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对策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1期   作者:吕笑源1 肖文洁2 张帅3
[导读] 写作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吕笑源1  肖文洁2   张帅3
                1河南省三门峡市外国语小学472000
                  2河南省三门峡市崤函小学 472000
                  3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实验小学472100
        摘要:写作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因为小学生缺乏良好的语文基础,因此在写作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将会严重影响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在深入分析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特点的基础上,较为详细的阐述了小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对策,希望对推动小学语文教育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写作兴趣;培养对策;研究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因为小学生普遍缺乏语文积淀,所以在写作的时候,经常会出现无从下笔和没有内容可以写的局面,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写作也一直是教学的难点,并且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长此以往,小学生非常容易失去写作兴趣,这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对于教师来说,应该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积极探索和改进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升小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启发性原则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的给学生灌输知识内容,而是应该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引导和启发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完成对于知识的探索和学习,这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而且这样学习的知识,学生掌握的会更加牢固。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转变以往的角色定位,不在主导学生的学习过程,而是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需求以及当前的教育发展趋势,扮演一个引导者和启发者的角色,让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然后通过自己的探索和主动学习,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1]。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时候,教师同样应该遵循启发性原则,将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写作实践,深化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实现融会贯通,对写作真正产生兴趣。
(二)循序渐进原则
        在之前的教育环境下,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已经基本健全和规范,并且也形成了较为流程化的教学方法。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这些在传统教学环境下形成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教育实践要求。但是不管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尝试哪种教学方式,或者对于教学实践做出怎样的改进,都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磨合[2]。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时候,教师绝对不能急于求成,因为兴趣的养成本身就需要经历一个相对漫长的阶段,教师应该循序渐进的开展教学,帮助小学生逐渐对写作产生兴趣。
(三)实效性原则
        高质量的教学结果一直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过程中追求的目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方式方法,其最终目的也在于提升教学质量,推动教育不断向前发展。而当前的教育环境和之前相比,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逐渐转变为综合素质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在尝试教学创新的过程中,对于教学结果的衡量标准也随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3]。但不管如何转变,能否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所学知识,实现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一直是评价教学创新的基本标准。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时候,教师应该遵循实效性原则,将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小学生写作兴趣作为教学创新的主要目标和努力方向,然后以此为基础,不断优化和调整写作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对策
(一)将写作兴趣培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提升教学效率
        尽管在当前的教育发展趋势和全新教育理念的指引下,一直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性和学习自由,但是教师的作用仍然是非常关键的。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不管是教师开展课程教学,还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都是围绕考试成绩提升这一目标进行的,整个教学和学习活动有着明显的导向性,所有教学措施和教学计划都是为了目标的实现服务的[4]。但是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更强,考试成绩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比重被逐渐降低,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就导致很多情况下,教学目标有些模糊和淡化,学生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但是却不能有效把握学习方向。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明确培养小学生写作兴趣的目标,然后以此为基础,不断优化语文教学形式,最终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丰富小学语文教学形式,激发小学生写作热情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的丰富与否,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但是教学手段的丰富性是建立在有效性的基础之上的,如果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缺乏有效性,单纯的流于表面形式,反而会对之前的教学活动带来负面影响。因为学生正处于成长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往往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注意力提升了,教学质量自然就会提升。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单一枯燥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被广泛采用,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很容易产生厌烦心理和抵触情绪,学习也都是迫于外界压力的,因此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有效调动。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时候,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整合,丰富教学形式,优化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摒弃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积极创新,让单一的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激发小学生的写作热情[5]。比如教师在讲解《海滨小城》这篇课文之后,小学生学习了这篇课文的写作手法,教师就可以让小学生仿照作者的写作方法和写作顺序,写一篇描写自己家乡的文章,在写作的时候尽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同时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不仅能够强化小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同时可以促进小学生锻炼写作能力,提高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整体质量。
(三)完善小学语文教学计划,提升写作兴趣培养的针对性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都是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和流程开展教学,并且很多情况下,教学计划都是依据大多数学生的情况制定的,这其中就难免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之处。强化师生互动,是提升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有效方式,也是促进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培养小学生写作兴趣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改变以往教师教学生学的单一模式,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掌握学生更容易接纳哪种教学形式,从而有针对性的,及时的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作出调整[6]。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多观察学生,多了解学生,深入践行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加强有效互动,对于存在疑问的学生,应该及时帮助其找出问题所在,并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教育模式,改进写作兴趣培养方法,这样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完善写作教学方法,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小学生的写作动力,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舒爱连.浅谈如何培养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写作兴趣与能力[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5):244.
[2]何雪松.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J].小学生作文辅导(看图读写),2019(12):39-40.
[3]温扬帆.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写作兴趣的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5):77.
[4]刘小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43):48.
[5]莫棋惠.激发学生兴趣让孩子爱上写作 ——微探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研究[J].课外语文(上),2020(7):130-131.
[6]邱满兰.激发写作热情,提高写作实效 ——农村小学语文作文的兴趣教学的研究[J].人文之友,2019(21):2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