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身体乐器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1期   作者:李丹丹
[导读] 现阶段,社会进步迅速,我国的小学教育教学的发展也有了相应的进步
        李丹丹
        亳州市丹华小学 安徽亳州 236800
        摘要:现阶段,社会进步迅速,我国的小学教育教学的发展也有了相应的进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大力推进,小学音乐教学在模式上也有了很多的改变,最为显著的改变就是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更加注重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们通过提高自己音乐方面的综合素质进而提高审美能力,这样学生才能够具有更好的情操,以及更为丰富的精神内涵,让学生们拥有更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也是将核心素养问题融入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当中的重要目的。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身体乐器;应用研究
        引言
        近些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尤其是新课改教育深入实施,新教育理念逐渐对广大教育工作者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对学科教育教学也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小学音乐课程作为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实践地位日渐提高,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上产生了积极作用。
        1小学音乐课堂中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意义
        当今社会,我们对效率二字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和理解,高效可以说是我们追求的一大目标,而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有利于学生在课下自主探索将要学习的内容。这样,老师在进行授课时,学生已经进行了一个预习,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更加容易在更短的时间内学会新的歌曲和韵律,符合高效课堂的建设要求。同时,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一旦培养成功,学生在本学科的学习中将事半功倍。这种事半功倍不仅仅在于学生在课堂上唱歌好听上,也能体现在学生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这有助于学生在日常上课过程中获得更好的体验,让音乐作为自己的优势学科被学习,在长大后也让音乐成为自己的特长。最后,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是学生学科思维的培养,这种思维不仅可以应用于平时的音乐学习中,在生活中也同样适用。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有利于为学生提供多一种问题解决思维,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不怕困难,敢于探索的品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中,一方面,通过融合核心素养培育的相关教学评价指标,可以更好地与教学目标相衔接。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要培育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通过构建以此为基础的教学评价模式,有助于引导教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究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的教学新模式、新方法,进而有力推动教学活动的稳定科学开展。另一方面,通过深入研究小学核心素养相关的评价指标,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展现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他们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升,更好地在音乐课程学习方面获得更多的经验和感悟,在潜移默化中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塑造和思维意识的转变与提升。
        2小学音乐教学中“身体乐器”的具体应用分析
        2.1利用“身体”,强化学生对音乐的领悟能力
        身体中的各个部分都具有音乐演奏的作用,所以人的身体就可以看作是一个综合性的乐器,它具有一定的灵魂感和灵活性。小学音乐教师应该认识到嘴巴、手和脚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以此来加深学生对乐器的领悟和感悟。从相关调查中可以发现,每一个人由于自身的差异性,所看到的场景是不同的,处于不同的环境中,身体中的各个部分也会发生不同的变化。而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教师就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去发挥学生身体内的乐器功能。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身体摇摆来把握音乐的节奏,针对教学内容让学生做一些比较简单的身体摇摆。首先,要明确一个中心点,教师让学生将自己的身体放置在这个中心点的位置上,像钟摆一样来回晃动,这样可以锻炼他们的节奏感。其次,在中心的位置上前后弯曲,这样反反复复,摇摆的速度也可以根据节奏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控制。最后,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在摇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在一个轻松的氛围中,这样才能加强自身对音乐的感悟能力。当学生利用自己的身体优势进行音乐表演、把握音乐节奏时,也能让“身体乐器”发挥更大的作用。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明白“身体乐器”的优势,要以学生的身体为基础,引导学生去想象,让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身体来感知音乐。通过“身体乐器”增强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为他们创造一个更为光明的发展前景,满足素质教育的基本需求。
        2.2利用双手拍打欢快的节拍
        众所周知,人们在倾听到熟悉的或者节奏感较强的歌曲时,手往往会不由自主地跟随音乐的节奏打着与之相匹配的节拍,随着音乐起伏。由此可见,在身体乐器中,双手不仅是人体最为灵活的工具,也是人体最为灵活的“身体乐器”。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拍手方式对学生的节拍节奏进行系统的训练,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双手拍打身体的其他部分,如肩膀、腰部等,以此充分锻炼小学生的反应能力和敏捷度,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使得学生对小学音乐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为学生今后的歌曲演唱和表演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人音版《三个和尚》教学时,引导学生利用双手进行了有效地节奏训练。首先,为了让小学生可以利用双手击打出准确的节拍,通过三个和尚故事导入,旨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在此基础上,跟着教师的口令完成相应的手部动作,最初的一个数字为一拍,接着两个数字为一拍,三个数字为一拍。在手部动作游戏中,鼓励学生独立完成边动手、边报数字,以此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在简单的旋律游戏结束之后,运用多媒体直观展示《三个和尚》的歌词,后引导学生按照预先确定的节拍进行朗读,并要求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要配合完成手部动作,进一步感受节奏。其次,在学生歌词熟悉之后,要求学生运用手部节拍为自身的范唱伴奏,强化学生对本首歌曲的节奏的熟悉度。这样一来,学生通过反复的训练,可以准确完成节拍的演奏,并在齐唱过程中会不由自主地增加手部动作,增强了音乐的感染力。
        2.3利用“脚”,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忽视脚的重要性,脚也是人身体中的一部分,教师可以利用脚来诠释更为多样化的音乐。在利用脚的时候,一般也离不开手,这其实是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但是也有一定的区别。在用手的时候,一般需要相应的演奏氛围,但脚却不一定,脚可以不受任何气氛的影响,自由地开始演奏,即便是一个人也可以利用脚来表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在具体教学中,有些歌曲的歌词特别难记,学生刚开始认识的字比较少,这时候就可以利用脚,将舞蹈引入其中。同时,教师还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根据歌词的内容,编一些舞蹈,辅助教学,让学生跟随音乐一起快乐的跳舞。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还能调动他们的热情。当他们在跳舞的时候,对于音乐的感知力也就愈加明显。脚属于一种特殊的身体乐器,也是一种最简单的教学模式,它可以让学生在律动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的美好,将自身的音乐天赋展现出来。
        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进行小学的音乐课堂教学时,需要注重对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还需要考虑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利用多种教学方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的音乐知识、技能以及思维得到全面的发展,从而更好的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当中渗透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廖润莲.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措施[J].北方音乐,2019,39(20):173-174.
        [2]李韵.分析小学音乐教学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实施途径[J].北方音乐,2019,39(17):165-166.
        [3]姬伟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25):222-223.
        [4]徐康宁,周静.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音乐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16):8+31.
        [5]娄晓丽,肖婉秋.小学音乐教学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实施途径[J].北方音乐,2019(03):127+1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