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应用于急性阑尾炎的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分析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7期   作者:肖江
[导读]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应用于急性阑尾炎的效果及护理满意度。
        肖江
        齐齐哈尔市依安县人民医院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500
        【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应用于急性阑尾炎的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方法:利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本研究中抽取的8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2019年7月-2020年7月)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和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更高,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急性阑尾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循证护理;护理满意度;急性阑尾炎;并发症

        急性阑尾炎为临床中发病率较高的紧急病症之一,腹痛、发热、呕吐等均为该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手术为目前临床治疗疾病的主要措施,但是部分患者在手术以后可能出现切口出血、水肿以及肠梗阻、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对术后机体康复以及预后等均存在严重不良影响,且可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加重家庭经济压力以及疾病对其正常生活与工作产生的影响[1]。为此,临床医护人员需要重视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护理工作,以促进患者术后机体恢复。本文旨在明确为急性阑尾炎患者开展循证护理的效果,详细内容整理如下。
1资料、方法
1.1资料
        以简单随机分组法将本研究中抽选的8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占44例,样本抽选时间为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
        对照组:年龄平均值(40.26±2.87)岁;依据性别,男性患者占28例,女性患者占16例;依据疾病,单纯性阑尾炎患者占36例,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患者占8例。
        观察组:年龄平均值(40.24±2.91)岁;依据性别男、女性患者例数分别为31例、13例;依据疾病,单纯性阑尾炎患者占33例,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患者占11例。
        两组急性阑尾炎患者的资料数据相比对,P>0.05。
        纳入标准:存在腹痛、呕吐等典型症状且经临床检查确诊者;精神状态、意识状态正常者;凝血功能正常者;合并免疫系统疾病者。
        排除标准:患感染性疾病者;处于特殊时期(妊娠期、哺乳期)女性患者;患重大脏器疾病(慢性心力衰竭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获得医嘱以后由护理人员完成临床常规检查和健康教育干预工作,了解病情的同时帮助其建立正确的认识,提升配合程度。
        观察组为患者开展循证护理,详细内容如下:
        (1)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临床表现变化情况,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出血、感染以及疼痛等)找出,结合患者的身体状态制定护理干预方案,随后查找相关文献寻求科学依据,并且结合护理人员的自身经验等进一步优化护理方案。
        (2)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理情绪变化情况,及时主动同患者展开有效的沟通,帮助其解答疑惑并且给予心理疏导,缓解其内心的压力,提升疾病治疗的信心以及对护理工作的依从性。因患者术后需要长时间禁食,加重身体负担的同时,可导致机体营养不良,进而降低机体抵抗能力;因手术创伤暴露时间较长,提升切口感染风险。为此术后需要密切监测患者切口变化情况,加强切口清洁和消毒处理力度,及时发现切口红肿和出血现象并且给予合理的干预。
        (3)粘连性肠梗阻为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护理人员不仅需要合理指导患者禁食,且可通过调整体位、开展腹部按摩等护理,以预防肠梗阻发生。术后患者病情基本稳定且可以耐受的情况下,指导其开展下床活动,期间注意加强导管和切口保护力度,以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4)详细掌握患者的病史,完善围术期临床检查工作,手术以后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以及病情变化情况,患者在活动锻炼的过程中需要叮嘱其注意力度和幅度,以预防出血。
1.3观察指标
        (1)观察并统计两组急性阑尾炎患者的并发症(切口感染、粘连性肠梗阻、出血)发生率。
        (2)应用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于患者出院前发放,回收率为100.00%)评定护理满意度情况,分值为0-100分,以得分越高代表越占据优势。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观察指标进行分析处理,两组急性阑尾炎患者的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均数±标准差和“%”表示,并且以t、卡方检验。若P<0.05,代表两组数据相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见表1,观察组同对照组相比较,其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更高,P<0.05。

3讨论
        急性阑尾炎在外科临床中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急腹症,手术为主要治疗措施,但是手术存在侵入性操作,且切口面积较大,极易导致相关并发症,对其术后机体康复、正常生活等均存在严重不良影响[2]。
        循证护理临床中常用的新型护理模式之一,该项护理模式的各护理环节均有最佳理论依据作为支撑,保证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操作安全性,以减少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同时极大程度上满足患者的需求。护理人员以患者为中心,并且充分利用医疗资源,及发挥护理价值[3]。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为急性阑尾炎患者开展循证护理可以预防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究其原因,护理人员在循证护理模式下可以结合患者的病情,明确护理目标,并且根据检索的相关内容,修改及制定护理计划,保证护理措施的针对性以及护理质量,有效预防相关并发症发生。
        总而言之,循证护理应用于急性阑尾炎患者中的效果显著,但是本研究存在样本量小、指标少等缺陷,仍有待在今后临床中展开更为深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王阿蕾, 王强君, 杜雪琴,等. "零缺陷"护理应用于小儿阑尾炎术后的效果观察[J]. 现代医学, 2019, v.47(07):112-115.
[2]陈雪. 循证护理应用于急性阑尾炎护理的效果探析[J]. 中国社区医师, 2018, 34(31):119+121.
[3]宋丽丽, 宋娟, 孙娜姬. 急性阑尾炎护理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研究[J]. 中国保健营养, 2018, 28(04):1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