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红
吉林省通化县快大茂镇中心小学
摘要:信息技术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科目,科学有效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对促进学生学习素养的提升和综合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而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已经成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 知识; 小学; 实践操作;必要性
在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常常被认为是一门“副科”,但是它对促进小学生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信息素养的发展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信息化环境下,这些能力和素质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而言是十分关键的,因此,小学信息技术应被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来抓,目前,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信息化设备已经深入到小学生生活的和学习的各个环节,因此,信息技术教学也不应再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应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充实教学内容,使课堂上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真正与学生的信息化实践相对接,进而实现更有效的课堂教学。
一、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制约因素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但通过对近年来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情况进行观察发现,制约其有效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生基础不一致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发现,学生们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基础参差不齐,那些接触电脑、智能手机较早的学生多数具有良好的操作水平和知识基础,而来自农村的学生或接触电脑、智能手机较晚的学生则基础薄弱,在学生基础水平差异显著的情况下,教师开展信息技术知识、技能教学难度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成效。
2.教学模式单调
部分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时,仅仅采用演示、讲解、训练的教学模式,这一来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处于相对被动的学习状态,而制约了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二来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制约了其思维的发散和创造力的展现,进而导致教学过程枯燥无趣,课堂教学成效不理想。
3.课堂实践不足
部分信息技术教师对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十分重视,却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因而花费较长的课堂实践进行知识的讲解和操作方法的演示,而导致课堂实践操作和学生自我创新的时间不足,进而制约了信息技术课的整体教学成效。
4.课堂内外脱节
信息技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紧密,越来越多的学生已经学会使用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开展学习和娱乐活动,而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却往往滞后于学生课外的信息技术实践,如此一来,学生的课堂学习与课外应用脱节,因而导致部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失去兴趣,而制约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成效。
二、构建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对策
针对上述制约因素,认为要构建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采用分层教学法
针对学生信息技术基础参差不齐的情况,我们可采用分层教学法来提升教学成效,为不同层级的学生设置相应的学习目标,满足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异,同时缓解学生的畏难情绪。
2.丰富教学模式
丰富教学模式,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升课堂教学成效的重要途径。教学中可灵活采用以下教学模式:1)情景教学,即为学生创造相对真实的,与其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情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鼓励学生们在母亲节到来之际,为母亲制作一张电子贺卡,并通过邮箱的方式发送给母亲,在这样真实的情境下,学生们的参与热情和创造力被充分激发出来,教学成效自然十分理想;2)合作学习。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合作小组的作用,例如可将教学目标浓缩成为一个项目,采取项目驱动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和竞争,以增加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成效。
3.强化实践教学
在机房教学时,原则上应为学生预留20分钟以上的时间,除了引导学生自主练习外,还可采取以下措施来提高课堂实践的有效性:1)学生演示。在学生自主操作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邀请那些操作较为熟练,或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走上讲台进行演示操作,让学生以自己的口吻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操作方法,进而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并促进学生的知识的理解;2)强化巡视点拨。即在学生进行自主训练时,在机房内来回巡视,学生主动提出疑问或发现学生在实践中遇到阻碍或存在错误时,应进行及时点拨和讲解,对于那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则应进行集中点拨,以提升学生的操作成效,帮助他们更好地巩固知识和技能。
4.拓展学习空间
积极拓展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实践空间,是实现信息技术课堂延伸,提升信息技术教学成效的重要途径。因此,信息技术教师除了要做好课堂教学外,还应为学生拓展课外学习空间,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1)构建课外兴趣小组。结合学生们对信息技术的需求和喜好情况,构建信息技术兴趣小组,由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基础良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由他们带动那些对信息技术感兴趣的学生进行课外信息技术实践活动。
2)鼓励学生在家实践。目前多数学生家中都配备了电脑,对此,信息技术教师可鼓励学生利用家中的电脑完成一些信息技术实践任务,为了给孩子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应与学生家长进行积极沟通,使家长们用正确的态度看待学生的信息技术实践活动,并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
总之,构建高效课堂是提升信息技术教学成效,促进学生信息技术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要想实现高效课堂,就应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需求出发,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手段和课堂模式,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升华教学成效促进学生信息素质和综合能力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熊效军.《农村微机室何时不再睡觉》.中国教育报,200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