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在临床护理应用中易出现的事故和防范措施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4期   作者:谢燕
[导读] 研究分析呼吸机护理中容易出现的事故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谢燕     
        广汉市人民医院  四川省德阳市618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呼吸机护理中容易出现的事故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为后续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防范: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12月期间应用的呼吸机护理中出现的事故,并给予相应防范措施,分析2019年1月至12月中事故出现率。结果:防范前事故出现率为1.63%,防范措施后为0.30%。结论:呼吸机使用中电源中断、吸气管与排气管误接等常见的事故,临床应用中需要注意加强护士培训,减少差错率。
        [关键词]呼吸机;护理干预;护理事故;护理防范
        医疗领域中呼吸机是一个重要的辅助治疗仪器,对于救治患者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国内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呼吸机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医院中,其不仅为呼吸新技术带来强有力的动力,还为提升救治成功率提供基础[1]。但在呼吸机应用中也容易出现事故,一旦出现护理不当会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安全。而护理人员在临床上是使用和监护呼吸机最为密切的人员,需要重点分析呼吸机护理事故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率,保证患者治疗安全性。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以2018年1月至12月期间使用呼吸机治疗的306例患者为对照组,以2019年1月至12月期间使用呼吸机治疗的33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男女性分别为183例及123例,年龄7-86岁,平均(52.01±1.05)岁;呼吸机使用时间1.5h-35d,平均(12.02±0.09)d;观察组男女性分别为199及131例,年龄9-89岁,平均(53.60±3.09)岁,呼吸机使用时间1h-33d,平均(11.01±0.17)d。分析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呼吸机类型为Puritan-bennett840、Puritan-bennett760、NEW-PORT呼吸机e360。
1.2方法
1.2.1呼吸机事故回顾分析
        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12月期间306例患者使用呼吸机护理是出现的事故。(1)呼吸管与排气管误接。气管切开患者进行人工呼吸管理情况下,护士为患进行翻身等护理时,呼吸机的呼吸管出现脱落,在接回管道时护士将吸气管与排气管误接入1例,接入后护士忙于其他的工作,待呼吸机发出警报后返回处理。(2)电源中断。护士切断电源给人工呼吸机的加湿器加水后,忙于其他的工作,未及时将电源接回,待呼吸机重新工作时,护士没有及时确认呼吸机是否出现工作状态1例。(3)人工呼吸管理失误2例。哮喘患者进行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时,气管内吸入不充分且提示异常状态未引起护士的注意,使得分泌物堵塞气管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功能不全,从而引发缺氧性脑病。(4)加湿器内注入酒精1例。在向加湿器内注入蒸馏水过程中护士不注意将酒精当做蒸馏水加入,导致患者误吸。
1.2.2防范措施
        (1)提升护士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对护士进行相应的岗前培训,使得护士进一步明确呼吸机的目的,使用人工呼吸机是维持有效的肺通气量,减少自主呼吸,减少呼吸肌疲劳,因此呼吸机对于患者极其重要,提高护士对于呼吸机护理的重视度。(2)呼吸机电源管理。呼吸机电源中断后护士立即使用简单的呼吸器与患者的人工气道连接,并严密检测患者的病情,待电源恢复后再把人工气道与呼吸机相连,同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节参数[2]。(3)护理要求。护士开展工作时应该做好“三查七对”原则,提升责任心,杜绝差错事件发生。(4)保持患者呼吸通畅。气管内吸引十分必要,同时适当的吸引压力、短时间有效的吸引力十分重要,但痰液粘稠状况下,短时间内有效的吸引力十分困难,可采取雾化湿润后进行吸引。气道吸引能够除痰,此时还可能引入大量的空气,开放式吸引时,患者处于无吸引状态,吸引前后可加压给氧,快速改善低氧的状态。
1.3观察指标
        观察防范措施实施前后呼吸机护理事故发生情况。
1.4数据分析
        相应的数据纳入统计软件SPSS20.0中进行对比分析,计量以及计数资料分别采取t检验以及X2检验进行分析,数据对比后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防范前事故出现率为1.63%,防范措施后为0.30%,结果见表1。
       
3.讨论
        呼吸机的临床风险是指对患者具有潜在的、直接的或者间接的伤害,甚至可导致患者死亡,而这些因素与护理人员操作不当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需要加强护理方法措施。
        本次资料回顾分析中发现人工呼吸管理失误发生的几率较大,这与护士的责任心具有一定关系,由于临床护理工作较为繁重,在繁重压力下护士可出现遗忘等情况,导致呼吸机的管理出现误差。而电源中断、加湿器内注入酒精等事件可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可定义为较大安全事故,需要提升重视度,降低或者消除事件发生。本次相应的防范措施中,根据出现的事故情况制定相应的方法,首先为加强护士的岗前培训,通过健康责任心提升以及专业知识教育等模式提高护士对于呼吸机管理的重视度,通过制度完善以及制定进一步规范护士操作方法。经过以上的防范措施实施,事故发生率从1.63%降低至0.30%,说明采取相对应的防范措施可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可进一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总之,经以上研究分析笔者认为:呼吸机使用中电源中断、吸气管与排气管误接等常见的事故,临床应用中需要注意加强护士培训,减少差错率。
        
        参考文献
[1]何莺,邢素美,夏文俊.现代医院呼吸机的集中管理与临床应用[J] .中国医疗设备,2012 ,26(5) :125-127.王敏珠,谢幸华,戴红英,等.护士掌握呼吸机参数调节对机械通气患者护理效果的比较[J] .护士进修杂志,2017,25(13) :1164-11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