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海
鸡西市精神病防治院(鸡西市铁路地区中心医院)黑龙江 鸡西 158100
摘要目的:探究强迫症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转归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强迫症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对象,采用HAMD、HAMA、Y-BOCS量表对患者各项症状进行评估,再根据Y-BOS和Y-BCS评分将患者分为三组,强迫思维组20例、强迫动作组20例、混合组30例,分析其预后转归的影响因素。结果:HAMA、HAMD、Y-BOS、Y-BCS、Y-BOCS得分和病程形式与患者预后存在明显关联性,P<0.05。结论:强迫症一般呈持续病程或慢性波动病程,治疗效果不理想,且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需进行全病程管理。
关键词:强迫症;临床特点;预后转归;影响因素
在临床常见精神障碍类型中,强迫症十分常见,主要以自我失和的强迫动作和强迫观念作为表现[1]。本文目的在于探究强迫症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转归的影响因素,具体内容见下文。
1.资料/方法
1.1基线资料
此次研究的试验对象为强迫症患者,收治时间在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根据Y-BOS和Y-BCS评分将患者分为三组。纳入标准:(1)符合强迫症的诊断标准;(2)无重大躯体疾病;(3)初中及以上文化;(4)Y-BOCS评分大于等于16分。排除标准:(1)排除合并恶性肿瘤疾病者;(2)排除伴有智力障碍者。患者年龄16岁~60岁之间,年龄平均值(38.21±1.12)岁。
1.2方法
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患者发病年龄、发病诱因、人口学资料、病程形式、延迟治疗时间。
临床症状评估:采用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Y-BOCS量表对患者各项症状进行评估。
1.3观察指标
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
分析患者预后转归的影响因素。
1.4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中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用X2检验、t检验,统计学处理选择SPSS24.0软件,P<0.05表示对比数据存在明显差异。
2.结果
2.1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
3组患者年龄、教育年限、延迟治疗时间、HAMA和HAMD评分、治疗方法、治疗形式、临床疗效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迫思维组平均发病年龄小于其他2组;3组患者发病病程较少、波动病程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迫动作组、混合组的Y-BOCS评分高于强迫思维组,P<0.05。见表1:
.png)
2.2分析分析患者预后转归的影响因素
70例患者经治疗后,显效30例、有效30例、无效10例。根据表2结果显示,HAMA、HAMD、Y-BOS、Y-BCS、Y-BOCS得分和病程形式与患者预后存在明显关联性,P<0.05。如表2:
3.讨论
强迫症作为一种临床症状异质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明显,为临床难以治愈的精神障碍。目前临床对于该疾病的发病机制提出了较多生物学改变的假说,比如神经生物学、脑血流灌注变化、心理源性因素等[2]。强迫思维作为强迫症的首发症状,其主要以焦虑症状和无法解决的内心冲突作为核心表现,患者为了能够使内心焦虑得到缓解,会不自觉采用潜意识的防御机制,当防御机制无法抵抗内心冲突时,易导致其出现反强迫行为,即强迫动作,导致恶性循环[3]。目前临床对于该类患者一般以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上述方式联合治疗为主,而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导致患者预后转归不佳。而在本次结果中显示,HAMA、HAMD、Y-BOS、Y-BCS、Y-BOCS得分和病程形式与患者预后存在明显关联性,P<0.05。
综上所述,强迫症一般呈持续病程或慢性波动病程,治疗效果不理想,且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需进行全病程管理。
【参考文献】:
[1]郭慧荣,黄百灵,王亚丽, 等.强迫症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转归的影响因素分析[J].新乡医学院学报,2020,37(5):475-480.?
[2]柳娜,张宁.强迫症的认知行为治疗[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20,29(11):1042-1046.?
[3]颜刚威,张坤.1例强迫症患者的心理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9,16(5):165-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