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的重构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23期   作者:陈宁
[导读] 新教材,新内容,新起点,新理念,新挑战。部编语文教材,是在原有教材基础之上的一次跨越。
        陈宁
        彬州市实验小学
        摘  要:新教材,新内容,新起点,新理念,新挑战。部编语文教材,是在原有教材基础之上的一次跨越。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聚焦部编小学语文教材的七个创新点,充分了解了部编小学语文教材的创新之处,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以研定教,重构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    重构
        聚焦部编版教材,在课堂上师生的双边活动中落实语文要素,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因此重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迫在眉睫。那么,如何重构小学语文课堂呢?我想到了以下策略:
1、正确解读教材,把握编者意图。
        编者的意图不但隐身在课文中,还隐身在“助学系统”中。什么是“助学系统”?除教材(课文)外,课文插图,课后习题,阅读链接,语文园地,交流平台,泡泡提示语等构成的系统称为“助学系统”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更新知识,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科书,钻研教材,利用课本和助学系统。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1)利用单元导语或自渎课文前的阅读提示促生成本单元或者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2)教材中每个单元导语中的语文要素确定这个单元教学的重点或者难点。(3)利用课前阅读提示设计教学活动(4)利用“阅读链接”对比阅读“资料袋”进行知识的扩充,帮助学生深化理解文本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5)利用交流平台,语文园地进行读,写,思的训练,发展学生的语文思辨能力。(6)紧扣课后练习题,落实语文要素。
        2、把握学情,因材施教,
  在语文课堂学习探究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是由于每個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所以他们的认知水平、基础知识都存在着相应的差异,对待语文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呈现着参差不齐的状态。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依据学生的学情,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适合他们的学习内容,因材施教,以此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摆脱被动接受课堂知识的学习状态,这样可以让班级每一个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都能够得到不断地提升,以此从根本上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一课时,教师在教学过程就可以由易到难,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如课文哪段写鲁迅现实的生活情况,哪几段写梦的内容?能不能说一说“好的故事”的特点?作者为什么要把梦称为好的故事等等。把这些问题提前制作成学学习单,让学生完成。通过这些不同难度的课堂探究习题,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够参与到课堂知识探究中来,促使学生更深刻的感受社会的黑暗以及鲁迅先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从而有效地激活学生课堂上的语文学习思维,帮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课文知识,以此让学生通过语文课堂学习,能够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


        3、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增强课堂交流互动         
        新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增强交流互动,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不仅能够拓展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思维,还能够让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全面的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组建互助小组,增强课堂交流互动,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课堂知识的探讨分析,学生在课堂上可以畅所欲言,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理清课堂学习思路,促使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与自信心得到不断地提升,以此让学生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得到更全面的发展与培养,促使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保证。
        4、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结合部编版教材的六个意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与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形成是融为一体的,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五育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5、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语文核心素养的要点之一就是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在课堂追问中聚焦表达。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综合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小学语文课堂优化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提升学习效率进行有效地融合。部编版新教材的使用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新的挑战,也会有些困难。这些困难将影响,鞭策,激励我们的教学思考与行为,会刺激和带动我们的教研,更新我们的教学理念,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先生:“教学最高境界是真实、朴实、扎实。要真真切切地做到"三实",需要教师捧出一颗对教育虔诚,对学生真诚的心;一颗淡泊名利,无私忘我的心,我们欣赏并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  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只要研读教材,用好教材,以研定教,就会成为有温度,有深度,有广度的小语工作者!
        
        参考文献:
    [1]许敏玲.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上),2017(7):23
  [2]姚克芝.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学苑教育,2017(7):35
 [3]尹丽.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D].渤海大学,2018
[4]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理念、特色、使用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