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
贵州省余庆县城关一小
摘要:学生对文字的敏感程度不高,但图画不一样,在学生还没有接触过文字的时候,图画便是他们了解世界的方式,现在的小学课本显然也是注意到了这一点,在课文的旁边,加上了许多绘画,帮助学生理解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一点,在讲解的时候,将文字和其周围的绘画进行结合,帮助学生理解。而在课程不紧张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其中的故事,和学生进行一场互动,改善课堂气氛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拉进和学生的关系。且,在教学方式上进行转变,学生不会感觉到学习的枯燥,反而能够更加轻松的发现学习的趣味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绘本教学;图文结合;知识理解;学习兴趣;课堂氛围;教学多样性
绘本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或许在成人的眼中只是辅助小学生学习的书籍,但是,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学生来说,绝不仅仅是这样。绘本就像是他们脑中的幻想世界的一种直观提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开发学生的想象力,这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在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知识储备尚且不足的情况下,绘本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的重要性。教师需要做的,只是借助绘本,将课本的内容通过讲故事或者说故事的方式呈现出来,学生也可以参与其中,改善课堂氛围的同时。学生也可以借助教师在讲解中的情绪变化,充分的感受文章的中心思想。
一、图文结合,开发学生想象力
想象力可不是与生俱来的,它和知识的储备程度也有一定的关系,就像是在面对一件事的时候,知识储备量较多,学生能够在一瞬间对其产生无数种联想,但学生的脑中没东西的话,联想都是一种奢侈,想象力怎么可能强大呢?且对于小学生来说,更希望自己联想的东西能在现实中得到一种延伸,绘本就是看中了这一点。学生在绘本中看到了自己想象中的东西,会自然而然的再次进行一个联想,充分开发想象力的同时,学生的兴趣也会因此得到一个激发。小学生还小,根本没办法掌控自己,只有兴趣,能够引导着学生不断前进。
例如,我在讲解《金色的草地》这一篇课程的时候,因为文章的下面有一定的图画,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想象力也能得到一定的延伸,但这些是完全不够的,这个时候,我就会借助绘本,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这一篇文章展现在学生面前。“文章的名字是金色的草地,但我们常见的草地都是绿色的,怎么可能是金色的呢?”,这个问题一出,学生也被我带到了深深的疑惑中,眨巴着眼睛,不明所以。而我也会借助这个问题,对学生说,“是不是金色的草地,我们打开绘本,看看作者是不是写错了!”,学生被我引导着进入课程,在文章最开始的时候,作者便已经给出了解释,学生心中的疑惑虽然会被解开,但兴趣并不会因此减小,而我也会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文章讲解完成,充分开发学生的想象力。
二、通过绘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想要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兴趣是最好的东西,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且语文这一学科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学生要从小学开始一直学习到高中甚至大学,如果没有一个足够坚实的基础的话,这长达九年甚至更多的工程,很可能在建到一半的时候,因为地基不够牢固,而轰然倒塌。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大的损失。但学生对文字敏感度不够,没办法直观的体会这些文字的组合中表达的意思。但绘本不同,学生只要看一眼图画,就能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将绘画和文字结合,有效缓解无聊的学习的同时,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陶罐与铁罐”这一文章的时候,就会在最开始的时候,让学生准备一些画笔,并且告诉他们,我们这节课上会进行绘画。学生对绘画的兴趣是非常大的,因为相较于文字,学生对绘画的敏感程度更高一点,且学生在进行绘画的时候,想象力能够的得到一个很好的延伸,无论是兴趣还是理解,都会得到一定的延伸。在上课之后,我会给徐盛布置一个任务,“在纸上画出一个陶罐和一个铁罐,接下来我们要用到。
”,在做喜欢的事情时,学生不会有一点的拖拉,很快便完成了,而我也会借着学生的势头,对学生说,“保存好自己的画,接下来我们要用到。”,因为这一篇课程大都是铁罐和陶罐之间的对话,学生有两者的实物,在进行讲解的时候,这两幅画能够帮我掌控学生的心神,让学生的兴趣时刻保持在顶点。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绘本教学的重点便是在讲故事上,这个讲故事可不只是教师在课堂上讲故事,也可以是学生将自己心中的想法说出来。人在小的时候为什么喜欢父母在自己身边讲故事,以哄自己睡觉,这只是对故事感兴趣,但时间长了,这就是成了一个习惯,学生可能不太习惯学习,但对于故事,绝对保留着最大的善意。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借助这一点,在进行讲解之前,告诉学生在讲解完成之后,会讲一个小故事,让学生产生期待感的同时,忍着的听讲。而在兑现承诺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守信,借助绘本给学生讲故事,同时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
例如,我在讲解《鹿角和鹿腿》这一课程的时候,考虑到这一课程并不是特别难,我会将重点放在课堂氛围的构建上。在最开始的时候,我会拿出纸笔,对学生说,“这节课我们要讲解东西,是和鹿有关,那么大家将自己心中的鹿画出来,好不好?”,学生自然不会拒绝我的要求,而当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绘画中的时候,课堂气氛会得到一个十足的改善,所有人都会全神贯注的进行绘画。而在学生绘制完成之后,我会对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大家看看鹿角和鹿腿,那个更漂亮一点呢?”,这个问题几乎没有悬念,学生肯定会说鹿角更漂亮一点。而我也会趁机抛出我早已准备好的问题,“既然鹿角更漂亮,那鹿腿还有没有存在的意义呢?”,此时学生已经被我吸引,自然会认真回答,而我只需要不告诉学生答案,并引导其进入课文中寻找,以此改善课堂气氛。
四、改变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成就了一代人,但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传统教育可能并不适合所有人,尤其是代表着新生代的小学生。教师在进行绘本教学的时候,可以注重学生的情况,如果一个班级的大部分学生都不喜欢这种讲解方式的话,教师可以找出一个学生,让其代替自己进行讲解,同时观看学生的状态。如果学生喜欢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一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教师和学生有一定的代沟,教师喜欢的东西,现在的学生并不一定喜欢,这本是一个没办法改变的事情,毕竟年龄相差太多。但只要教师细心发现,并且尝试着融入到学生之中,这便不是一个问题。
例如,我在讲解《元日》这一首古诗的时候,因为这一首诗描写的是春节时候的景象,学生虽然小,但对于春节都有着一定的了解,这种情况下,我就会借助绘画,让学生将自己心中的春节画出来,我要做的,只是在学生绘画完成之后,让学生用自己的绘画和元日这首诗的绘画进行一个对比,并且对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作者心中的春节和我们的不一样?”,学生不知道,我也可以借此开启讲解,加深学生理解的同时,提高兴趣。
总而言之,绘本能够让大多数的学生喜爱,必定由着它独特的魅力,这种魅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缓解学习的枯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也可以借助这一点,将课程的主体放在讲故事上,只有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也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绘本的作用。而对于学生来说,绘本是他们那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的一种直观的体现成人的心智成熟,但也因此,想象力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没办法理解,但千万不能否定学生喜欢的东西,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事情。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引进绘本,是一件很不错的事情,对课堂中的任何人都能起到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张盼盼. 小学语文中高段绘本教学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7.
[2]王洋. 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绘本阅读教学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