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晗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安徽合肥 230000)
【摘要】目的:探讨对产科产后出血产妇实施急救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我院产科收治的产后出血产妇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实施急救护理措施。比较两组产妇的失血性休克、输血例数、总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疼痛程度情况。结果:本次研究中,急救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科产后出血产妇的护理工作中运用急救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护理有效率、可减少出血量,减轻患者疼痛,提高产妇护理服务满意度。
【关键词】产科产后出血;急救护理;临床效果
产后出血是胎儿分娩出后24 h内,失血量超过500 mL,剖宫产时超过1000 mL,目前临床分娩中,产后出血为产妇最主要的致死原因,一旦发生轻则造成产妇休克,重则导致产妇死亡。因此科学有效的急救和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急救护理在产后出血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本院产科进行治疗的60例产后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患者年龄23~45岁,平均年龄(33.9±4.2)岁;出血量500~1000ml10例,出血量1000~2500ml15例,出血量>2500ml5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1~47岁,平均年龄(33.8±4.7)岁;出血500~1000ml9例,出血量1000~2500ml16例,出血量>2500ml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同时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重点是日常的基础护理,包括将病房湿度、温度控制在适宜状态下,对患者出现的问题和状况进行常规指导,协助患者及家属进行常规的恢复锻炼,对患者的血压及体温进行实时监测。
1.2.2研究组 (1)急救措施。一旦确认患者出现产后出血需迅速补充血容量并吸入氧气,早期可采用前列腺以及促缩宫素药物进行治疗。若未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则需要于宫腔内填塞纱布争取抢救时间。若在胎盘娩出前患者出现出血,医师需用手取出残余物及胎盘嵌顿,并辅之以促宫缩素治疗。(2)护理措施。a.产前准备。医护人员需将有关产后出血的知识向患者讲述,并检查患者是否具有凝血功能障碍。b.产后护理。医护人员应将监护的重点放在阴道出血量较多患者,特别是由于子宫收缩乏力导致的出血以及阴道具有较深裂痕潜在大出血风险患者。医护人员需检查判断软产道裂伤的潜在发生率、仔细观察胎盘结构是否完整,一旦发现异常需及时与医生联系,医护人员需随时做好急救准备,密切观察心电图,准备好急救药物,并做好输血、输液的准备。可通过按摩子宫帮助患者缓解宫缩乏力。注意病房保暖以及充分给氧,输血和输液时需建立双静脉通道。改善患者血量循环,防止出现由缺氧、缺血等因素导致的一系列具有危害性的后果。待患者大出血情况得到稳定后,还需密切观察患者阴道出血量是否处于正常水平,并观察患者子宫恢复程度以及患者血压情况,待2h后,若未出现异常情况,可将患者移至病房,做好患者会阴的消毒和清洁工作,预防感染。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失血性休克、输血例数、总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判定疼痛程度,满分10分,重度疼痛:评分7~10分,患者难以忍受;中度疼痛:评分4~6分,尚可忍受;轻度疼痛:评分1~3分,患者可以忍受;无痛:0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施急救护理措施的急救护理组失血性休克、输血例数及总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为(6.32±1.21)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9.86±2.1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72,P<0.05)。见表1。
.png)
注:两组比较,P<0.05
3结论
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急救护理,通过制定科学、规范的护理措施,急救联合护理干预,使抢救工作更加规范化,提升了救治的成功率。结果显示,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失血性休克、输血例数及总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为(6.32±1.21)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9.86±2.1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急救护理措施能通过实时监护及时发现产后大出血,降低休克发生率,减少出血量,提升救治成功率,能够减轻手术带给患者巨大的疼痛,有利于恢复。
综上所述,急救护理在产后大出血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减少出血量,减轻患者疼痛,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护理风险管理在产后出血急救护理中的效果研究[J].夏云.基层医学论坛.2020(12)
[2]产后出血的护理急救措施及原因分析[J].刘国静.中国医药指南.2019(32)
作者介绍:
杨晗(1987.12.16),性别:女;籍贯:安徽亳州;民族:汉;学历:大专;职称:初级职称;职务:护士;研究方向: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