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苗莉
陕西省延安市富县初级中学 727500
【摘要】诚信教育是学校德育的基石,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承担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深入研究中学生诚实缺失的深层次原因,并从教育和制度手段层面不断强化中学生的诚信意识,加强中学诚信体系构筑,是中学生教育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诚信教育;成因;有效策略
诚信教育是学校德育的基石,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承担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然而,由于我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离异家庭等特殊家庭情况的学生占有一定比例,加之社会上的不良现象仍然侵蚀着校园,给中学生心理和思想品德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少数学生照抄作业、考试作弊、言行不一、欺骗他人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实践与研究非常有必要,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对良好班风、校风的形成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中学生诚信现状的成因
1、社会虚假事物的影响
社会虚假事物过多,严重影响了中学生对社会的诚信度。现代社会形形色色的事物,或真或假,很难分辨,稍不留神就有可能遇上江湖骗子。走访调查结果显示,在社会上受过欺骗的中学生占65%,严重影响了中学生对社会事物的诚信度,大部分学生认为,现代社会的骗子多,并且骗术非常高明,让人防不胜防;还有的学生认为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复杂,人心难测,别人骗我,我也要学会骗别人,如此形成了恶性循环。
2、中学生意志力差,缺乏自律
一方面,多数学生对诚信道德的基本范畴讲起来头头是道,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当涉及到个人利益或安危时,便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使知与行相背离,这主要是意志力的问题。另一方面,中学生涉世不深,道德心理尚未成熟,缺乏理性思辩的能力,缺乏对个人与社会、现实与未来关系的全面理解和认识,容易受到消极观念的影响。?
3、学校德育工作的滞后
在升学的压力下,学校普遍存在着德育工作滞后的现象,德育工作只是应付检查,流于表面。在教育中重“知”轻“行”,重知识教育,轻情感教育等。?
4、家庭教育乏力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根深蒂固的。家庭教育的根本是品德教育,诚信教育是品德教育中的一项基础内容。当代中学生绝大多数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然而他们的家庭诚信教育状况不容乐观。很多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日常生活起居,忽视或根本不进行道德品质方面的引导;少数家长全然不管孩子,任凭孩子自由发展;有的家长对孩子的不诚信行为不但没有及时制止,还起了教唆的作用;作为独生子女,由于父母长辈的过分溺爱,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考虑更多的是别人应该为我作什么,很少考虑我应该做什么,更别谈什么社会责任与社会价值了。同时,从小缺乏儿童伙伴,离群寡居,容易形成不合群、自私、胆怯、不关心同伴等不良心理。这些都是影响学生诚信品质形成的不利因素。
二、开展诚信教育的有效策略
1、我们要牢固树立诚信意识 ?
诚信意识的形成必将成为推动诚信行为的强大动力。不论是谁,如果能够按所规定的诚信意识去行动时,都会在内心形成一种情绪体验,一种发自内心的道德义务和责任感。通过我们教师的诚信表率,学习、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美德,吸纳国内外优秀道德准则,认真剖析现实社会中不诚信的反面事例,树立诚信榜样等,反复说明诚信是做人、立业的基本准则。学生的诚信意识越完善,对自己行为的诚信意义就理解得越深刻,也就会自觉地按正确的诚信规则做事。因此,牢固树立诚信意识是我们开展诚信教育的首要步骤。
2、教师要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教师的言传和身教是培养学生诚信品质的两条重要途径。身教重于言教,只有高素质的老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一个教师只有具备了“躬自厚而薄于人”的品格,学生才会自觉自愿的接受其“传道、授业、解惑”。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所以教师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的为人师表。”再有,教育本身就是用一个高尚的灵魂塑造另一个高尚的灵魂,用一个诚信的人格塑造另一个诚信的人格的过程。教师无言的人格感化,远远超过刻意的“教育”。
3、在教学活动中渗透诚信教育,做到教书育诚
课堂是教育实践的主要场所,也是师生面对面交流的主要渠道。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动态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表现最多。因而,精心安排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活动,把诚信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从而实现教书和育诚的统一,最终完成教书育人的终极目标。,在课题研究中,采用收集汇编格言、典故、故事等,通过诵读、故事会表演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寓教于乐中感悟诚信。利用班级文化墙、校园广播大力宣传诚信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求和意义。
4、与学校常规教育相结合
俗话说:“小信成则大信也。”诚信教育应见微知著,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不说谎话,不抄袭作业呢,考试不作弊,拾金不昧,明礼守纪最基本的日常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抓起,循序渐进,循循善诱,持之以恒,从小事做起,教育方式犹如春雨润物,抓住学校的一些常规工作渗透诚信内容。
5、努力创设诚信环境,做到环境育诚 ?
人为预设的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的影响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学生只有身处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与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中,才能形成良好的品质。学校是学生最经常、最主要的生活学习环境。因此,我们要建设良好的校园道德氛围,优化诚信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诚信教育活动,从而让学生思想上受到启迪,情操上得以陶冶,诚信品质得到升华。 ?
6、诚信教育走向社区、进入家庭。
诚信教育要取得实效,仅仅停留在学校教育是不够的,要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将学校诚信教育与社会道德和家庭道德建设结合起来。现如今孩子诚信缺失,这固然与学校教育的不到位、与社会大环境的污染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家庭教育。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老师,家庭则是孩子受教育的重要课堂。社区是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对学生健康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要主动与家庭、社区联系,扩大学校教育对社会和家庭的影响,特别是要重视和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帮助学生、家长充分认识诚信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促进学生诚信素养的提高。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人为人处世的基本之道。诚信是道德之基石,是立人之根本。无论我们采用何种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信念、养成诚信习惯、实现诚信教育目标,都要做到严慈相济。要以真挚而深厚的“爱”为情感的基础,同时严格要求,激发起青少年坚持诚信行为的自觉性。
参考文献:
[1]陈祥菊,张传江,王娇娇.试论中学生诚信教育的缺失和培养[J].才智,2018(23):93.
[2]陆群.浅谈中学生诚信教育[J].新课程(中学),2018(0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