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护理风险分析及常见护理问题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4期   作者:牛晓艳
[导读] 探究妇产科护理中的风险与防范。

        牛晓艳
        修文县龙场镇卫生院    贵州省贵阳市550200
        摘要:目的:探究妇产科护理中的风险与防范。方法:从2019年1月~2020年8月中,选择48例患者进行研究,将其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不同组别,每组24人。在常规组中,对患者实施了院内基本的护理,并未采取风险防范措施,而研究组则总结过往经验,进行风险预防,最终从患者发生风险的情况、满意情况等进行综合判断。结果:研究组中,发生风险问题的概率在4.17%,而常规组发生风险问题的概率为16.67%,同时,两组满意情况也有较大差异。(P<0.05)。可知实施防范措施后,研究组的效果明显更佳。结论: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对存在的风险及时应对和防范,能够提升整体的护理质量,减少发生风险情况的概率,得到患者认可,值得推广。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据有关临床数据显示,妇产科是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高发科室,当出现护理风险事件,不断对患者的治疗、康复造成影响,还有可能造成与医护人员间的纠纷,对医院的良好声誉造成损伤[1]。因此,为有效减少妇产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事件,需紧抓风险,及时预防,此举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本次研究深入48例妇产科患者的护理过程,将其结果进行汇总、分析,总结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选取了医院妇产科中的患者48例,均为女性,时间范围在2019年1月~2020年8月,将其按照入院顺序分组。常规组中,年龄在21.2~39.4岁,均龄(27.2±3.3)岁,研究组中,年龄在22.1~38.3岁,均龄(28.5±2.4)岁,将两组患者其他资料进行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的目的、流程等均表示知情,也签订了相关同意书[2]。
        1.2、方法
        在常规组中,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总结后,开始实施常规护理操作,而研究组则是先分析风险与问题,再针对性护理,具体如下:
        1.2.1总结风险事件
        通过对以往院内出现的各类风险情况进行总结后,发现产生风险事件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①患者在治疗前,过于紧张,其心理压力较大,因此提升了出现妊高症等并发症,再加上患者及其家属对于分娩等知识不够了解,存在紧张等情绪,导致相关意外事件的发生。因此,对其进行宣教,是降低风险的关键性措施之一[3]。②妇产科护理人员长期处于强度大的工作中,不仅身心疲惫,也容易有紧张、消极的情绪,容易发生操作上的失误,另外,部分护理人员缺乏法律意识,导致在工作中不懂得如何正确保护自己的权益,造成医疗纠纷事件。③目前,随着经济发展,医院的规模也迅速扩张,但对于护理人员的综合实力的提升却未能及时跟上,导致部分人员未经过专业化的培训便开始就岗,无法满足相关操作规范,造成风险事件的发生。
        1.2.2针对性护理
        根据上述分析中的几大问题,可从以下几点应对:①提醒患者重视产前检查,若发现在孕期出现并发症,从而能够及时处理。同时,对孕产妇和家属阐述相关宣教知识,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分娩观念。②在人力资源配置上,保障妇产科人力充足,能够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并加强对医护人员的能力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了安全教育、风险知识的应对、法律知识等,从而促进护理人员整体工作水平提升,能够有效预估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做好防范[4]。③除了理论知识外,还要强化对护理人员的技能培训,使其重视工作中的安全责任,从而每一项操作能够严谨、规范完成,同时做好准确、可靠的记录,来为后续工作打好基础。④实际工作中,要注意与妇产科患者的沟通,巧妙运用肢体动作,如握手、拍肩等,多站在患者的角度进行思考,从而获得其内心的认可和信任感。⑤在合理的前提下,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关系,减少纠纷,同时也要注意保护患者隐私。⑥严格消毒工作:整个护理工作,都需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注意患者切口处的护理,防止出现感染,一旦发现异常,能够联系医师共同处理。
        1.3、评价指标
        ①分析两组患者中产生的风险问题,并做好统计。
        ②分发医院自制的表格,制作关于护理工作的题目,如护理人员操作是否熟练、态度等,总结两组患者的,统计总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
        搜集所有相关数据后,将其统一输入电脑程序中,为保障数据精准性,使用SPSS23.0的软件处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
        2、结果
        将两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发现的风险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如表2-1所示:

        3、结论
        综上所述,为保障妇产科患者的生命健康,需要医师和护理人员总结过往经验,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实施针对性的对策,从而减少发生纠纷事件。在本次研究总结的数据可知,研究组中,发生风险问题的概率在4.17%,而常规组发生风险问题的概率为16.67%,同时,两组满意情况也有较大差异。(P<0.05)。证明在实施防范措施后,能够及时处理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在降低不良事件的同时,也得到了患者认可。此外,进行妇产科护理的风险管理,也能提升护理人员综合水平,具有良好的实践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为更多孕产妇带来福音。
参考文献
[1]梅梓婷.风险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27(10):181-182.
[2]王艳.妇产科护理常见风险的预防和处理分析[J].智慧健康,2020,6(13):170-171+176.
[3]张秀梅,李琴玉.妇产科护理纠纷发生的因素分析和应对措施[J].家庭生活指南,2020(03):111.
[4]孟丹丹.妇产科护理中运用细节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分析[J].人人健康,2020(03):136.
[5]杨秀梅.妇产科护理风险分析及常见护理问题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2019,11(18):69+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