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新颖
哈尔滨市急救中心 黑龙江哈尔滨150056
【摘要】目的:对比评价院前急救意识障碍治疗中不同剂量纳洛酮使用效果。方法:入选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接受院前急救的意识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与研究组(42例)患者。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结合予以3.2mg/d纳洛酮、研究组结合予以6.4mg/d纳洛酮。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GCS评分及临床疗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GCS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7d、14d的GCS评分相比对照组显著更高(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相比于对照组患者显著更高(P<0.05)。结论:在院前急救中针对意识障碍患者予以大剂量纳洛酮(6.4mg/d)治疗可加速患者意识障碍症状的好转并提高疗效,该治疗方法在本病治疗推广应用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关键词】院前急救;意识障碍;剂量;纳洛酮
意识障碍患者是院前急救治疗的一个重要群体,对于发生意识障碍患者,如何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是当前临床研究重点。临床发现,纳洛酮在院前急救意识障碍治疗具有一定疗效,纳洛酮是作为一类羟二氢吗啡酮衍生物,其属于阿片类受体拮抗剂,能竞争性的拮抗应激状态下,阿片肽产生导致的病理、生理效应,纳洛酮能有效促进意识障碍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并减少继发性脑损伤发生[1]。但其不同剂量发挥的疗效不同。研究以对比评价院前急救意识障碍治疗中不同剂量纳洛酮使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入选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接受院前急救的意识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患者)与研究组(42例患者)。纳入患者均为脑梗死导致意识障碍且均为24h内经急诊入院患者,患者入院GCS评分均<12分。对照组男女比例23:15,年龄分布48~82岁,平均(63.2±5.1)岁;研究组男女比例24:18,年龄分布48~83岁,平均(63.7±5.3)岁。入选患者家属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研究内容符合伦理学审核标准。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对症治疗:入院后予以患者复方丹参、甘露醇、胞二磷胆碱以及阿司匹林常规治疗,针对高血压者结合予以降血压药物。对照组结合予以3.2mg/d纳洛酮,分2次,各加入生理盐水250ml,经静脉注射给药,持续治疗14d;研究组结合予以6.4mg/d纳洛酮: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纳络酮注射液6.4mg,分2次,各加入生理盐水250ml,经静脉注射给药,持续治疗14d。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GCS评分及临床疗效情况。GCS评分分别于:治疗前、治疗7d与14d各进行1次对比;临床疗效于治疗14d进行评价,疗效分级为:基本治愈:治疗后患者功能缺损评分降低在91%~100%,且治疗后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改善:治疗后患者功能缺损评分降低在46%~90%,且治疗后病残程度为1~3级;改善:治疗后患者功能缺损评分降低在18%~45%;无效:治疗后患者症状、功能缺损评分无改善。总有效率=基本治愈率+显著改善率+改善率。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针对GCS评分应用(x±s)描述,比较行t值检验;总有效率采用百分率描述,比较行x2值检验;且以P<0.05表示对比差异存在统计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CS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GCS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7d、14d的GCS评分相比对照组显著更高(P<0.05),见表1。
.png)
2.2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情况对比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相比于对照组患者显著更高(P<0.05),见表2。
.png)
3讨论
纳络酮是一类羟二氢吗啡酮N-烯丙基的衍生物,纳络酮化学结构上与吗啡存在一定相似性,其属于非专一性的阿片受体拮抗剂,纳络酮与阿片受体亲和力比吗啡高16倍,且纳络酮的脂溶性高,可有效透过血脑屏障,在经注射用药后,纳络酮可迅速渗透脑组织。临床发现,纳洛酮可拮抗内源性阿片肽释放后引发病理、生理效应,其可逆转中枢、周围神经抑制作用,并有效改善意识障碍患者微循环,解除其脑血管痉挛状态,且同时可促进脑组织供氧,增加患者脑内血流[2]。纳络酮的应用能起到稳定细胞膜作用,可抑制花生四烯酸的代谢反应,阻止脂质的过氧化,同时促进Na+-K+-ATP酶活性增强,抑制Ca+内流与自由基生成和释放过程,该药的应用可起到保护大脑作用,从而有效减轻患者脑水肿症状。但临床发现,针对意识障碍患者治疗中,采用不同剂量的纳络酮发挥疗效不同[3]。
研究针对对照组结合予以3.2mg/d纳洛酮、研究组结合予以6.4mg/d纳洛酮。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GCS评分及临床疗效情况;数据表明,两组患者治疗前GCS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研究组治疗7d、14d的GCS评分相比对照组显著更高;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相比于对照组患者显著更高,提示大剂量纳洛酮的使用可促进患者意识障碍好转,疗效与剂量存在依赖关系。
综上所述,在院前急救中针对意识障碍患者予以大剂量纳洛酮(6.4mg/d)治疗可加速患者意识障碍症状的好转并提高疗效,该治疗方法在本病治疗推广应用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赵红霞,王权帝,谢秀丽.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脑血管病意识障碍临床分析[J].饮食保健,2018,5(52):89.
[2]刘艳华.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脑血管意识障碍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107-108.
[3]赵霞,王权,苗雅丽.纳洛酮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疗效观察[J].饮食保健,2019,5(51):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