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有效性比照观察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7期   作者:刘慧
[导读]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有效性并进行比照观察
        刘慧
        绥芬河市东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黑龙江牡丹江157399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有效性并进行比照观察。方法研究对象抽取我院于2019年3月到2020年8月时段内收诊的冠心病患者,对73例予以分组。就常规组选取19例研究对象给予常规治疗,治疗1、2、3组各选取18例研究对象分别给予75mg阿司匹林、100mg阿司匹林、150mg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展开四组的临床观测,所得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的具体数据展开对比。结果经过比较4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可知:治疗1、2、3组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常规组,且治疗1、2组的总有效率亦远高于治疗3组,P<0.05。结论选择75~100mg的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抗凝抗血小板药物;冠心病;治疗效果;安全性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心血管疾病,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与身心健康。冠心病的临床表现症状主要为心悸、心律失常、胸痛、发热等,病情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心力衰竭的情况。冠心病的疾病研究重点是如何有效地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该病症主要采取血运重建治疗、药物治疗与规范生活习惯这三种治疗手段,药物治疗是所有治疗方式的基础,其中阿司匹林是应用较为广泛的药物,可大大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的表现症状,控制患者的病况[1]。故本文主要探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有效性并进行比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抽取我院于2019年3月到2020年8月时段内收诊的冠心病患者,对73例予以分组。所选患者经检查,结果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患者自愿参与该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患有出血性脑卒中、精神功能障碍、认知障碍的患者以及无法配合研究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共40例,女性患者共33例。
        常规组年龄62~83岁,平均年龄为(68.8±2.6)岁,病程3~8年,平均病程为(3.9±1.6)年;治疗1组年龄64~86岁,平均年龄为(68.4±2.8)岁,病程4~8年,平均病程为(4.1±1.7)年;治疗2组年龄65~84岁,平均年龄为(68.2±2.9)岁,病程4~9年,平均病程为(4.2±1.8)年;治疗3组年龄64~84岁,平均年龄为(68.5±2.9)岁,病程4~10年,平均病程为(4.5±1.7)年。
        说明4组基本资料之间的均衡性保持良好,可进行对比研究(p>0.05)。
1.2方法
        常规组:该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使用抗血小板制剂、钙通道阻滞剂、低分子肝素等类别药物进行治疗。
        治疗1、2、3组:该三组患者均在常规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1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1次75mg,1次/天;2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1次100mg,1次/天;3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1次150mg,1次/天。
        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个疗程,1个疗程为7天。
1.3疗效标准
        治疗后观察对比四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治疗效果的评定标准为:
        无效——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临床症状并未出现明显变化。
        有效——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临床症状出现显著改善,且并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治愈——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本组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进行统计学处理(SPSS22.0软件),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采用[n(%)]、()进行表示,采用t、卡方进行检验比较。
2.结果
临床治疗效果
        经过比较4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可知:治疗1、2、3组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常规组,P<0.05,且治疗1、2组的总有效率亦远高于治疗3组,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注:与常规组比较,*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近几年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对国民的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均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主要与患者的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不良的生活作息、不规律的饮食习惯均造成了冠心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的情况[2]。
        在冠心病的治疗中,选择阿司匹林进行治疗是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治疗手段,因该药物对于酶的活性具有一定的破坏能力,可降低血小板的生成速度与生存活性,大大减少了血小板的数量。在血小板失去活性后,细胞原有的功能特征随之消失,患者体内的代偿功能出现异常。目前,阿司匹林的剂量选择是冠心病治疗所面临的一个难题[3]。
        根据本文研究显示,不同剂量的阿司匹林具有不同的治疗效果,根据本研究统计的数据对比而得,治疗1、2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不仅远高于常规组,亦高于治疗3组。故可说明在临床上使用75~150mg的阿司匹林治疗效果显著,但遵循治“疗效最大、毒性最小”的治疗原则,故最佳的阿司匹林使用剂量范围应控制在75~100mg。综上所述,选择75~100mg的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肖璐.不同剂量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9):157-158.
        [2]刘永兰,吴铁鹰,李国胜.不同剂量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老年冠心病疗效比较评估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48):120-121.
        [3]蔡婷.双联合抗血小板长期治疗老年性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探讨[J].当代医学,2020,26(24):106-1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