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喜红
黑龙江省海林市横道镇中心小学
摘要:阅读是小学生语文学习中的重头戏,通过阅读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素质影响也是清晰可见的。但是,在教学中,很多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的阅读停留在浅层面上,不仅影响了语文教学价值的发挥,还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塑造。为此,进行深度阅读与指导很有必要。本文从多媒体辅助的角度提出了深度阅读教学环境的创造策略。
关键词:多媒体;深度阅读;教学策略;阅读兴趣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阅读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可以丰富学生的认知,还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但是,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部分语文教师为了追赶课堂时间而剥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权,采用了灌输的教学形式,造成学生的阅读停留在浅层,如此,不仅让学生阅读兴趣打折扣,还影响了阅读教学的价值发挥。而在信息技术时代,教师的教学机会和资源变得多样而丰富,教师可以充分进行教学创新,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激励他们深度阅读,最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本文结合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提出了深度阅读的教学策略,希望可以对教育同仁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一、课堂导入的应用,提升阅读兴趣
课堂导入就是一节课的“题眼”,而往往是教师最容易忽视的教学环节。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呈现一定的情境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带动学生深度阅读的动力。在教学中,一般我会依据教材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些与文本内容有关的因素,并在学生的兴趣高涨之际,让学生进行阅读验证。
例如,在《落花生》教学中的课堂导入环节,我先通过多媒体方式,为学生呈现了一个猜谜的互动情境,并专门为学生呈现了花生的绿叶部分:“白胖孩,做沙滩,外穿衣,里套小红衫。同学们,你们猜猜这种植物是什么?”学生们结合实际生活经历很快回答出“花生”。在学生沉浸在猜对答案的喜悦时,我继续追问学生:“那么,花生有什么其他的特点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呢?”学生们很快抢答“想”。如此,我激励学生们通过仔细阅读来找到答案。如此,通过多媒体的方式,不仅为学生呈现了形象的画面,刺激了学生的视野和大脑,还激活了学生的阅读动力。
二、教学重点时应用,提升学生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一些知识点在学生而言有一定的理解难度,而这部分知识点恰好是教学中的重点所在。在面对这样的知识点时,部分语文教师往往直接给学生猛灌与讲解,甚至让学生在台下用笔记知识点和背诵。在这样的教学状态下,学生内心有怨言不敢提,只能被动学习和记忆,效果自然不会太理想。
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支持,让学生看到形象的知识画面并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提问,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地位呈现出来,提升学生的阅读情感。
例如,在《落花生》教学中,在给学生提出猜谜语的环节后,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所见谈谈花生的样子,并让他们说说花生和生活中的哪类人比较相似。这下可难住了学生,因为对于学生而言,让他们将植物和人生联系在一起确实有一定的难度。而这部分知识也是本文的重点所在。为此,在提出问题后,我通过多媒体的方式为学生呈现了桃子、石榴、苹果的成长环境,它们在高高的枝头,以较好的姿态炫耀自己的果实;而另一个镜头是,花生在地里的泥土里,不说脏也不炫耀自己,默默结成自己的果实。在呈现了这些画面后,我问学生:“你们看看这些图片,能找到它们成长的区别吗?”然后,学生们纷纷进行了自由表达。在学生表达后,我鼓励学生继续仔细阅读文本,看看文本是怎么描写这些物品的成长个性的。如此,通过多媒体直观画面的支持,学生们内心对事物的成长环境有了初步的了解,结合他们的阅读与验证,则内化了文本的思想感情,提升了学生的阅读体验。
三、读写结合时应用,提升综合素养
深度阅读会激发学生的深层情感,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思维形成,而在进行深层阅读后的细节,往往被多数语文教师所忽视。如果语文教师能充分利用学生深读之后的思维,则可以让学生的成绩锦上添花。在具体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多媒体支持,让学生进行深度之后的写作,达到读写结合的教学之效。
例如,在《穷人》教学中,我给学生提供了网络中的有关文本人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而猜测人物的性格和品质。在学生进行猜猜后,让他们阅读文本并掌握人物的性格。之后,让学生通过续写的方式进行编写。如此,不仅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实现了读写结合的教学目标。
总而言之,深度阅读是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基本途径,语文教师要认识到深度阅读的重要性,并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教学指导。在信息技术指导下,学生们可以形成阅读的兴趣,加深对文本的知识理解,最终让学生的思维开阔,知识面拓宽,学生的综合素质自然提升。由此,通过应用多媒体技术,是教师进行深度阅读教学的基本助力,也是学生成长的正确选择。
参考文献:
[1]黄晓娟,覃月桦.互联网时代中学生深度阅读的教学改革[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32(04):142-144.
[2]杨沉.新媒体阅读构建:新媒体运行机制、原理及阅读环境重构[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8,41(08):28-34.
[3]刘丹. 小学语文课堂深度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 孩子天地, 2020, 000(006):P.87-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