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适佳”为核心,推进生态教育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第21期   作者:余永聪
[导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对“五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余永聪
        成都市大弯中学   610300
        摘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对“五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
        关键词:  适佳   核心   生态教育
        “适佳”(适天则达、适地则生、适人则和、因适至佳)是我校几十年办学积淀凸显出的文化特质,“佳”是我校一直追求的目标,“适”是达到目标的路径和方法。“适”有三层含义,一是适合自身的发展规律,符合规律,恰到好处;二是适应,适应国家社会的发展,顺势变通,变中求进;三是适美,追求高品质的精神层次,生活幸福,人生美丽。符合规律,恰到好处,即符合个人成长规律,适合教育发展需求,“因材施教”、“适时而学”,符合社会科学规律,适应时代发展,生活幸福,人生美丽,适应人的全面发展。
        大弯中学以“适”为出发点,以“佳”为终点,以“适合、适应、适美”为构建五育并举生态教育体系的平台,从个人发展,国家发展,社会发展,自然发展,构建学生内在与外在平衡的发展生态圈,达到生态教育的目的。如下图所示:
        
        
        
        
        
        
        
        
        
        
        
        
       
        

并且从生态管理、生态德育、生态课堂、生态课程、生态校园五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生态管理.书香校园
        坚持生态管理。坚持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基础的管理观念。首先把师德师风的评价放在考核评价的首位,在学校各项考核制度(绩效考核、评优选先、职称评聘)中体现。持续推进蓝青工程(35岁以下教师),至佳计划(35-45岁教师),健全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帮助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继续以名师工作室为教师专业培育基地,建立认同共生的管理文化。坚持以学生健康成长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在工作中充分尊重家长权益,发挥家长的作用,建立良好的家校关系。从而使学校管理走向和谐、共生、共长。
        打造书香校园。一是要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首先,要让师生有书读。充实图书馆,配齐配足配新校园图书,满足师生大量阅读的需求,具备师生广泛涉猎的条件,同时,及时更新书目,让师生随时可以通过阅读站在知识的最前沿。其次,要让学校宜读书。即要创造安静闲适的阅读环境。第三,改造阅读硬环境。从阅览室的坐卧装备、室内色彩、光线照明以及声控环境等硬件设施上,为师生提供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第四,开辟书香专栏,互推好的读本,开展读书活动月,亲子阅读活动,诗歌进校园,读书主题活动等相关的活动。使师生浸润在书香文化中,提高校园文化档次。
二、生态德育.德才兼备
        引入生态价值观,完善《大弯中学实施生态德育基本原则》,分年级建立《生态教育的基本目标》,确定《生态德育的基本实施策略》。
        构建德育课程体系,以思想立德、理想引德,将家国情怀、民族精神渗透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通过结合生活实际的案例与各类专题活动,进行思想传递,并在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与育人思想的指导下开发适佳校本课程,在学科课程中渗透德育思想,强化思政教育,引导学生站在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高度,完成自身的品德修养。丰富校园活动实践,以情怀润德、和谐养德,培植个人品德。继续完善原有的活动实践体系,在此基础上让活动体系更丰富更有特色。
三、生态课堂.以人为本
        从“尊重差异,追求个性,保护其自主性”为出发点,注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对不同于常规的思路和方法,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积极的评价。积极探讨对话式教学模式,探索把研究性学习策略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构建起以“三个对话”为主线、以“四环节四生成”为基本点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原则和课型结构,促进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让课堂教学环节之间具有“整体关联性”,使各教育生态因子间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打造生态课堂,关注师生的生命成长,着眼于教学的生命性、生长性、生成性和生活性,使课堂焕发勃勃生机。
四、生态课程,求适至佳
        本着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素质的精神,开足开齐国家必修课程。配合新课改,开足开齐选修课程,与选择性必修课程。与此同时,利用校外的有利资源、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师的专业特长,不断地开发出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纵向以“适合、适切、适佳”为经,横向以五育内容为纬,力争在五年内完成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设,并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取得大批优秀课程成果。
五、生态校园,循道赋能
        打造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和谐校园。学校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有目的地塑造成教育学生的“老师”,雕塑、名人塑像,充分显示了“处处育人”的风格。警句格言、中国文化选粹等,让学生在随处可见的审美活动中提升情感。学生获奖作品,让学生处处都享受成功的喜悦。完善原有的生态大讲堂,生态博物馆,功能室,科普基地等,竭力打造初中部校园文化,完成高中部形象提升工程,让大弯中学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成为陶冶学生的“主体的画,无声的诗”,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人文精神的培养。
        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学校内部的课程资源,调动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该课题研究,统筹规划学校的网络、图书、实验等资源,创设生态校本课程的校内活动场所,充分利用区域生态教育基地,学校要有意识地加强与社会的联系,选择社会环境、开发社区资源,引导学生体验社会。五年内,开发生态教育实践基地十五个,其中,校内实践基地五个,校外实践基地15个。让学生在实践基地中将所学的知识与社会,与自然联系起来,开拓视野,学以致用,提升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
        树高叶茂,系于根深。伴随着大弯中学生态教育模式创新范式的不断深化和演变,学校教学成果显著。高考综合评估名列成都市前茅。2016年,大弯中学在成都市教育局“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行动计划”中,被确定为“领航高中”项目学校,校长赵泽高成为首批“领航校长”。2018年,学校被授予“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学校”“成都市拔尖创新人才基地学校”荣誉称号等。2019年12月,四川博能燃气股份有限公司依托区慈善会公募平台发起成立“青白江初心教学奖励基金”,奖金1000万,奖励大弯中学的优秀老师和优秀学生;成都无锡商会持续10年资助大弯贫困学子和奖励优秀教师;2020年9月,江苏中远助学帮老基金会在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弯中学捐资设立的首届“圆梦班”正式开班。这是基金会在全国捐助开办的第23个圆梦班,也是成都市首个圆梦班。大弯中学实施生态教育以来生态教育的成果相继被人民日报,中国教师报,四川教育网等知名教育网站关注报道。
        通过“生态教育”的实践,成都市大弯中学努力寻找教育的本真和自然,顺应天性、尊重人性,努力让学校成为文明传承、思想流淌、心灵成长的自由幸福空间。“生态教育”亮丽了每一名师生生命的颜色,更极大地提升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大弯人相信,在当今这个有些喧嚣的时代,唯有心无旁骛地沉淀下去,才能迎来百花怒放的时刻,才能真正形成教育的“生态园”。
        参考文献:【1】黎金涛. 以生态教育营造教育生态[J]. 未来教育家, 2015(10):76-76.
        【2】赏小兵. 创建良好教育生态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19, 000(007):P.70-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