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清热理气散结汤用于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治疗中的临床评估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7期   作者:李志芳
[导读] 目的:探讨自拟清热理气散结汤用于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李志芳
        虎林市人民医院黑龙江虎林158400
        【摘要】目的:探讨自拟清热理气散结汤用于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80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加入自拟清热理气散结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清热理气散结汤用于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治疗具有明显效果,可推广使用。
        【关键词】自拟清热理气散结汤;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效果

        肠系膜淋巴结炎在临床中较常见,是导致小儿腹痛较重要的原因,尤其小于7岁小儿群体中较常见,尤其冬春季具有较高发病率,在临床中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便秘、呕吐等[1]。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在临床中具有较高复发率,通常采用头孢唑肟治疗,但效果有限,而且容易导致患儿机体发育受到影响,若长期用药,容易导致不良反应发生,使病情更为严重。在中医学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为“腹痛”范畴,可予以清热理气、止痛等方法治疗。本研究选取80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探讨自拟清热理气散结汤治疗效果。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80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纳入标准: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符合《实用中医儿科学》诊断标准。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1-8岁,中位(5.26±0.84)岁;病程1-7周,中位(4.26±0.54)周。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1-8岁,中位(5.33±0.85)岁;病程1-7周,中位(4.30±0.52)周。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治疗,应用头孢唑肟(国药集团致君(深圳)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2960,规格0.5g)治疗,使用剂量lOOmg/kg·d,采用炎琥宁(哈尔滨珍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3605,规格80mg)治疗,使用lOmg/kg·d,进行静脉滴注,连续使用7d。
        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加入自拟清热理气散结汤,药方:金银花15g,连翘8g,浙贝10g,夏枯草15g,延胡索8g,木香6g,僵蚕lOg,谷芽lOg,麦芽lOg。炎症咽痛时加入射干、炒牛蒡子;严重腹痛时加入川楝子、荔枝核、白芍、甘草;严重呕吐时加入竹茹;明显发热时加入薄荷、鱼腥草;严重咳嗽时加入枇杷叶、炙百部。根据年龄调整使用剂量。以水煎煮取汁200ml,1剂/d,分为2-4次服用。
1.3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7d,患儿退热,腹部B超下肿大淋巴结<0.5cm;有效:治疗7d,患儿退热,腹痛缓解,腹部B超下肿大淋巴结>0.5cm;无效:治疗7d,患儿未退热,腹痛未缓解,腹部B超下肿大淋巴结未缩减[2]。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SPSS20.0处理,x2对计数资料检验,t对计量资料检验,P<0.05差异显著。
2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上升,P<0.05。见表1。

3讨论
        肠系膜淋巴结炎通常因感染而导致,在小儿群体中具有较高发病率。头孢唑肟为临床常用药,是一种第三代头孢菌素,可预防细菌细胞壁大量合成,有效实现杀菌目的,尤其是在链球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中抗菌效果显著。炎琥宁为穿心莲中提取而成,可清热解毒,并可发挥抗病毒效果。可对病毒腺苷酸、磷酸脱氢酶进行有效抑制,使之核苷酸无法正常过程,由此达到预防病毒复制的目的。而且对细胞免疫功能具有明显调节作用,可充分发挥抗菌效果,使白细胞具有较高吞噬能力。采用头孢唑肟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具有一定效果,但效果不理想,尤其头孢唑肟长时间对患儿进行治疗时,虽具有明显效果,但容易导致益生菌群受损,使患儿肠黏膜难以保持良好生物功能,极易造成微生态失衡。通常与中药汤剂配合使用[3]。
        经研究可知,对比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上升,P<0.05。由此表明,观察组在对照组头孢唑肟联合炎琥宁基础上加入自拟清热理气散结汤具有更为显著的临床效果。因小儿脾胃较弱,而且经脉未盛,极易受到外邪侵袭,而邪热往往导致脾胃受到影响,使中焦气机受到明显阻滞,且经脉出现痹阻之症,六腑无法保持通畅则引发腹痛,在早期患儿病情发病较急,通常属于实证,在治疗时通常需清热理气止痛。对患者实施抗生素、抗病毒治疗同时,通过自拟清热理气散结汤治疗具有显著效果。药方中金银花、连翘具有清热解毒之效,还可消肿散结;而浙贝也具有清解热毒之效,同时可发挥化痰散结作用;夏枯草具有泻肝胆之火的效果,而且能够消肿散结;采用木香、延胡索治疗时,具有行气止痛作用,同时延胡索可发挥活血通络作用;僵蚕属于血中气药,具有软坚散结作用,可使十二经脉日渐通畅,且具有化痰之效;谷芽、麦芽具有健脾开胃作用,可消食和中。联合使用诸药,可充分发挥清热解毒、行气止痛的效果,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具有显著疗效。
        总之,自拟清热理气散结汤用于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治疗具有明显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熊明宏,于祥萍,张祥华.中药加味免煎剂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9,11(09):95-97.
[2]朱林存.中药自拟方灌滴疗法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56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19,27(05):13-15.
[3]桂素梅, 何平, 杨若俊. 中医辨证论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80例临床观察[J]. 智慧健康, 2020, v.6(13):155-1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