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痊愈后该怎么办?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4期   作者:邓明雷
[导读] 心肌梗塞在生活中常见,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分析本病病机
       邓明雷
        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人民医院 623400

        心肌梗塞在生活中常见,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分析本病病机,为冠状动脉发生病变基础上,冠脉血流发生急剧减少或中断,促使心肌持久而严重急性缺血,最终造成心肌缺血性坏死所致。近年来,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本病的诊疗水平也显著增强,本病病死率在一定程度上下降,在病情恢复稳定后,如何展开康复护理,是公众关注的焦点。
        
一、什么是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以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者为易患人群,此类人群容易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改变,即冠状动脉内的血流变慢,进而使血小板发生聚集,促使冠状动脉急性阻塞,最终诱导心肌缺血、甚至坏死所致。心肌梗塞以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为特征,在休息或服用硝酸酯类药物后不能完全缓解。且随着白细胞的不断增高,会出现发热、血沉加快等反应,可诱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
二、心肌梗塞分为几种类型?
(一)区域性
        区域性心肌梗塞又称为透壁性心肌梗塞,梗死部位与闭塞的冠状动脉相同,梗死面积差不多,平均在2.5~10平方厘米之间。
(二)心内膜
        心内膜下引起的心肌梗塞,常为多发性小灶状坏死,会分布在左心室四周,使患者左心室内膜下心肌环状梗死。
三、心肌梗塞容易盯上哪些人群?
(一)不良生活方式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不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大量吸烟,大量饮酒,过度精神紧张且缺乏锻炼,营养不均衡,暴饮暴食等,都会成为心肌梗塞的诱发原因。
(二)疾病因素
        普遍心肌梗塞发生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等四类疾病,尤其是在现阶段生活环境中,中年人压力过大,应酬较多,过度喝酒,过度吸烟,过度熬夜,导致疾病不受控制,增加患病风险。
(三)过劳过重的体力劳动
        一些加重心脏负担的运动都会导致心肌需氧量的增加,而冠心病患者由于冠状动脉已经发生硬化,不能进行扩张,就会造成急性心肌梗死。
(四)情绪管控
        过于激动、紧张、愤怒的情绪会诱发心肌梗塞的发生。
(五)气候
        突然间的温度下降,在寒冷的刺激下会诱发心肌梗死的出现。因此,心肌梗塞患者需注重自身的防寒保暖,在冬春寒冷季节也是该疾病发病率较高的原因之一。
四、怎样治疗心肌梗塞?
        目前,最为有效的治疗方式是冠状动脉造影+支架植入术,这个方法在临床上已经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当然,这个手术并不是所有人群都适宜的,需要与病人年龄、发病时间、以及禁忌症出血情况等进行联系。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需牢记时间就是生命,当血管阻塞后心肌会在30分钟左右出现坏死,6~8小时会完全坏死,在这个期间尽早打开阻塞的血管会使心肌的存活越多,也就降低了死亡率。
五、心肌梗死有哪些临床表现?
(一)疼痛
        这是该疾病最先出现的症状,疼痛的部位和性质跟心绞痛差不多,会在安静或睡眠期间发生,并且较为严重。通常疼痛持续时间可达到数天,患者会出现烦躁不安,频繁出汗,有濒死感。
(二)胃肠道反应
        部分疼痛的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上腹疼痛,并且还伴随胃肠胀气。
(三)全身症状
        发热和心动过速都是由于心肌坏死物质吸收而引起的现象,体温一般会在38度上下,很少超过39度,并且此种状态将持续一周左右。
(四)心律失常
        有百分之75%~95%的患者,会在出现心肌梗塞后的两周内心电图检查会呈现弥漫性异常,也就是心律失常的前兆。
(五)低血压或休克
        在疼痛阶段会导致患者血压不断下降,持续状态下再上升,但不能恢复到以往的正常水平,并伴随烦躁不安、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神智迟钝等。严重情况下会出现昏厥或休克的表现。
六、你知道心肌梗塞患者治愈期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吗?
(一)改善生活习惯
        在饮食方面需要增加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比如芹菜,粗粮,杂粮,韭菜等,这是预防便秘的好方法,并且减少高胆固醇,高脂肪的食物,比如动物内脏,肥肉,鱼籽等。对于盐分的摄入也需控制,少吃腌制类食品,将每天的盐分摄入量不超过2g为宜,按时起床,按时就寝,有吸烟酗酒史的患者应戒掉不良习惯。
(二)运动方面
        心肌梗塞在预后阶段需展开康复运动,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需循序渐进根据自身年龄和有无其他疾病的前提下,结合自我的运动习惯和爱好、经济条件的展开,有序有度的康复锻炼。主张以有氧运动为主,比如慢跑,骑单车,跳广场舞等。运动程度不能过大,每次持续10分钟或半小时为宜,体质较好的可在一小时以内,但早期必须在医生的建议下展开运动,过程中也需要有家人的陪同。
(三)自我观察
        心肌梗塞愈后患者需培养定期到医院检查的习惯,并且要在家中接受医生的指导,进行规律服药,配备血压计,监测自我的血压和心率变化,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等急救药物。在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时,要警惕心肌梗塞的再次出现,立即停止所有活动,就地休息,避免继续走动,将硝酸甘油片放入舌下含服,及时拨打120。
(四)情绪调节
        心肌梗塞愈后患者要多与家人沟通,可根据自我的爱好多看看喜欢的书籍,报纸,电视之类的节目,保障自我良好心态的保持,正确看待自己的疾病,争取早日康复。重视保持良好心理情绪对稳定病情的重要价值,可多关注与本病相关的健康平台,以提高对康复知识的认知,增强自我照护能力,增强遵医依从性。同时,可在生活中主动规避风险事件,重视建立健康的行为习惯,均为有效康复打下了良好基础。
七、心肌梗塞患者需牢记的两个120
        第1个为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第2个是掌握120分钟的黄金抢救时间。(一)及时辨别心肌梗塞的发生
        心肌梗塞的典型症状胸骨正中或偏左部位出现疼痛,有压迫感,并且持续在5~15分钟,期间会不断出汗和恶心症状,若胸痛时间超过5分钟就应该提高警惕,20分钟后还不缓解高度怀疑心肌梗塞。
(三)及时拨打急救电话
        很多人提倡自己送医,这对心肌梗塞患者来说是极不利的现象。首先,随意搬动或患者自己行走会提高院外死亡率,其次,很多人并不了解医院的情况,可能自己走去的医院并没有救治心肌梗塞的能力,导致延误治疗。
八、结束语
        每年都有1700万人左右死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类疾病,已成为全球死亡总数最高的疾病之一。随着现阶段诊疗技术的进步,急性心肌梗塞的死亡率已不断下降,此类患者在院治疗结束后也需引起重视,明确对自我的正确护理,提高康复几率及生活质量。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