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会 王雪娇
河北科技学院 河北省 保定市 071000
摘要:传统的高校模型制作课程教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的代入性不强,无法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并且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有一定的脱轨,学生在进入社会后无法快速适应企业所需。实验室模式下的课程教学是校企结合的一种方式,能够有效地将课程内容带入到前沿的项目研究中,从而培养出能够更快适应社会需求的从业人员。本文就将通过实验室模式下的模型制作课程教学为突破点,根据教学前准备、课程组织与实施、过程督导以及课后评价等方面探讨课程教学改革的可行性。
关键词:实验室模式;模型制作;教学改革
相对于传统的模型制作课程教学方式来说,实验室模式下的教学方式是校企结合的最佳合作方式,具有专业性强、针对性强以及适应性强的特点。相对于只依靠校内导师教学的模式,实验室模式下的教学通过聘请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或者技术人员担任导师,与校内导师共同合作,打造出实用性更强的课程,学生更易理解,通过学习能够了解到当前社会涉及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1]。站在独立工作室的角度进行学习,学生的学习体验更好,在进入社会后能够快速转变观念,适应社会,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说有着更加明显的教学效果。
一、当前模型制作课程教学现状
(一)教学手段单一
室内装修以及产品设计等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课程中往往都有模型制作这一课程,教学方式主要是以学生实践为主,理论教学为辅的方式开展,进而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以及对设计专业更深层次的见解。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诸多高校在设置设计类专业的过程中往往都是采用的纯艺术类教育模式,实用性不强,诸多的高校设计类专业课程设计更是趋于同质化,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不够明显。当前我国不少院校设计类专业的教学主要采用“导师授课,学生听讲。导师留作业,学生做作业”的模式。并且学生的作业以及毕业作品的评判更多是根据导师个人的喜好作为依据,缺乏客观性。学生设计的作品更多是倾向于产品的外观效果,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内容,教学手段单一是当前的普遍现状。
(二)教学资源分配不均
自高校扩招以来,我国的大学生数量逐年上涨,艺考类报名学生更是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高校的教学资源有限,难免会面临教学资源分配不均的情况,部分高校以及独立艺术学院往往受限于资金,学校的实践场所以及教学设备存在匮乏和过于陈旧的问题[2]。在这种情况下,教学和实践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轨,有限的教学资源甚至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质量。
二、模型制作课程教学流程构建探讨
实验室模式下的模型制作课程教学通过与企业达成合作,在企业外聘高级管理或者技术人员作为企业导师,并与高校导师共同制定教学计划。
(一)教学前准备
教学前准备阶段主要分为三个目标,一是要制定教学大纲,二是要确定课程主讲人,三是要确定好授课班级。高校导师与企业导师共同根据不同的专业和课程制定出针对性的教学大纲。另外根据教学需要以及专业性性质确定课程的主讲人(校内导师或者企业导师),主讲人需要根据教学需要熟悉教学的课件,选定教材,并根据教学需要明确高校导师以及企业导师的分工。此外课程主讲人在教学前熟悉班级并对学生进行分组。
教学前准备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学生分组,高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可以在班委的帮助下熟悉班上学生,并与其共同制定分组计划。分组计划需要遵循人人参与、人人动手的基本原则[3]。另外需要根据学生的性格、动手能力的强弱以及性别等几项特征作为分组的依据。
每个学习小组中需要保证同时具有不同性别、不同动手能力、不同理论能力的学生,补齐短板,保证每个小组成员的学习体验。
(二)课程组织与实施阶段
课程组织与实施总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创设实践情境,第二个阶段是执行教学任务,第三个阶段是成果的展示。在第一个阶段中,导师需要根据专业的性质以及教学的需求设置实践的情景,使学生站在独立工作室的角度进行设计实践。在过程开展之前,相关导师和负责人需要与高校采购部门进行沟通,采购教学必需的各种设备和器材,例如作品展示架和各类多媒体设备等。此外可以由企业导师牵头带领学生前往企业进行参观,深入其中感受设计行业企业的工作氛围,提升学生的实践沉浸感。在执行教学任务这一阶段中需要首先进行理论教学,学生在学习中整理学习笔记,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交流学习心得。此外,高校导师和企业导师需要根据教学需要向学生项目时的进行任务的布置,分批次对不同学生小组进行指导,协助学生模型制作的方案。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到时需要从两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一方面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项目作品能够体现出小组的创意,同时需要保障设计和制作的各项环节满足任务的基本要求。在建筑项目的设计中,首先需要学生确定建筑的类型,例如别墅类建筑。学生需要首先绘制平面图及效果图之类的图纸资料,其次确定模型比例,选择模型的材料。模型的制作可以采用计算机绘图以及半机械化加工的方式,通过人工拼接完成模型的制作[4]。在这种时间模式下,学生的自主操作时间相对较多,更能够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想象力。
(三)过程督导
实践过程的督导是整个教学和实践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传统的教学督导中,校方往往会让项目负责老师或者校内的其他老师负责整个过程的督导。但是为了保证教学的质量,需要聘请教学经验以及专业素养更高的教授负责过程中的督导。教学督导需要与高校导师、企业导师以及学生进行深入地交流,探讨教学过程中的疑难点,并对导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实践进行及时的点评。另外需要通过听课和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在整个环节中,各方需要进行密切的沟通,将实践过程中按照企业工作过程进行模拟,提升学生的沉浸感,并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既包含了教学内容的评价、高校导师以及企业导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以及学生实践项目的作品评价等多个内容。学生实践项目成果展示作为最直观的评价方式,在整个评价阶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学生实践项目作品的评价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学生模型的展示,另一个部门是学生制作过程的展示。教学反馈分为三个方面,一方面是导师对学生作品的评分,即是导师对学生作品质量的反馈。二方面是学生对教学的质量的反馈,通过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和感受并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三方面是改革成果对高校的反馈,即改革后的教学模式的整体反馈[5]。
结语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实验室模式下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教室的概念,改善了教学环境,丰富了教学的手段,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沉浸感。学生在整个学习阶段能够近距离观察到现代企业的工作范围,站在工作室的角度进行项目的设计,与现代社会的需求更加接轨。另外通过项目作为驱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特色分组的方式能够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其动手能力。除此之外,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职业化培养,不再是单纯的纯艺术的培养形式,要充分提升学生的企业思维模式,更加了解今后的发展方向以及职业发展需求。综上所述,实验室模式下的模型制作课程教学改革是一次科学的改革,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马国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产品模型制作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普洱学院学报,2020,36(06):98-100.
[2]莫文婕.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21(02):38-39.
[3]朱杰峰.民族特色元素在模型制作课程项目化教学中的应用[J].天工,2020(05):88-89.
[4]王建磊.高职VR模型制作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践[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9):91-92.
[5]杨晓帆.模型制作“百变盒子”的意境表达与探索——环境设计专业空间设计与模型制作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06):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