝土调配时比例不合理,为了赶进度,不按照标准操作,很可能影响工程质量,甚至造成安全事故。

一般情况下,相关技术人员都会使用制作试样的方式提升材料的适用性价值。如果想进一步满足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稳定性的建设需求,就需要在整体结构的视角上,实施科学的设计和分析。(2)施工工作的难点。从现代化的角度看,高层建筑规模性较大,周期性较长,很多时候会遇到雨期施工和冬期施工的现象。在不同环境中,需要结合现实情况,分析具体的难点与问题,并选择合适的技术解决措施。
        3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关键技术
        3.1钢筋施工技术和质控要点
        (1)钢筋加工制作技术。在制作和加工的时候,需要按照料单提出的尺寸或形状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在半成品呈现时,需要保持平直的状态,检查是否存在局部弯曲的问题,误差也需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钢筋焊接相关人员需要达到资格之后,先试焊,再抽样检测,合格后再大面积焊接。(2)钢筋绑扎技术。在半成品钢筋验收确认合格之后,就可以绑扎。之前需要按照图纸,严格规范绑扎钢筋流程。预留保护层的时候厚度需要按照设计的需求进行,不可以出现不可控的误差。在留设保护层的过程中,梁底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和混凝土配合比一样的砂浆或者是细石混凝土制作垫块。其中,成品垫块是柱与梁的侧面部分。垫块的主要目的是将钢筋垫起来,可以使用铁钉固定。绑扎的过程中,铅丝与模板之间不可以出现接触的行为。为了解决钢筋在模板出现偏移的问题,此时,需要在模板上口,使用专业的卡子对钢筋进行有效的固定,卡子之间的距离需要把持在500mm以下。(3)钢筋的链接技术。钢筋连接主要使用的技术方式就是搭接接头技术与对焊接头技术。在进行局部施工的时候,主要使用的是搭接焊接头的方式。钢筋焊接的过程中,需要先根据施工条件,试焊合格后,才可以大面积焊接。接头形式与焊接工艺技术都需要按照设计的需求实施。
        3.2模板工程
        模板工程作为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其施工作业量占整个施工工程的一半以上,而且建设周期与施工造价也相对较高,这一施工环节在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模板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施工人员严格控制整体施工的全面性,以保证模板能够达到规定的施工指标。通过对施工方案的了解,在模板浇筑前,应该在内侧模板中安装一个短钢筋头,有效防止模板位置的偏移。另外,在模板的施工过程中,为了保障其施工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需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的技术要求与数据标准,利用吊装墙膜技术有效控制吊装墙膜钢筋与墙膜之间的距离,在建筑模板与墙体之间固定一些软质材料,从而有效减少模板对墙体的损坏。
        3.3混凝土作业技术和质控要点
        (1)混凝土浇筑技术。主要使用的是分段技术、分层技术和分次技术三个类型。混凝土的输送主要使用的是泵送的方式。柱浇筑之前需要先在底部的位置标记好砂浆浇筑30~50mm。梁板在浇筑的时候,不可以设置施工缝,需要保持连贯性。圈梁和板的浇筑宽度需要按照顺序均匀性的推移3m,初凝后振捣时应防止漏振。(2)混凝土振捣技术。主要使用的技术方式是插入式振捣棒技术与平板振动装置技术几个类型。插入振捣的时候,需要保持快插慢拔的原则性,在振捣棒接近露出的时候,需要保持速度习惯,分层浇筑的时候,上一层混凝土需要振捣的过程中,就需要振动棒插入下一层50mm的位置。
        结语
        综上所述,主体结构施工是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环节,其施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目前,该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施工已经顺利完成,且经检查确认,其施工质量合格。以上各项施工技术合理可行,对施工要点的把控十分精准,可为类似建筑工程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胡国山.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探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0,10(15):184-185.
        [2]卞伟.超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9,4(14):41-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