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茉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401147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标准在现代教育行业的落实应用,素质教育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而传统教育理念与方式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不仅无法满足素质教育的需要,同时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率;而审美教育作为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对学生自身成长有着极大的影响,为此,在实际教学时,相关教师需要加强审美教育的应用,在日常教学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美学、艺术素养及审美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使其更加科学有效的进行日常学习,同时,借助审美教育的应用,还能够对学生自身人格进行塑造,陶冶自身情操,为后期深入学习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主要以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施为例进行分析探究。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审美教育;教学实施
一、审美教育对汉语言文学教学的作用
(一)丰富学生的知识范畴
通常情况下,在现代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加强审美教育,能够促使学生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与理解能力,在日常阅读时能够对某一类文章产生兴趣,并根据自身知识水平与文学素养进行理解,并在之后寻找同类型文章进行阅读,深入挖掘文章作者的思维方式,丰富学生自身的文学素养水平与知识范畴,为后期学习及发展提供保障[1]。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同时,当审美教育应用于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相关学生还需要具备充分的审美能力,促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与阅读的过程中,根据文章内容,在脑海中描绘出一幅相应的画面,深入体会文章内容及作者的心境思路等,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与主旨思想,强化提高学生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而促进汉语言文学学习水平与质量的提高。
(三)对学生自身人格进行塑造
除此之外,人格塑造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而在现代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应用审美教育时,能够促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丰富自身文学素养,以优秀传统文化来陶冶自身情操,通过大量文学作品来对自身进行感悟与反思,利用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进行学习与生活;同时,相关教师及学生家长需要在日常教学及生活中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能够正面挫折,从而塑造出更加健康的人格,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发挥出自身的价值。
二、现代汉语言文学应用审美教育的常见问题
(一)缺乏对审美教育的重视
经过对大量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的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教师及学校管理人员对其缺乏足够的认识与重视,且审美意识不足,无法满足审美教育的需要,在日常教学时,相关教师大多是根据教材内容,像学生讲授理论方面的知识,对自然、社会及生活等方面的美学知识缺乏讲解,导致学生对审美教育缺乏足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由此而影响着后期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缺乏有效的教学方式
众所周知,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相关课程教学的水平;不过,在现代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师及学校管理人员忽视了审美教育的重要性,由此导致相关教师专业水平不足,且缺乏先进有效的教学方式,部分教师依旧采用传统方式,将教材中的理论内容向学生进行讲解,导致课堂教学缺乏足够的灵活性,进而对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审美教育的兴趣造成极大影响。
(三)教育内容过于传统单调
此外,当部分学校开展汉语言文学审美教育教学时,由于传统教育理念与方式的影响,相关教师对审美教育缺乏足够了解,导致课堂教学内容过于传统单调,无法对学生进行吸引,增加了教学氛围的沉闷感,进一步影响着汉语言文学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2]。
三、加强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应用审美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教学模式的优化
当前时期,为了加强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应用审美教育,相关教师及学校管理人员首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创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相关教师可以借助现代计算机、自媒体等技术的应用,联合家长与社会,创建出家庭-学校-社会互动交流平台,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融入社会元素,保障实际教学的多样化与全面化特点,进而促进汉语言文学审美教育水平与质量的提高。
(二)加强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
通常情况下,审美意识在现代审美教育过程中占据着关键性的位置,而所谓的审美意识在本质上属于一种感性认知,培养学生自身情感;在日常教学时,相关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大量汉语言文学方面的优秀作品,促使学生通过对这些作品的阅读、学习及赏析等,提升自身知识水平与文学素养,从而培养自身的审美能力与意识,为后期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提供充分的便利与保障。
(三)加强汉语言文学中美学价值的挖掘
研究表明,由于我国历史悠久,长时间的积淀,保留了大量的汉语言文学优秀作品,这些作品充分的反映出我国古代劳动人们对美学的向往与追求,而为了保障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水平,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相关教师及学校管理人员需要对相关作品进行深入挖掘,明确其内部的审美因素,并将其应用于日常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主观能动性,同时对其自身审美能力与情操等方面进行优化提高,促使学生更加高效的进行审美教育工作,并在另一方面推动汉语言文学教学整体的健康发展。
(四)加强学生审美兴趣的提高
在现代教育行业发展及新课改的影响下,学生逐渐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由此表明,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对教学水平与质量有着极大的影响;而在现代汉语言文学审美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对教学质量进行保障,相关教师需要充分了解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具体内容与特点,并对教学理念与模式进行创新,优化课堂教学氛围,并收集大量的文学作品提供给学生进行阅读学习,促使学生发现这些优秀文学作品中的美学内容,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审美兴趣、能力及想象力等,为汉语言文学审美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五)加强学生审美心理的建立
除了以上措施之外,为了加强汉语言文学审美教育工作的开展,提高教学水平,相关教师及学校管理人员还需要对学生自身的审美心理进行创建;为此,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大量文学作品鉴赏活动,促使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提升自身对审美结构的认识,并通过文学作品内蕴的优秀文化,结合现代化教学内容与方式,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全方面的教育发展,以此来促进学生自身审美心理与综合素养的提升[3]。
总结: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教育工作的不断发展,审美教育作为现代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对整体教学水平与质量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相关教师及学校管理人员需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方式,加强对审美教育的重视,并结合现代化教学技术与设备的应用,为学生收集大量优秀文学作品,促使学生在阅读鉴赏的过程中,培养提高自身文学素养、审美意识、审美能力等,从而养成健康的人格,提升思想意志的品质,为后期深入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推动学生自身及教育行业整体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良丛. 汉语言文学专业中美学课程的功能与问题[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037(002):111-114.
[2]温雪冰. 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践探析[J]. 新作文:教研, 2019(5):0103-0103.
[3]卫东. 浅论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有关审美教育的有效开展[J]. 内蒙古教育, 2019, No.781(21):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