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世俊
陕西省西安中学
试题命制一直贯穿于整个高考备考过程,是高考备考的重要环节,命制出高质量的试题,并有针对性地讲评试卷,能够提高复习备考效率,起到很好的检测、引导和提升作用。下面就复习备考中试题命制谈一些的做法和思考,望能为复习命题起到参考作用。
一.研究高考,让所命制的试题紧跟高考命题方向
每年的高考试题似乎都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有些题目更是堪称经典。赏析之余,无不佩服命题者的深厚功底和良苦用心。高考试题凝聚了命题专家的智慧,高三备考过程中,需要认真研究高考试题,学习高考试题的命题技巧,准确把握高考方向。一般来说,可从试题的考查角度、试题的解法、各题型的特点及高考命题的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研究。
(1)研究试题的考查角度:
分析高考试题的考查角度可以了解命题者的命题意图,把握高考中的知识和能力要求的层次水平。数学试题的考查角度主要有: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对数学能力的考查、对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考查、对数学核心素养的考查,这恰恰是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四层: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体现。深入持续地从试题考查角度分析研究,可为我们平时的命题工作找准风向标。
(2)研究试题的解法:
从解题的角度研究高考试题,不仅仅是分析题目有几种解法,更重要的是从不同的解法中去剖析学生的思维,分析不同层次的学生解题时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让我们平时的命题也能站在学生的位置去考虑,改变单向思考,提倡发散思维,充分发挥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的作用,模仿高考试题的命题艺术。
(3)研究高考试题题型和试题特点:
高考数学试题以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为主。选择题知识覆盖面广、概括性强、小巧灵活;填空题考查目标集中,答案精简明确,形态短小精悍。选填题目体现高考考查的基础性和应用性。解答题考点多,综合性强,难度较高,体现高考考查的综合性。新高考中出现多选题、多空题、结构不良(需要补充条件)试题,体现高考考查的创新性。这也正是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四翼。感受高考题的同时,潜移默化,我们平时的命题更应该向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特点靠拢。
(4)研究高考试题的发展趋势:
高考命题也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比如近几年,高考大题顺序相互轮换,动态设计,旨在强调核心知识、核心考点的重点考查。选填题目中情境背景题目、实际应用题目增加,阅读量加大,数学语言考查加强等,也提醒着我们平时命题从这些方面要加大力度。
对高考试题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深入研究,是我们复习中命制题目的重要突破口。而对高考题进行改编则是高考模拟试题命制的常用着力点和重要途径。比如改变题设条件、条件与结论交换、改变题目的提问方式、改变设问内容、调整考查方向、设置新的问题情境、变换等式不等式结构等方式来实现。
二.回归教材,让所命制的试题有根可寻
近些年的新课程高考数学试题,多数来源于教材,即使是综合题也是教材中例题、习题的组合、加工和扩展,充分体现了教材的基础作用。我们平时题目的命制在充分研究高考,明确高考的命题方向后,应回归教材,着力于站在思想与方法、联系与区别、延伸与拓展的高度去重新审视教材中的概念、定义、定理、公式、例题和习题,从而让所命制的试题有根可寻。
(1)返璞归真,回归教材,通过命制考查概念、定义、定理、公式的题目强化学生深层次理解和应用。一轮复习考查强调全覆盖,命题过程贯穿教材,强基固本。
例如对复数概念的考查,设置求通过运算后复数的实部和虚部问题让学生理解复数的结构,立体几何有关点线面的位置判断问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应用相关公理定理等。
(2)借助课本例题和习题、例题习题变式的考查,突出主干知识,引导学生回归课本,研究教材。今年2卷中的有关天坛地砖的数列题,就是课本原本的例题,很多高考题都可以在教材中找到原型。课本例题、习题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能够考查学生对重点知识掌握情况,我们甚至可以直接采用拿来主义,原题利用。也可以以课本上的例题习题为根,通过改变其条件和设置答题的台阶来命制有梯度的试题,实现考查不同层次学生的掌握情况。总之,试题命制中回归教材要重新对原有问题进行一般化的分析与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浅出,在高考要求与学生实际能力间寻找到命制高质量试题的平衡点。
三.关注改革,让所命制的试题与时俱进
(1)学习《中国高考评价体系》,重点研究体系在数学学科中的实践应用。
(2)关注课改、沿海省份试题,洞察命题改革形势:一方面研究模拟真题,做到“心中有数”:继上海、浙江后,2020年山东、北京、海南和天津已进入新高考模式。及时关注这些省份真题、模拟试题,发现并总结命题规律和趋势。与此同时,摘取提炼新题,突破“思维定势”:日积月累的高考备考复习,从老师到学生,都易形成固化思维,以经验作为判断,这不利于适应新高考。我们需要从素养立意等方面入手,根据备考实情,选择有价值题目,检测重点知识。同时也需要突破惯式,推陈出新,设置有思维度题目、创新题目,考察和提升学生能力。
四.借力奥赛,让所命制的试题更具活力
高考试题要求以能力立意,发挥选拔功能,试题中有一定比例重点考查能力思维的题目,而每年高中数学联赛试题和省级赛区的一些预赛题在考查学生的能力方面有其独特之处,我们在平时命题中可以适当借鉴。在借力奥赛编拟模拟试题时,不可盲目提高试题的难度,应该立足高考的要求,同时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力争命制具有一定创新性的试题。针对优秀学生可以在压轴题方面进行一些有价值的尝试。
五.复习备考命题过程中还需关注的几个问题
(1)命题原则:重视基础、考查能力、强调创新;基础学生够得着、中等学生稳得住、优秀学生能突破。
(2)尝试命制原创题:原创试题命制难度较高,容易出现错误和漏洞,理应反复推敲,仔细研磨。必要时请教同行,试做分析,查找问题,调整改进。一套模拟试题中,选择、填空、大题尝试各命制一道原创题,一方面增加试题的新意,同时提升老师自身命题能力。
(3)试题来源:高考题、各地模拟题、网络平台、公众号、课本资料、自编题、改编题,可以汇总合成自己的试题库。
(4)一份好的数学试题应该给人“图文并茂”的感觉。数学的三种语言合理搭配:图形语言(函数图像、几何图形)、文字语言、符号语言(数学符号、公式),高考考查同样重视几类语言的整合。
(5)阶段命题发挥各自不同功能:练考试题重点集中考查近阶段复习内容,深层次、多角度考查,适当增加题量,力争全覆盖,抓纲扣本。月考试题突出整合提升,考查综合能力。模拟仿真试题近可能向高考真题靠拢,真正达到模拟效果。错题重练旨在突破学生的思维误区,可在后阶段备考中应用。
当然,我们命制试题过程中,还应研究:不同题型规范表述,合理编排;图形文字周密布置,限定阅读篇幅;整套试题宏观把握,控制难度;命题立意素养,不纠缠于解题技巧和繁琐运算;综合考虑试题功能定位,确保行之有效。
总之,复习备考中命制试题是科学,也是艺术,需要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断摸索反思,不断改进提升,让我们的命制的试题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作用,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