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行为在儿科医患沟通中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7期   作者:邹积茹 李学农 朱晓莉
[导读] 目的:对儿科医患沟通中语言行为的重要性进行研究。
        邹积茹 李学农 朱晓莉
        大庆龙南医院(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 黑龙江 大庆  163453
        摘要:目的:对儿科医患沟通中语言行为的重要性进行研究。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儿科患者,本次实验在2020年2月初开始实施,正式结束时间为2021年1月,实验对象共计90例。将1、3、5...59编号患儿划分为对照组,将2、4、6...60编号患儿划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患儿实施基常规医患沟通,实验组患儿实施语言行为医患沟通,对两组患儿亲属治疗和护理认可度、医患纠纷出现情况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对本次实验进行系统的分析,84.44%及95.56%分别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患儿亲属治疗认可度,数据相比后者较高,差异较为凸显,(p<0.05);对本次实验进行全面的分析,4.44%及13.33%分别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患儿医患纠纷出现概率,数据相比后者较高,差异较为凸显,(p<0.05)。结论:在儿科医患沟通中语言行为的应用价值较高,其在提高患儿亲属治疗和护理认可度、降低医患纠纷出现概率方面有着较为突出的作用。
        关键词:儿科;医患沟通;语言行为
        前言:相比其他科室,儿科患者较为特殊,患儿的年龄普遍较小,往往不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开展工作,医患沟通难度较大,对医护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以往工作中,儿科医护人员多是通过常规医患沟通的方式与患儿进行沟通,医患沟通情况并不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医护工作开展的难度。新形势下,民众健康意识不断提升,如何提高儿科医患沟通的水平成为医护人员面临的一大难题。这种情况下,对儿科医患沟通中语言行为的重要性进行研究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参与2020年2月至2021年1月期间实验的儿科患者共计90例,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将2020年2月至2021年1月期间期间本院就诊的90例儿科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对照组患儿年龄集中在1岁至13岁之间,(6.4±2.1)岁为中位年龄,男性人数为26人,共计19例女性患儿,实验组患儿年龄集中在2岁至12岁之间,(6.2±2.2)岁为中位年龄,男性人数为25人,共计20例女性患儿。两组患儿基础信息差异微小,资料可以用于比较(p>0.05)[1]。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实施基常规医患沟通,实验组患儿实施语言行为医患沟通。在语言行为医患沟通过程中,医护人员应高度重视医患沟通的重要性,明确常规医患沟通中存在的不足,不断改进医患沟通工作,为后续医护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语言行为医患沟通过程中,医护人员应注意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充分考虑到患儿的年龄和理解能力,避免使用专业术语,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降低患儿理解相关知识的难度,提高患儿的顺应性。而且医护人员在医患沟通的过程中应注意语言表达的清晰准确,避免患儿家长出现误解。在医患沟通过程中,医护人员应注意保持童心,与患儿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患儿的喜好,以此为依据开展医患沟通工作,进而赢得患儿的信任和配合。在医患沟通过程中,医护人员应注意给予患儿足够的尊重,注意规范自身的语言,始终保持自身良好的态度,给予患儿足够的鼓励,以此保证医患沟通的效果。
1.3判断标准
        对两组患儿亲属治疗和护理认可度、医患纠纷出现情况进行分析和对比。
1.4统计学处理
        在研究过程中涉及的相关数据较多,主要以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为主,为了便于分析和对比,将所有数据纳入计算机中,并使用计算机软件SPSS?23.0进行数据整理,在表达计数资料的过程中使用百分比完成,数据检验采用X2完成,而计量资料的表达的过程中使用标准差(±)完成,采用t完成数据比较。如果数据比较时存在明显差异,就说明(P<0.05),有统计学意义[2]。
2.结果
2.1两组患儿亲属护理认可度
        对本次实验进行系统的分析,84.44%及95.56%分别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患儿亲属护理认可度,两组分别有7例及2例患儿亲属对治疗和护理工作不认可,组间数据相比后者较高,两组组间数据有着较大的差距(p<0.05)。详细情况见表1。
     
2.2两组患儿医患纠纷出现情况
        对本次实验进行全面的分析,4.44%及13.33%分别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患儿医患纠纷出现概率,两组出现医患纠纷的人数分别为6人及2人,组间数据相比后者较高,差异较为凸显,(p<0.05)。详细情况见表2。
       
3.讨论
        语言行为医患沟通在儿科医患沟通中的应用效果相比常规医患沟通模式较为理想。语言行为医患沟通要求医护人员在与患儿进行沟通时充分考虑到患儿的年龄因素,规范自身的行为、语言,并给予患儿足够的尊重,以此保证医患沟通的效果,为后续医护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共计90例儿科患者参与2020年2月至2021年1月期间的实验,目的是对儿科医患沟通中语言行为的重要性进行研究[3]。对本次实验进行系统的分析,两组分别有7例及2例患儿亲属对治疗和护理工作不认可,84.44%及95.56%分别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患儿亲属治疗和护理认可度,组间数据相比后者较高,两组组间数据有着较大的差距(p<0.05);对本次实验进行全面的分析,两组出现医患纠纷的人数分别为6人及2人,4.44%及13.33%分别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患儿医患纠纷出现概率,组间数据相比后者较高,两组组间数据有着较大的差距(p<0.05)。。实验结果显示,在儿科医患沟通中语言行为的应用价值较高。
        本次实验表明,语言行为医患沟通在提高患儿亲属治疗和护理认可度、降低医患纠纷出现概率方面效果十分理想。
参考文献:
[1]沈群华,金晓琳. 医患沟通在儿科工作中的重要性与建议[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02):154-155.
[2]顾秋丽. 浅析语言行为在儿科医患沟通中的重要性[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20):4099+41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