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支架植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4期   作者:王倩影
[导读]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接受急诊支架植入术治疗期间
        王倩影
        射阳县人民医院 江苏盐城  22430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接受急诊支架植入术治疗期间,配合给予循证护理干预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0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数字奇偶法分组;循证护理组(15例):采用循证护理方式配合完成急诊支架植入术治疗;常规护理组(15例):采用常规护理方式配合完成急诊支架植入术治疗;就组间护理质量评价(护理应急能力、护理应用效果以及护理服务态度)结果、并发症(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以及休克)发生率展开对比。结果:循证护理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应急能力(90.29±2.35)分、护理应用效果(91.31±3.02)分以及护理服务态度(91.35±3.16)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护理应急能力(80.35±3.02)分、护理应用效果(81.39±3.17)分以及护理服务态度(81.42±3.23)分明显(P<0.05);循证护理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常规护理组(46.67%)明显(P<0.05)。结论:循证护理方式有效运用,可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应急能力、护理应用效果以及护理服务态度评分显著提高,并将其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以及休克发生率显著降低,最终实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效预后。
        【关键词】循证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支架植入;护理质量;并发症
   
        急性心肌梗死作为突发性疾病一种,其主要因为冠状动脉呈现出持续性或者急性缺氧、缺血导致,症状以持续性胸骨区疼痛作为主要,并且会呈现出心力衰竭以及心律失常等现象,更为严重,会表现出休克症状[1-2]。对此通过对患者给予有效、及时治疗护理,使其生命损失获得挽救,意义显著。本次研究将我院2018年0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数字奇偶法分组;分别探析采用循证护理方式以及采用常规护理方式配合完成急诊支架植入术治疗可行性,以实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效预后。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8年0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数字奇偶法分组;循证护理组(15例):女5例,男10例;年龄区间为39岁~67岁,平均为(48.25±2.25)岁;常规护理组(15例):女6例,男9例;年龄区间为41岁~69岁,平均为(48.27±2.28)岁;纳入标准:①急性心肌梗死获得有效证实;②患者均接受急诊支架植入治疗;排除标准:①精神类疾病;②肿瘤疾病;就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均衡性显著(P>0.05)。
1.2 方法
        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配合完成急诊支架植入术治疗,将患者血氧以及心电监测力度加强,对患者系列合理需求给予充分满足;循证护理组:采用循证护理方式配合完成急诊支架植入术治疗,合理完成循证护理小组创建,并且依据成员自身能力对应完成相关职责划分,就各位成员积极展开对应培训,通过对患者病情病史、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合理完成有关文献查阅,针对患者积极展开评估,就护理期间可能表现出疼痛、意识障碍以及呼吸状况等系列问题进行充分了解,依据评估结果合理完成循证护理措施制定。①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护理期间,对于抢救为先原则需要充分遵循,通过对患者实际病情加以了解后,对应进行有效抢救,护理人员需将同主治医师配合力度加强,积极展开吸氧以及生命体征监测等系列工作。②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要求护理人员需对其以及家属积极展开对应安抚,使其消极情绪获得改善,确保其了解通过有效医护干预,可使自身风险最大程度降低,从而将内心担忧消除。③对于心电图检查加以完善,对于心律以及ST-T变化动态监护,就并发症风险予以评估,了解患者有无呈现出意识模糊、烦躁以及呼吸心率加快等,如呈现出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以及休克等系列并发症,需对临床医师及时通知并展开有效处理;④在患者治疗后,并且病情表现稳定,未呈现出并发症现象,则就床上上肢活动予以指导,期间避免患者劳累。后续向床边站立练习以及行走等逐渐转换,治疗过程中需做到饮食易消化、清淡,对于高脂肪摄入充分避免。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质量评价(护理应急能力、护理应用效果以及护理服务态度)结果、并发症(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以及休克)发生率。
1.4 判断标准
        对于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质量,通过自制百分制量表于护理应急能力、护理应用效果以及护理服务态度三个维度展开对应评定,越高分值,对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越高护理质量。
1.5 统计学方法
        对于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结果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2.0展开处理,计量资料(护理质量评价)行t检验,以x±s表示,计数资料(并发症发生率)行X2检验,以n(%)表示,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护理质量评价对比
        循证护理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应急能力、护理应用效果以及护理服务态度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明显(P<0.05),见表1。

2.2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循证护理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常规护理组(46.67%)明显(P<0.05),见表2。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接受急诊支架植入治疗期间,循证护理方式有效运用,可确保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以及临床资料等进行充分了解,依据创建模式合理展开对应护理干预。通过对科学依据、患者实际情况与临床经验加以结合,使护理活动权威性有效提升,可将系列护理风险显著降低,对于工作期间时效性可以充分注重,从而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质量显著提升[3-5]。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方式有效运用,可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应急能力、护理应用效果以及护理服务态度评分显著提高,并将其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以及休克发生率显著降低,最终实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效预后。
【参考文献】
[1]房国栋,徐婧.急性心肌梗死92例患者焦虑情绪实施护理干预的观察分析[J].饮食保健,2020,7(1):160-161.
[2]王迎迎,葛雅婷,梁秀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后应用早期心脏康复护理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1):199-200.
[3]郑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无缝隙护理的救治效果评价[J].饮食保健,2020,7(1):202-203.
[4]顾莹,卢月芳,石金蕾, 等.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饮食保健,2020,7(1):214.
[5]吕娜,汪兰.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估[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0,27(4):36-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