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艺术院校教师培训工作路径探究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6期   作者:丁浩
[导读] 随着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艺术院校的教育模式也由以前的精英式向大众化模式过渡,
        丁浩
        天津音乐学院 天津 300000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艺术院校的教育模式也由以前的精英式向大众化模式过渡,新时代艺术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变得非常迫切,艺术院校教师的培训和发展会对高校的教学质量产生重要影响,提高其培训和发展的质量更是任重而道远的任务。所以关于艺术院校教师队伍培训和发展工作相关思路和做法应该作为亟待讨论的话题。本文以艺术院校教师的培训和发展为研究对象,旨在从管理模式、培训方式等方面入手,探究如何创新艺术院校教师发展机制,促使教师个体发展以及教师队伍提升同步,提高艺术院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关键词:艺术院校、教师队伍、培训、发展
        教师培训是艺术院校教师获取相关知识的渠道,因此高校教师培训工作的实施效果关系到高校整体师资水平,在艺术院校教师的岗位匹配、职业能力胜任等方面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前途和发展。2011年,教育部、财政部颁发的《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中,指出要“引导高等学校建立适合本校特色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并重点建设一批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2012年7月,教育部下发启动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规范教师发展中心的建设。
        1.艺术院校教师培训工作的必要性分析
        首先,艺术院校作为传播新思潮、新文化的渠道,作为高水平人才的培养基地,承担推动社会前进的重担,艺术院校教师的发展与综合素质能力必然备受关注。其次,艺术院校教师培训工作是高校教师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艺术院校的教师作为培养艺术人才的领路人,其自身发展关系到高校的发展,艺术院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直接影响着高校的核心竞争力,甚至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成败,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环节,意义重大儿深远。最后,我国教师发展中心的建设刚刚起步,底子薄、基础查,没有什么经验可循,需要结合高等教育现状和艺术院校的办学特点以及人才培养目标展开深入研究和探索的。艺术院校的教师培训工作要探索和开辟一条适合艺术院校的实际的、科学有效的教师培训模式和工作体系,从而进一步提高艺术院校的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2艺术院校教师培训工作的特点
        艺术类人才是社会的特殊人才, 艺术院校的教师既有一般高校教师的共同特点,又有自身鲜明的个性特征。因此,艺术院校教师培训工作也主要有专业性、发展性两方面的特点。
        2.1专业性
        艺术院校教师培训的基本职责就是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因此必须要有专业的管理团队负责教师培训工作。教师培训的管理团队必须具备前沿的视角,科学设定培训目标,专业设计培训方案、详细制定培训内容,全面的组织和科学的实施培训过程,最后还要运用科学的评价工具对培训的结果展开评价等等。
        2.2发展性
        艺术院校教师培训工作的发展性,是基于教育教学本身“面向未来”这一特征的。一方面,艺术院校教师培训工作必须遵循广大教师成长的客观规律,要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学科、不同性别的教师区别制定培训的方案和内容,针对广大教师阶段性特点,针对性的培训项目。另一方面,艺术院校教师培训工作要与时俱进,紧扣时代主题,紧跟时代发展的不发,定期不断注入新的内容,保持教师培训工作的吸引力。
        3艺术院校教师培训工作存在问题
        艺术院校教师培训工作主要存在教师培训工作的理念存在误区,教师培训体系不够科学,教师培训服务机制不够完善三方面的问题:
        3.1教师培训工作的理念存在误区
        当前,有些艺术院校教师培训工作的理念是存在误区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艺术院校教师培训重形式轻内容,存在培训过程有走过场的情况。校本培训是教师培训的基本形式,但有些艺术院校的校本培训形式单一、学时不足,存在形式主义的现象。培训的形式也比较单一,大多采用的是讲座式和参观,很少有其他形式,参加培训的教师只知道培训的时间、地点和主题,对培训的计划、目的、方案等问题并不清楚,培训的参与程度较低,由于目标、内容不明确,导致广大艺术院校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有的只是被动应付。另一方面,艺术院校教师培训工作存在灌输式培训的情况,培训的形式过于生硬,洗脑式培训是无法让教师理解素质教育价值的,教师被动接受课程内容,培训的效果就无法保证。教师难以理解培训,听听而已,难以内化于心,外显于形,在这样的背景下,还会导致教师出现厌学的情绪。


        3.2教师培训体系不够科学
        当前,有些艺术院校教师培训体系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艺术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是有其自身特点的,大众化的教师培训体系既不能拓展艺术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需求,又不能切实促进艺术院校教师的专业水平,也无法促进他们主动和积极的成长,难以破解艺术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导致艺术院校教师培训缺乏专业、有效科学、针对性的支持,系统性和有效性都不强。现阶段,部分艺术院校教师培训的方案和项目千篇一律,内容缺乏新意,教师体验感雷同,培训结果评价大致相同,整体而言艺术院校的教师培训体系还是不够科学。
        3.3教师培训配套机制不够完善
        当前,有些艺术院校教师培训配套机制建设的不够完善,一方面,部分艺术院校虽然建立了培训配套机制,建立了教师培训考核指标体系,但是在培训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协调不到位,在培训过程中发现教师存在的问题,并没有及时纠偏,导致培训配套机制没有发挥出教师培训的整体效果。另一方面,培训配套机制是整个教师培训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对教师培训起到服务、督促和引导的作用,然而部分艺术院校并没有建立培训配套机制,无法反馈在培训过程中发现的教师存在的问题,大大削弱了艺术院校教师培训的整体效果。此外,互联网背景对教师培训的要求更加的多元,更加注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配套机制。
        4新时代艺术院校教师培训工作的路径
        针对教师培训工作的理念存在误区,教师培训体系不够科学,教师培训服务机制不够完善三方面的问题,艺术院校教师培训工作要转变教师培训理念,优化教师培训体系,完善教师培训服务机制。
        4.1转变教师培训理念
        一方面,理念为先,艺术院校的教师培训工作要时刻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理念,在强化服务意识的基础之上,高度重视教师培训工作,建立长远的,符合艺术院校自身实际和教师发展客观规律的培训机制。艺术院校教师培训工作要统筹兼顾教师面临的困惑和问题,以促进教师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升艺术院校教师的综合素质,从而提升艺术人才培养的质量。另一方面,艺术院校教师培训工作要树立“服务为本”,使广大教师意识到,艺术院校教师培训工作对于其未来的职业发展会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以体现出“以教师为本”的服务理念,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提高教师的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师培训的效果。
        4.2优化教师培训体系
        优化教师培训体系,要了解艺术教师对教师培训的实际需求,根据艺术院校办学特点设置培训课程内容,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可以针对艺术院校教师构建多种培训形式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比如线上与线下课程相结合、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等,使得广大艺术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关注偏好,兴趣特长参加培训,课程内容的设置要遵循“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原则,使教师发展工作的开展取得实效,使艺术院校教师在教师培训中能够真正有所收获,最终实现艺术院校和教师的统一发展。
        4.3完善教师培训服务机制
        艺术院校教师培训工作要加强创新,深化改革,把对教师“灌输式”的培训变成一种“自助式”的教育活动,尊重广大教师的主体地位,激发广大艺术教师学习兴趣,在充分挖掘教师实践的过程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虽然教师培训服务的基本内容十分琐碎,但是却直接关系到新入职教师的基本生活需求,只有满足广大艺术教师的基本需求,他们才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以满足广大艺术教师对知识文化及自我实现的需求。因此艺术院校的教师发展中心的工作人员要增强自身的服务意识,及时解决其在教师培训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不断改善服务质量,完善教师培训服务机制,以激发广大艺术教师的学习主动性,为完善教师培训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艺术院校作为培养艺术人才的高等学府,应该紧扣时代的主旋律,探索教师培训工作的新路径,针对艺术院校教学质量提升教师发展与能力提升的问题,结合国内艺术院校教师培训的现状,正确认识教师培训与能力提升、教师培训机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推进艺术教师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促进教师自由而全面发展,培养杰出的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程建华.高校教师发展与综合素质能力培训机制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1).
[2]刘洋.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发展与完善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5).
        作者简介:丁浩,男,汉族,1987年5月,山东济宁人,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高校师资管理,研究实习员职称。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