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艳利
核工业四一七医院 消化内分泌科 陕西省西安市 710600
【摘要】目的:研究糖尿病健康教育对内分泌护理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样本资料共计112例,为我院消化内分泌科室2020年1月~2020年7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使用奇偶数交替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强化健康教育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值FPG、餐后2h血糖值2hPG变化,对比两组治疗依从性。结果:经过健康教育护理后,观察组FPG、2hPG指标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合理饮食、规律运动、正确用药和定期检查等遵医行为改善,治疗依从性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内分泌科室糖尿病患者护理实践中,使用健康教育方式取得了良好效果,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并且空腹血糖值和餐后2h血糖值明显改善,护理方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糖尿病治疗;健康教育;内分泌护理;患者依从性;影响
糖尿病属于代谢类疾病,以患者血糖水平慢性增高为主要特征,具体包括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糖尿病治疗的关键是严格遵医嘱、并强化自我管理能力。胰岛素分泌缺陷下,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下,身体各类器官负担较大,会造成多器官组织慢性损坏,尤其是眼睛、心脏、肾脏、血管和神经组织。发病原因主要是遗传、环境因素、年龄、种族和生活方式[1]。疾病临床症状相对较轻,患者仅存在轻度乏力、口渴,大部分患者在出现明显并发症时,经过体检发现患有糖尿病,并且部分患者在治疗中依从性较低。本文研究了糖尿病健康教育对内分泌护理患者依从性影响,具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案研究对象共计112例,随机选取了我院2020年1月~2020年7月消化内分泌科室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最,每组患者56例。
对照组:男性34例,女性22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60.13±1.24)岁,病程1~10年,平均(6.05±0.86)年,其中1型糖尿病患者9例,2型糖尿病患者47例。观察组:男性34例,女性20例,年龄44~79岁,平均年龄(59.96±0.95)岁,病程1~10年,平均(5.85±1.03)年,其中1型糖尿病患者11例,2型糖尿病患者4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中,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排除标准:合并精神障碍疾病患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呼吸道传染疾病患者;临床配合度较低患者。纳入标准:病理学诊断为糖尿病患者;患者本人具有自主活动能力;意识精神良好;本人及家属同意本次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主要监护患者血糖值和相关指标,加强用药指导和饮食护理等,注重改善患者配合度。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具体做法如下:为患者及家属讲解糖尿病相关知识,包括发病机制、影响因素、治疗护理方式和平时注意事项等等。护理过程中成立糖尿病健康教育小组,合理分工对患者进行全面护理,具体包括饮食、运动和心理辅导。饮食护理中,应合理膳食、控制饮食节奏、讲究营养均衡[2]。为患者制定健康饮食计划,定时定量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增加护理有效性。运动方案中主要引导患者进行适当运动,如竞走、慢跑和周身关节运动等方式,防止出现低血糖问题。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控制不良情绪对患者产生的影响,疏导抑郁、焦虑心理,帮助患者构建疾病康复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临床治疗依从性,主要指标选择患者合理饮食、规律运动、正确用药和定期检查;计量指标统计两组空腹血糖值好餐后2h血糖值变化。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软件分析糖尿病患者临床统计资料,其中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n(%)]表示,X2验证差异,当P<0.05时存在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使用标准差(x±s)表示,t检验,P<0.05表示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经过健康教育后,合理饮食、规律运动、正确用药和定期检查等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1:
.png)
3讨论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类疾病,分为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的发病年龄较轻,一般情况下小于30岁,以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症状明显为主要特征,部分患者以酮症酸中毒为主要表现,患者血清胰岛素、ICA、IAA检查呈阳性。2型糖尿病在中老年患者中较为常见,患者常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和动脉硬化,早期患者临床症状较轻,血清胰岛素早期表现正常或偏高,后期出现明显下降。1型糖尿病发病原因主要是HLA抗原基因有关,并且超过1/2以上患者存在家族病史。2型糖尿病发病原因则考虑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葡萄糖激素基因和线粒体基因等等。
临床治疗中可使用多种手段控制糖尿病,如健康教育、血糖自我监测、饮食治疗、运动干预和药物治疗等等。健康教育对延缓糖尿病进展,控制并发症产生有效作用。应开展患者糖尿病基础知识教育,具体包括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预防、注意事项等。同时,增加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构建疾病治疗信心,结合患者实际病情,为其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法,注重提升临床护理满意度。现阶段,随着血糖测定仪的普及应用,患者可自行完成血糖值的监测和护理。护理人员应注重加强教育宣导,对糖尿病患者正确使用血糖仪进行指导,确保血糖测量准确性,为护理方案选择提供支持。正常人空腹血糖值在3.9~6.1mmpl/L,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以下。倘若出现空腹血糖值≥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则提示可能患有糖尿病,需进一步检查确诊,使得护理方案选择具有针对性[3]。
本次研究中,将我院收治的112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56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则增加健康教育。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合理饮食、规律运动、正确用药和定期检查等行为好于对照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提升,同时空腹血糖值和餐后2h血糖值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内分泌科室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使用健康教育护理方式效果明显,不仅提升了患者治疗依从性,而且患者血糖值指标控制良好,对降低并发症出现几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产生积极影响,可对健康教育护理方式进行推广,为糖尿病患者护理提供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苏玲.糖尿病健康教育对内分泌护理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健康养生,2019,000(011):74.
[2]赵聪聪.糖尿病健康教育对内分泌护理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017(015):37-38.
[3]史彦清.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治疗效果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 2009,38(11):982-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