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盈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实验小学校
摘要: 21世纪是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并进入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的崭新时代,我们周围的世界在迅速地改变着,又一轮的新课程改革开始了,新教材突出新的特点,同时教学思想课程设置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模式等也以一个全新的教学理念展现在教学中。在教学实践中,从课堂教学模式、教材使用和教师自我发展等三个方面做探索性的尝试,创新思想,与时俱进,多元教学,有效提高课堂教学。
关键词: 新课改?? ?新理念??? 多元?? 高效课堂
在全面推行教育现代化的今天,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21世纪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传统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教学策略、教师角色、教学手段、教材使用越发成为新课程改革的绊脚石。为了适应社会信息化、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与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和发展潮流接轨,广大教育工作者正在积极致力于研究探索如何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标准,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渗透新的教育理念,创建高效的课堂,使学生即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又是自我发展的主体,具有主体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建构多元互动”的教育模式,就是要明确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将老师灌、学生被动接受,变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多种感受器官及思维活动,将学习过程变成主动探索与创新的过程。实现学生及教师多元发展、生生互动及师生互动。
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意识与多向发展,成为实验的核心内容。作为教师使学生掌握多少知识已经不再是最重要的了,而如何建构高效课堂,让学生学会主动去掌握知识才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高效课堂,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为了实现高效优质的课堂教学这个目标,在新课改思想的指导下,在顶层设计理念的指引下,针对新教材的特点,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做了如下探索和思考:
一、转变思想观念,创建高效课堂。?
? 观念决定一切,那是唯心的,但是就我们目前的教育教学而言,转变观念确实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要学习新课程理念,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认真思考传统教与学在我们实际教学中出现的种种尴尬,问题出现在哪里?老师不会吗?学生不学吗?是讲的不精彩?还是学生不想学?……。细心体会,理性思考,原来我们将教与学的关系看的太死。不会才教,要会必教。可以想象我们怎么会陪伴学生的一生。我们到底应该教会学生什么,这个是我们转变观念首先思考的问题。
二、多元教学评价,创建高效课堂。
“多元”的“元”即“教育教学要素”,指跟学习有关而又能相互作用的各种教学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条件、学校管理和社会家庭等。
在教学中,我们要将各“元”结合起来“多元协同”教学,教学过程中 “多元协同”的本质和目的在于使教与学两类活动真正地形成共时、多向、互动、互进的有机整体,实现两者的辨证统一。同时,只有多元教学评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多元教学评价的实质是通过恰当的多元评价,改变学生在课堂上的遵从、接受角色。通过恰当的多元评价,学生的自尊会得到保护、积极性得到激发与维护、知识得到巩固、思维得到扩展。而所有这一切,都为提高学习效率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三、以“顶层设计”理念为指导,创建高效课堂。
“顶层设计”理念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合适的教育。“顶层设计”理念强调课程改革,体现了为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核心理念。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观念要切实地转变,重点是转变课堂教学的行为,我们要立足课堂,潜心研究,切实更新观念,实现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推进学案导学,落实新课改理念,实现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创建高效的课堂。
四、实施学案导学,创建高效课堂。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有效教学成为教学的重中之中。学案导学模式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的启迪引领为主导,很好地实现了教与学的统一,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1、教师要彻底转变理念,由“讲师”转型为“导师”。
教师的理念决定课堂。有些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包办代替,实行学案导学也是穿着新鞋走老路,课堂教学换汤不换药。对学生有能力自主或合作探究解决的问题仍以讲为主,注重讲深、讲细,讲透,对学生一百个不放心,教师总是一味的灌输,结果忽视了对学生的创新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新课改倡导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变“学会”为“会学”,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让学生的思维真正活跃起来,这是高效课堂的重要。
2、教师要引导学生打破旧有的学习方式,逐步养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一些学生已经习惯旧有的学习方式,只会或只愿被动的接受知识,不会甚至不愿自己主动去探究,更不用说小组合作了,他们急于从老师那里得到答案。在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也只是流于形式,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克服急于求成的急躁情绪,要对学生放手,要引导学生开展自学训练,持之以恒,总会取得成效。
3、教师要精心设计导学的问题。
导的效果如何,关键在于问题的质量,问题是否对学生有指导意义,问题是否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因此问题的设计老师们要精雕细琢。
21世纪是科学技术创新的时代,这意味着知识正在不断变革,革新正在不断地日新月异。在新课改思想的指导下,?新课程的实施已经不需争论,所以教育应该较少地致力于传递和存储知识,而是想办法如何落实,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的好“不要总想决定自己决定不了的事,那只能使你徒增烦恼?。”我们还是尽快统一思想,更新观念,付诸行动。通过学习、研讨、交流、创新、提高,不断开创教育教学的新境界,赢在新课程改革的起跑线上!