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菲
天津音乐学院 天津 300171
摘要:思政课教师作为思政课建设中起关键作用的因素,教书育人意识和能力还有待提高。思政课教师通过重视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注重课堂教学与网络引导的协同、把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相结合等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以推进思政课建设,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
关键词:思政课教师;素养提升;方式方法
课题:“天津音乐学院 2018 年度院级科研项目(2018KY00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1]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大中小学的必修课,贯穿了学生不同成长阶段,对他们思想认识的形成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思政课教师作为这门课程的主讲人,其政治意识、思维视野、人格特征都会影响到教学能力水平的发挥,也会影响到学生对课程的认识、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因此,思政课教师要不断夯实理论根基、及时更新教学方法、认真了解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充分发挥自身影响力,为推进思政课建设、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贡献力量。
一、提升思想认识,重视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统一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不断发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无可替代的作用,就要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做到“八个相统一”。这“八个相统一”对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介体等思政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指明了方向。其中在处理思政课教师和学生这对重要关系时,提出了“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统一这一观点的提出,体现了多年来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深入研究和正确认识,体现了教学双方在思政课教学活动中的不同特点、任务、使命。
一方面,坚持灌输方式,正确发挥教师主导性。思政课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主导性作用,在课前主动做好“三备”工作、课上主动把控节奏、课下主动做好复盘。想要用好课堂主渠道,通过发挥教师主导性作用,守护好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就离不开灌输的方式,因为“历史和现实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质都是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的教化和灌输。其他的学科也是从某一方面涉及‘灌输’性质的工作,但是思想政治教育是在正面直接体现和解释这一本质的学科。”[ [2]刘书林.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专题研究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P27)灌输论由马克思恩格斯初步探索,经列宁发展完善,最终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方法论。我们今天讲灌输不等于僵化的、教条的填鸭,而是以理服人。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网络上纷繁复杂的观点言论、面对价值观尚在形成中的大学生,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灌输的方式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另一方面,坚持启发作用,正确发挥学生主体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离不开必要的灌输,但这不等于搞填鸭式的‘硬灌输’。要注重启发式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①通过灌输一定程度上能使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激活,但是不能全部完成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只有学生“身”“心”“脑”三者全都投入到思政课课堂,发挥主体性作用,才能完成。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不是对学生的思想放任自流,不是课堂上学生说了算,更不能忽略学生的需要。而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上运用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主体性作用发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增强学生获得感,从而使得思政课更好得完成立德树人的目标任务。
要突出思政课关键课程的作用、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就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把教师主导性功能的发挥与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彰显相结合,不能偏废其一。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性作用了解学生特征、认知学生思维逻辑、关注学生真实需求,才能影响和调动学生。立足思政课课堂,引导学生发挥主体性作用,在课上实现师生有效地交流互动、思想碰撞升华,以达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二、创新教育方法,注重课堂教学与网络引导的协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经验表明,科技革命总是能够深刻改变世界发展格局。”[ [3]习近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P3)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各年龄阶段的人类,自然不能摆脱不断变化着的发展格局的影响。新时代大学生面对的科学技术革命与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息息相关,他们的成长环境、学习方式、娱乐手段无不受到网络的影响,他们获取和传播信息的方式、乃至认识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面对此种局面,思政课教师要正确认识网络影响力,及时提升信息化能力,注重传统课堂讲授的同时发挥网络监督和引导作用,“推动思政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P378)
一是,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升课程吸引力。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传统的线下教学转变成线上教学,推进了思政教师学习和使用网络教学平台的速度,推动了思政课的信息化进程,丰富了思政课的教学形式和手段。作为思政课教师,把新思维和新技术手段相结合,把线上和线下教学相结合,打开视野通过互联网获取更多案例和素材,都是主动适应网络时代的优良表现。总结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思政课线上教学情况不难发现,教师和学生通过这种新的学习方式,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一方面,教师通过线上集体备课、线上相互听课、线上课后交流等方式一起建立了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源库,实现了协同共享。线上教学中学生的登录时间、学习痕迹可被记录,教师通过教学平台查看即可对学生学习进度和课堂参与度进行把控,掌握的更及时、更准确。另一方面,学生通过线上学习,可以有更多参与到课堂中发挥主体性作用的机会。同一时间内,学生可以通过文字、语音、视频等多种方式、多人次的回答教师设置的问题、表达自己的困惑不解。学生之间也更容易互帮互助、相互启发,还可以通过线上教学平台随时回看和复习课程内容。
二是,强化网络思维,明确价值导向。作为思政课教师不能只停留在运用网络媒介进行课堂考勤、作业布置、与学生联系交流的层面。而是要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帮助学生辨别网络热点事件背后的本质问题,承担起网络舆论引导的职责,帮助学生守住价值底线,提升政治素养。“在一切生产工具中,最强大的一种生产力是革命阶级本身。”[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P665)马克思的意思是告诉我们技术再先进也要为人所用,作为主体的人才是我们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落脚点。思政课教师在提升“知网”、“用网”能力的过程中切不可舍本逐末,只注重手段和方法的创新,忽略对内容的深入挖掘和逻辑思维的培养。面对网络负面信息、虚假信息要及时“亮剑”“发声”,充分彰显思政课教师的敏感性和速度。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给与理论分析,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充分彰显思政课教师的知识深度和广度。对学生的网络发声和线上表现给与不同程度的关注,充分彰显思政课教师的工作细度和精度。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和上报,充分彰显思政课教师的工作效率。
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很容易通过网络获取海量信息和知识,成为被动接受者和主动传播者,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的“精准推送”会造成他们只收到与其持相同偏好和观点的网络信息推送,很有可能造成认知局限。针对此种情况,思政课教师的教育和引导就不能只停留在课堂时间,还要加强课下对学生的持续性关注和“破圈”式引导,推进主流意识形态有效传播。
三、增强育人能力,强调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相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做到几个统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就是其中之一。思政课教师要讲清楚教材知识,更要讲清楚知识背后的基本原理,用科学理论引导启发新时代大学生。思政课教师还要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意义,不能只是向学生灌输思政课“有意义”,更要善于启发学生探索思政课“有意思”。通过实践学分设置、实践过程考核等方式,让学生不止在课堂主渠道学有所得,也能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在实践中养成价值观、在实践中提升素养,在实践中有所得。
首先,思政课要“以理服人”。马克思说:“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⑤(P11)思政课教师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向学生讲清楚;把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向学生讲清楚;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向学生讲清楚。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成长经历、言语特征的教学案例把他们认为“曲高和寡”的“生涩”理论讲生动;用学生认为不接地气的理论把热门事件抽丝剥茧带他们透过现象看清本质。选配思政课教师担任学生社团指导教师、担任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岗位干部,增加思政课教师走近学生、了解学生的机会,按时保质保量对学生社团成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增强社团理论支撑,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其思路,为学院社团发展保驾护航、添砖加瓦。打通学科壁垒、技术壁垒,向课程思政建设成果丰富的教师学习,与自己学校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教师交流学习,了解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的学业重点及难点,多变而非不变的讲好思政课。
其次,连接“知”和“行”两个教育环节。让学生不仅记住理论知识能够通过学业考试,还要获得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是思政课教师不容推卸的责任。可以发挥榜样示范和朋辈引领作用让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优秀的学生在课堂分享理论学习经验和实践锻炼收获;积极组织调动班级干部、学生会干部和学生社团成员参加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开课大赛,以赛促建,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大学生对思政课由内而外的认同。借鉴央视《经典咏流传》《朗读者》等文化品牌节目的流程,鼓励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红色歌曲、经典乐章相联系,讲解自己已了解的红色故事,分析其中真谛。把思政课教学第一课堂与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 践的第二课堂充分贯通、有机融合。在对学生进行考核和评价时,既考虑第一课堂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又考核第二课堂实践活动表现;既保留理论知识考核,又加入实践过程考察;
把思政课“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架起“知”与“行”之间的桥梁。
思政课教师作为思政课改革创新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因素,应该不断自省和反思。一是要主动提升思想认识,明确自己作为教育者应该在思政课主渠道中发挥的作用,将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统一起来。二是要主动创新教育方法,注重新技术手段的学习和运用,将课堂教学与网络引导并驾齐驱,不做意识形态的旁观者。三是要不断增强育人能力,既要为学生讲清楚理论知识,又要为学生多创造实践锻炼的机会,践行立德树人的初心和使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