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兵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东冠小学
摘要:陶行知先生提出的艺友制教师教育思想,始终具有时代的超越性与现实的可行性,为现代学校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一个极具创新且务实的思路。笔者从重塑教师专业发展观、夯实校本教研和搭建教师特色发展平台三个方面,介绍了运用艺友制教育思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具体做法,为学校教师发展提供了新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艺友制;教育思想;专业成长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木匠、裁缝、漆匠等行业所采用的师傅带徒弟式的艺徒制培养方式中受到启发,将其改造后运用到师范教育中,称为艺友制。他提出:艺是艺术,也可作手艺解,友就是朋友,凡用朋友之道教人学做艺术或手艺便是艺友制。他认为,学做教师有两种途径:从师和访友,跟随朋友练习比从师更自然亲切、更有效力,所以要想做好教师,最好是和好教师做朋友。应该说,“教学做合一”是艺友制的根本方法,以“朋友之道”“共学、共研、共做”为艺友制教育思想的精髓所在。为了进一步推动全校教师的专业成长,近年来我校一直在践行艺友制教育思想,探索有效策略,如今也逐步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用艺友制教育思想重塑教师专业发展观,激发成长内驱力
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参加工作以后在教育思想、知识结构和教育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我想,作为一位老师,重视自身的专业成长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仅影响自己的发展,影响学生的发展,更影响学校乃至社会的发展。然而,回到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一些老师可能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存在这样几种情况:一是顺其自然,不愿意成长(缺少忧患意识);二是环境制约,不知道该怎么成长(缺少方法条件);三是志不在此,自动远离成长(缺少职业精神)。教师的专业成长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所处环境的影响,但更重要的还是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因此,教师的专业发展说到底是自我发展,也就是“我要发展”,而不是“要我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是自育自学,没有较高的自育自学意识、相当的自育自学水平和良好的自育自学习惯,教师的自我发展只能是无源之水。
针对教师专业发展现状,我校高度重视艺友制教育思想的融入,利用每周四下午的业务学习活动,积极组织教师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学习艺友制的核心理念,旨在唤醒教师发展的自我意识,重塑发展观,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
二、用艺友制教育思想夯实校本教研工作,提升业务水平
艺友制的实施体现的正是陶行知提出的的“教学做合一”,强调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加强实践,学习和实践不可分割,融为一体。因此,我校近年来坚持用艺友制的核心思想去夯实校本教研工作,提升业务水平。
首先,我校积极倡导教师加强自我反思,努力读书,每年完成“四个一”,即订阅一本教学杂志,看一本教育教学专著,写一份教学论文,上一节有创新的公开课。另外,倡导教师坚持写教学反思,要努力由“经师”变“人师”,由“庸师”变“高师”。
其次,在艺友制思想的指引下,倡导教师学会“同伴互助”,积极参加集体备课、课例研讨、同课异构、案例研究、课题研究及教学展示等活动。比如开展课题研究,我们便充分运用“教学做合一”这一艺友制的根本方法,指导老师们围绕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积极开展行动研究。一方面,不断推动实现各学科教师听评课的“教学做合一”。通过听评课水平摸底、邀请区域内名师指导、加强听评课实践等形式,切实提升教师的听评课能力。另一方面,不断推动课堂观察方式的“教学做合一”。
在进行课堂观察时,倡导教师根据崔允漷教授等专家编写的《课堂观察2:走向专业的听评课》,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四个维度,分准备、倾听、互动等二十个视角,对课堂进行解构、观察,经过确立观察点、制作观察量表、合作观察、用数据评价说话等环节,形成了特有的课堂观察模式,为课题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加强专家引领,通过专家的“朋友之道”帮助教师做好校本教研工作。校本教研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开展的,围绕本校的实际及问题进行的研究,它不仅需要依赖本校的力量,还需要借助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与引领。引领的形式有很多,比如有专题报告、教学指导、专业咨询、教师座谈等。开展此项工作时,专家运用“朋友之道”,与老师们“共学、共研、共做”,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推动了我校校本教研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用艺友制教育思想搭建教师发展特色平台,推动专业成长
为了充分发挥艺友制“共学、共研、共做”教育思想的功效,我校结合创建合肥市新优质学校的契机,运用“教学做合一”努力搭建教师发展特色平台,力求快速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
其一,先后引进了合肥市张富胜信息化教学名师工作室和合肥市陈昱数学教育名师工作室。张富胜信息化教学名师工作室挂牌以来,在我校开展了各类送教送培活动(如smart、希沃5白板培训),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能力明显提升,学校的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快。学校被肥西县教体局推选为优秀代表单位在全县电子白板教学大赛表彰会上作经验汇报。2018年秋,因发展需要,在学校的争取下,在市县教育家的重视下,学校与合肥市陈昱数学教育名师工作室合作,结对开展数学教研活动。因这两个工作室成员有很多均为肥西教师,我校教师并不陌生,因此在开展各类活动时,非常默契,“共学、共研、共做”的效果非常好,两大名师工作室也自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其二,组建学科工作坊。为了更有效地推动教师成长,我校创新工作思路,在名师工作室的支持下,在艺友制教育思想的引领下,分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等多个学科组建学科工作坊。在工作坊里有师傅与徒弟,大家平等合作,亦师亦友,团结互助,共同提升。在工作坊活动中,“教学做合一”依然是活动的最重要方法,从问题与需求出发,在需要“做”的地方上开展“教”与“学”,彼此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也能积极的以自己之长,去帮助那些“短”的“艺友”,相互合作,共同努力,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学习共同体。
其三,与名校结对,借力发展。众所周知,一所名校的办学理念、育人机制、管理办法、师生发展等方面一定有着一般学校无法比拟的优势。基于这一点认识,为了加快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在市局的协调下,我校与合肥师范附小二小成功结对。在合作过程中,我校倡导“共学、共研、共做”的教育思想,希望合肥师范附小二小以“朋友之道”,对我校工作予以关键性指导,合肥师范附小二小对此充分肯定,也以实际行动全方位助力。在促进教师成长方面,合肥师范附小二小更是通过送课送教、邀请参加各类教科研活动、主题研讨等各种形式,予以助力。应该说,在艺友制教育思想的引领下,两校结对工作的成果卓著,受到市局的充分肯定。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如今,我校一大批教师在各级各类业务评比中获奖,其中近三年获得国家级奖项16人次,省级奖项28人次,市级奖项48人次,县级奖项95人次,教师的专业成长开始加速。《新安晚报》、《安徽工人日报》、安徽网、中安在线等报刊或媒体对学校的教师发展工作进行了报道,学校办学的社会影响力增强。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2.何炳章.从教育原点出发--“自育自学”理论与方法[M].安徽教育出版社,2015.
3.崔允漷,沈毅,吴江林.课堂观察2:走向专业的听评课[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