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蕾
江阴市中医院 江苏省 2414400
摘要:目的:观察糖尿病足患者并发压疮的临床特点以及采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医院2018年8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76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应用综合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研究对象住院时间并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观察组11例皮肤长时间受压、8例营养不足、7例没有完全清洁皮肤、12例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对照组10例皮肤长时间受压、8例营养不足、11例没有完全清洁皮肤、9例缺乏自我管理能力;观察组住院时间为(6.25±1.42)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34±1.37)d,组间数据表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不足与皮肤长期受压是糖尿病患者并发压疮的临床特点,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干预,能够预防发生压疮,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价值与推广意义。
关键词:糖尿病足患者;并发压疮;临床特点;护理对策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8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76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8例。观察组包括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在(50~68)岁,平均年龄(58.34±2.15)岁;对照组包括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在(51~67)岁,平均年龄(59.64±2.32)岁。对比两组基础数据,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包括伤口清洁和健康教育。(2)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措施。首先,给予体位护理干预。使用减压垫或在患者足部、骶尾部等易受压部位加海绵环。对于活动功能丧失或减弱、病情危重的患者,应以每2小时一次的频率辅助患者进行体位调整,以降低发生压疮的几率。其次,饮食指导。如果患者长期卧床,应采用鼻饲的方法为患者提供充足的营养。对于可以直接食用的患者,主食应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等易消化的食物。三是健康促进。护理人员将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压疮形成机理及相关危害知识,进一步增强患者的预防和合作意识。如果患者有压疮症状,应引导患者配合治疗,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第四,清洁护理。护理人员应引导患者穿一些纯棉衣服,以减少皮肤和衣服之间的摩擦,并用湿辅料包扎足部伤口,以减少患者的痛苦体验。如果患者仍有尿失禁症状,在排便后,应使用干净的毛巾和湿纸巾清洁患者肛门周围的局部皮肤。清洁时应注意防止损伤患者皮肤。第五,足部护理。护理人员应合理引导患者养成足部检查习惯,促进足部皮肤愈合。根据一天一次的频率,指导患者用40℃温水泡脚,合理控制每日行走时间,防止严重的足部皮肤损伤。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采用调查问卷调查患者护理满意度,患者护理满意度越高,临床效果越好。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100%。(2)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患者住院时间越短,临床效果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处理实验数据,患者住院时间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患者护理满意度用(%)表示,行χ2检验。组间数据比较,以P<0.05表示检验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糖尿病足患者并发压疮的临床特点
观察组11例皮肤长时间受压、8例营养不足、7例没有完全清洁皮肤、12例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对照组10例皮肤长时间受压、8例营养不足、11例没有完全清洁皮肤、9例缺乏自我管理能力。
2.2住院时间
观察组住院时间为(6.25±1.42)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34±1.37)d,组间数据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777,P<0.01)。
3讨论
糖尿病患者并发压疮的临床特点:(1)长期压迫皮肤:由于患者长期卧床,所以限制自身活动,长期保持同一体位,使骶尾部,脚踝等易受压部位长期处于受压状态,导致压疮。(2)营养不良:作为糖尿病足患者的基础疾病,其影响因素包括胰岛素不足等,部分患者因蛋白质摄入不足而缺乏营养,形成水肿,破坏皮肤屏障,增加出现压疮症状的风险。(3)皮肤没有完全清洁。如果患者没有彻底清洁皮肤,使患者局部皮肤长时间保持湿润,很容易损害皮肤屏障功能,引起压疮。(4)缺乏自我管理能力。患者没有养成定期检查皮肤、清洗衣服的习惯,以致没有及时发现异常皮肤状况,形成压疮。常规护理只能起到清洁伤口和健康教育的作用,而不能预防压疮。对糖尿病足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通过健康促进、清洁护理、体位护理、饮食指导,降低压疮发生率,获得良好预后,加快足部皮肤愈合速度。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长期压迫皮肤11例,营养不良8例,皮肤清洁不彻底7例,缺乏自我管理能力12例;对照组长期压迫皮肤10例,营养不良8例,皮肤清洁不彻底11例,缺乏自我管理能力9例,观察组住院时间为(6.25±1.42)d,明显低于对照组(10.34±1.37)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并发压疮的临床特点是皮肤压疮周期长,患者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等。结合并发压疮的临床特点,护理人员从疾病教育、自我管理指导、清洁指导、饮食指导等方面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降低压疮风险,加快患者康复,同时也有利于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值得临床推广。
结论
综上所述,自我管理能力的缺乏和长期的皮肤压力是糖尿病患者压疮的临床特点。综合护理干预可预防压疮的发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价值和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解小玲.系统化全面护理对糖尿病并发压疮防治的临床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9,20(29):4169-4170.
[2]谢丽鹏,辛艳红.中药湿性换药及护理在糖尿病足及褥疮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17,30(11):84-85.
[3]张井香.中药油纱条换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及压疮36例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9,22(23):123-124.
[4]张凤清.中药益气活血法配合康复新及云南白药换药治疗压疮或糖尿病足坏疽[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9,10(9):26-27.
[5]戴椿,靳靖,牛红雷,等.中药油纱条换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及压疮护理观察[J].河北中医,2019,35(2):298-299.
[6]肖培芳.糖尿病足患者并发压疮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J].中国全科医学,2019,20(S2):281-283.
[7]刘洋,杨少玲,武姗,等.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在糖尿病足创面中的应用[J].临床误诊误治,2017,30(5):110-112.
[8]王昌玲,班玲玲.对高龄卧床患者压疮的预防及护理体会[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9,34(2):168-169.
[9]王珂,吴水,顾婷婷,等.护理干预糖尿病压疮的疗效观察[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9,38(5):584-585.
[10]周燕.系统护理干预预防住院糖尿病患者压疮发生的效果评价[J].基层医学论坛,2019,20(16):2181-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