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王”炸醒了沉睡中的“教书匠”——“育人”没有学科之分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第21期   作者: 蒋进 钟明秀
[导读] 话说六年前,接到这届学生的第一期,作为数学老师的我是看在眼里
        蒋进 钟明秀   
        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附属小学  610043
        话说六年前,接到这届学生的第一期,作为数学老师的我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孩子机灵,家长给力,以后我的数学成绩不用愁了。果然一二年级时,每次考试我们班都能轻松进入年级前三。可好景不长,随着年级的增加,知识难度上升,孩子们学习上的差距也越来越大,班上逐渐涌现一些“黑马”,其中最为抢眼的是五班的两匹“黑马王子”,大王子——红,小王子——恒,他俩组成一对威力最猛的“炸弹”,常常考试两人加起来不到60分。这两位王子完全颠覆了我之前所有的期待和希望。但刚开始发现他俩的潜力时,我还是抱有一线希望——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情况可能会有所好转。那些年,我成了办公室最晚下班的老师。值得欣慰的是,两位王子在自己、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小王子恒能勉强及格,大王子红还能考个三、四十分,但其中的艰辛无法言语啊!
        到了五年级,剧情逐渐往更糟糕的方向发展,每次改错、补作业,他们都跟我玩“躲猫猫”游戏,很多时候我只能亲自“抓捕”。后来实在没办法,为了顺利把他们“捉拿归案”,我只能下课前几分钟就到教室门口蹲守,再找几个得力干将“围追堵截”。就算这样,也没换来他们数学成绩的改善和对数学的喜爱,头天用一个小时教会他们三、四个计算题,第二天到学校后又什么都不会了,那种感觉真的让人抓狂啊!那段时间我真的是食无味,寝难眠啊!同时我也在反思——为什么孩子们这么讨厌数学,这么害怕我?回想一下自己这些年的工作,还真是“只顾埋头教数学”,却忘了孩子除了学数学,还有其他很多方面需要关注和感受。这时,我才发现原来这么多年自己只是一个沉睡在数学中的“教书匠”,只关注“成绩”,却忘了“育人”。
        既然“教书匠”让我毫无成就感,于是我尝试着改变。首先是课堂的改变,课堂上我不再一脸严肃,走进教室之前先默念三遍:眉心舒展,嘴角上扬。对于不听讲和回答不上问题的孩子,也尽力不批评,微笑以对,有问题回答错了,找机会表扬他们这个地方错的有价值,正好给其他同学提个醒。

课后辅导也换一种说法,将生硬的“来办公改错、补作业”改成“请谁谁来办公室开个小会、私聊”,然后再补充一句“请你们不要拒绝我哈”,往往话音一落,引来一阵哈哈大笑。这样将他们的被动改错换为主动“约会”。然后对于那种讨厌学数学又害怕我的孩子,我时常找他们聊聊天,比如最近老师发现你的课桌变干净了;你的衣服变得更整洁,人也更精神了……还时不时坦白一下我们大人的痛苦,比如:唉,昨晚我加班备课又到晚上11点还没弄完,今天的作业没有完成,又要被领导批评。这样把自己的身份降到和他们一个等级,他们就不会那么反感说教了。然后再时不时买一些小礼物,不管学生学习好与不好,只要有恰当的时机就“贿赂”他们,再安排一些任务,让他们感觉受到老师的信任、尊重和喜爱。“糖衣炮弹”还真有用,一学期下来,我和孩子们的关系得到大大改善。他们看到我后不再以最快的速度溜进厕所,而是热情自信的走向我打招呼,找人改错、补作业也不用到教室门口围追堵截。他们下课后会主动跑到办公室询问。上完课后,他们会围着给我讲一些生活上学习上的有趣的事。数学课堂也不再那么沉默和严肃,时不时传来一些笑声,我经常对他们说:“老师就希望你们这么愉快的学习数学,既获得了知识,又收获了快乐。”确实,我和这批孩子的关系越来越好,他们对我也越来越“放肆”。看到我脖子不舒服就跑来“锤”我两下,看我穿件不同风格的衣服,还要嘲笑我几句。就连五班的“双王”看到我也不躲了,还时常送我一个微笑。虽然他们的数学成绩仍然很稳定——任然一个三四十分,另一个五分左右。但让我意外的是一天早上到办公室,看到办公桌上有一个精致的香包和一张留言条,上面工整地写着:送给蒋老师,谢谢您!您辛苦了!我当时非常意外,哪个孩子这么早就给我送个小惊喜?想到昨天下午只有双王之一的恒在办公室改过错,但是这字迹怎么也和恒平时的书写对不上号呀?于是我拿着纸条请班主任鉴别,班主任当时也没认出来,说:“不可能,恒的字怎么会写的这么好?”为了求证事实的真相,我只有当面问问子,我想“机会来了!”于是表扬他:“哇!子恒,你的字写的这么好啊!简直对你刮目相看”。哇!当时他那个得意的表情我至今难忘。从那以后小王子恒就像是晒焉儿的小花又被浇灌之后精神抖擞地开放。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当我不太执着孩子的学习成绩,而更关心他们各方面发展需要和成长的时候,反而收到意外惊喜。现在孩子们毕业了,但还能时常收到家长和孩子们一条条关心和感恩的消息,让我感受到从教以来从未有过的成就感,我想这就是“育人”的收获吧!
        其实数学还是原来的数学,学生还是原来的学生,只是改变一下和学生、家长的交流方式,结果不仅改变了我和学生、家长的关系,也让我明白:“教书”和“育人”并不矛盾,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可能在“育人”的同时“教书”已经轻松搞定!这届学生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12个字:要教书,先育人。育好人,书好教!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