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引领,以真情实感浸润道德与法治课堂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第21期   作者:邱玉芳
[导读] 德育是实践性的、体验性
        邱玉芳
        山东省胶州市第七中学      266300

        摘要:德育是实践性的、体验性。作为一门以德育引领为主要内容的学科,道德与法治教学也应具有实践性和体验性特点。而以故事引领道德与法治课堂,让学生们在具体的故事情境中感知德育理念,不仅可以增加学生们在道德与法治学习中的真实性情感体验,而且也能更好的锻炼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所以,要想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我们就不妨以故事引领教学,让真情实感浸润道德与法治课堂。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故事引领;真情实感
情感体验贵在真实,只有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真情实感,我们才能根据学生的情感反应,了解学生的德育现实,从而完成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引领。而要想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以真情实感浸润课堂,我们就需要发挥德育故事对学生情感的引领作用。
        一、故事引领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
有效的德育从来都不是机械的道德理论灌输,而是真实的情境状态下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是学生主动探索、自觉感受的过程。而以故事引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恰好就是构建真实而又具体德育情境的有效方式。
合理的应用现实故事、引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可以给学生们营造一个多维度的、具体化的情感体验空间,让学生在对具体故事情境、故事内容的思考之中成功唤醒自己的真情实感,进而在情感的驱动下组织语言,完成具体性的故事探索内容。这是学生内在经验和内心想法的真实呈现过程,也我们精准组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活动、给予学生有效的德育引导的前提。
当道德与法治知识以故事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时,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理论性和枯燥性将得到极大的削弱,体验性和灵动性将得到有效的增强。所以,构建故事引领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无论是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提升而言,还是对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来说都是十分有利的。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习引导中,我们应用好故事性学习引导材料,以真情实感浸润道德与法治课堂。
        二、如何以故事引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
“析其理”是为了“践于实”,我们对故事引领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先进性进行探究,是为了确定故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从而更坚定的投身到故事引领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构建中。所以,接下来,我将结合具体教学实际就如何构建故事引领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进行具体性的论述。
        (一)故事搜集:群策群力,多法并用
故事搜集是以故事引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第一步。要想获得丰富的故事性教学材料,发挥故事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情感引领作用,我们就需要群策群力,采用多种方法完成故事搜集任务。
1.教师搜集
教师搜集是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故事性素材获取的常见方法。要想让自己搜集到的故事性教学材料能够较好的起到激发学生真实情感的作用,我们就需要在选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故事性引导材料搜集过程中,关照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选择学生们感兴趣且能够接受的故事材料。
比如,在《网络改变世界》课时指导中,我们可以搜集的故事资料是多方面。它可以是网站管理中通过大数据分析网站效益的故事,也可以让小商贩通过网络贩卖物品的故事,还可以是消费者网上购物、学生网上学习故事等等。但这些故事中,只有网上购物、网上学习等能够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建立联系故事才是我们需要的课堂教学材料。因为,这类故事要比其它故事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共情体验,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
2.学生搜集
教师不是课堂教学故事性材料的唯一搜寻者,学生同样可以参与到对课堂故事性材料的搜集中。让学生自己搜集故事不仅可以给课堂故事性材料增加些许生本性色彩,而且也能锻炼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比如,在对《踏上强国之路》课时中的故事性引导材料的搜集中,我为学生们布置了名为“听爷爷奶奶讲故事”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故事性材料搜集活动。让学生们以采访自己的爷爷、奶奶了解改革开放对自家生活的影响或采访社区老人,了解改革开放带来的生活变化等方式,搜集身边的改革开放故事,然后再以让学生将自己感触最深刻的故事讲给大家听的方式,引入道德与法治探究活动,以身边故事、生活故事更好的唤醒了学生的真情实感,辅助其产生了对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发展情况的深刻理解,产生了较强的国家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二)故事呈现:巧用媒体,多元展示
精彩的故事需要精彩的呈现。与传统的讲述式故事呈现方式相比,多媒体支持下的多元呈现方式更利于故事的精彩呈现,更能发挥故事情境对学生情感、思维的刺激作用。所以,要想以故事引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我们一定不能忽视对媒体设备的合理利用。
1.教师呈现
在呈现道德与法治故事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多媒体播放故事视频,以视频播放的形式给予学生多维的感官刺激,从而更好的激活学生情感。
比如,在“参与民主生活”小节的学习引导过程中,我以多媒体展示了“某市公共交通价格调整听证会”召开视频,以视频播放的方式将学生带入了民主政治情境。接着,我请学生们以学生代表的身份发表自己对该价格调整的意见,帮助其真正的融入到了民主决策情境中,获得了真实的情感体验。
2.学生呈现
在引导学生呈现个人搜集的道德与法治故事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学生们准备照片、课件等辅助性故事讲解材料,在一定的材料的辅助下讲好自己的故事,提升学生故事的感染力,助力学生的情感调动。
比如,在《踏上强国之路》改革开放故事学生展示过程中,某学生给我们带来的一组照片,一张是他家在购买第一台电视后专门拍摄的相片,另一张是家里现在的客厅内景图。接着,该学生以照片为依据,从家中家具更换的角度谈了改革开放对他家家庭生活的影响。在分享自家故事的过程中,成功完成了个人情感调动与表达任务。
        (三)故事品悟:合作为基,以展带评
故事品悟环节是学生情感交流的环节,要想组织这一环节我们需要坚持以合作为基的故事品悟方法,以学生展示带出教师评价,提升教师情感引导措施的精准性。
1.小组讨论
小组谈论是学生在故事品悟中常用的方法。在教师或学生成功展示故事设定了具体而又真实的故事情境之后,学生们或多或少的会产生一定故事感悟,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分享讨论,能够较好的帮助其激荡自身情感,在不断的情感交换中获得更深的故事感悟。
比如,在对“诚实守信”小节中小芳迟到的故事的感知中,有学生认为小芳行为欠妥,有学生则认为这是说明小芳对同伴比较信任。在小组讨论中,这两位同学就小芳的行为是否其当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在讨论中旁征博引广泛调用个人生活经历和真实情感体验,在情感驱动下交换观点,完成了个人观点反思和价值观念纠正任务。
2.小组表演
小组表演是小组展示的另一种形式。在小组故事表演中,小组成员会以故事中人的身份对故事情境进行还原与加工,进而在亲临其境的过程中做出出于本心或本能的反应与行为。以学生在小组表演中的表现为依据对学生品德行为进行点评和引导,将能更好的完成课堂德育引领目标。
比如,在以小芳的故事引领初中生讨论并感知了诚信问题,获得了正确的价值理念之后。我又组织故事续演活动,让学生给故事续编一个完美的结局,在对故事的续编和表演中践行了诚信观念。这是学生将个人的真实情感付诸课堂表演的过程,也是我们以情感驱动学生成长的过程。
总之,要想以故事引领学生完成初中道德与法治探究活动,就需要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故事性材料的筛选、呈现和利用方法,让故事真正的成为学生获得知识载体。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真实性情感体验,以真情实感浸润道德与法治课堂。
        参考文献
[1]王月嫦.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35):52-53.
[2]任倩.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研究[N].发展导报,2017-11-28(034).
[3]潘小宁.初中道德与法治优化教学研究[J].华夏教师,2017(20):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